论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

论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

论文摘要

本文是一篇关于古典奏鸣曲式形成的论文,所研究的时间跨度约在1700—1780年间。全文共分上、下两篇。 上篇探讨了古典奏鸣曲式的雏形二段式与三段式是如何具有了古典奏鸣曲式的调性布局和结构规划,并主要以咏叹调和独奏协奏曲为主探讨了18世纪奏鸣风格的发展。 下篇主要是从交响曲和独奏奏鸣曲两个方面对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进行了探讨,并对主要作曲家的作品进行了研究,对每位作曲家在古典奏鸣曲式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贡献作了总结。 在此过程中,作者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 1.奏鸣曲式的结构和古典风格的结合是古典奏鸣曲式形成的标准; 2.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时间是在1770年代; 3.古典奏鸣曲式的直接来源并非仅是古奏鸣曲式,而且还有前奏鸣曲式; 4.前奏鸣曲式主要是交响曲中古典奏鸣曲式的前身,而古奏鸣曲式主要是独奏奏鸣曲中古典奏鸣曲式的前身; 5.奏鸣曲式呈示部中主-属的调性区域不仅来自于二段式,而且还受到了利都奈罗曲式的影响; 6.古典奏鸣曲式和协奏曲曲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交互期”; 7.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的来源是歌剧咏叹调; 8.非主题展开部的来源是具有炫技特征的协奏曲曲式,而插部式的新主题展开部的主要来源是DaCapo曲式。

论文目录

  • 目录
  • 论文提要
  • 英文提要
  • 前言
  • 上篇 二段式与三段式、咏叹调和协奏曲曲式中奏鸣风格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一章 二段式与三段式
  • 第一节 二段式
  • 一、简单的二段式
  • 二、咏叹调中的二段式
  • 三、“四行诗式”二段式
  • 四、a|b-a形式的二段式
  • 五、扩展的二段式(古奏鸣曲式)
  • 六、完整的二段式
  • 第二节 三段式
  • 第三节 二段式、三段式与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
  • 第二章 声乐曲式中奏鸣风格的产生及发展
  • 第一节 二段式咏叹调结构的确立及其变体
  • 一、主题平行,结构对等
  • 二、主题平行,后句扩充
  • 三、主题同源,和声变奏
  • 四、主题同源,后句发展
  • 第二节 返始咏叹调中二段式咏叹调原则的发展(1720年代——1750年代)
  • 一、首部A的三种常见类型
  • 二、返始咏叹调中利都奈罗的作用
  • 第三节 带有利都奈罗的咏叹调中奏鸣原则的发展(1750年代之前)
  • 一、带有利都奈罗的咏叹调的一般情况
  • 二、带有利都奈罗的巴洛克器乐一声乐曲式的分类
  • 1.带有利都奈罗的二段式
  • 2.带有利都奈罗的三段式
  • 3.带有利都奈罗的单多部曲式
  • 4.带有利都奈罗的复三部曲式
  • 5.带有利都奈罗的二部性巴洛克奏鸣曲式
  • 6.带有展开部和利都奈罗的三部性奏鸣曲式
  • 7.带有插部和利都奈罗的奏鸣曲式
  • 第四节 声乐曲式中二段式咏叹调原则的进一步发展(1750年代——1780年代)
  • 一、删节的返始咏叹调
  • 1与a2的咏叹调(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二、只出现a1与a2的咏叹调(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 三、带有中间部分的奏鸣性咏叹调(插部代替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 四、完整的古典奏鸣曲式
  • 第三章 独奏协奏曲中奏鸣风格的产生及发展
  • 第一节 历史上对于协奏曲曲式的研究及独奏协奏曲中奏鸣风格的产生与发展
  • 一、科赫之前的研究状况及其研究对象
  • 二、科赫的协奏曲理论及其研究对象
  • 1.单一段落,没有转调
  • 1中并非出现在新主题上的转调'>2.R1中并非出现在新主题上的转调
  • 1中出现在新主题上的转调'>3.R1中出现在新主题上的转调
  • 三、科赫之后至普劳特的协奏曲理论
  • 第二节 1760年之后奏鸣风格与利都奈罗风格的“交互期”
  • 一、利都奈罗风格对奏鸣风格的影响
  • 1.奏鸣曲式乐章对于“全奏-独奏”风格的模仿
  • 2.终止材料
  • 3.侵入终止
  • 4.炫技经过句
  • 5.新主题展开部与非主题展开部
  • 6.关于交响曲第一乐章慢板引子的形成
  • 7.展开部用在属调上主部主题作为开始
  • 二、奏鸣风格对古典协奏曲第一乐章曲式的影响
  • 1.利都奈罗曲式中用全奏结束的主题作为展开部的开始
  • 2.古典协奏曲曲式中呈示部的结束
  • 3.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展开部具有了奏鸣曲式展开部的特征
  • 4.古典协奏曲曲式的再现部
  • 第三节 本章结语
  • 下篇 18世纪交响曲、独奏奏鸣曲中奏鸣风格的产生与发展
  • 第四章 1750年代之前意大利的交响曲和独奏奏鸣曲
  • 第一节 1750年代之前意大利的交响曲——萨马丁尼和布里奥奇
  • 一、萨马丁尼
  • 1.萨马丁尼及其交响曲创作概况
  • 2.萨马丁尼交响曲中的前奏鸣曲式
  • 3.萨马丁尼交响曲前奏鸣曲式的特点
  • 4.简短的结论
  • 二、布里奥奇
  • 1.布里奥奇及其交响曲创作概况
  • 2.布里奥奇交响曲中的前奏鸣曲式
  • 3.简短的结论
  • 第二节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独奏奏鸣曲
  • 一、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独奏奏鸣曲的创作分期
  • 二、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对同时代作曲家的影响
  • 三、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独奏奏鸣曲的古二部曲式与古奏鸣曲式
  • 1.古二部曲式
  • 2.古奏鸣曲式的结构分类
  • 1) “规范化”的古奏鸣曲式
  • 2) 单主题古奏鸣曲式
  • 3) 有多个副部的古奏鸣曲式
  • 4) 呈示部排列不“规则”的古奏鸣曲式
  • 5) 呈示部中有展开的古奏鸣曲式
  • 6) 展开新主题的古奏鸣曲式
  • 7) 展开非主部主题的古奏鸣曲式
  • 8) 展开主、副部的古奏鸣曲式
  • 9) 展开新、旧主题的古奏鸣曲式
  • 10) 带有假再现的古奏鸣曲式
  • 11) 再现主部、省略再现副部的古奏鸣曲式
  • 12) 仅再现副部的结束句和结束部、或只再现结束部的古奏鸣曲式
  • 13) 带有套曲原则的古奏鸣曲式
  • 14) 古典奏鸣曲式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1750年代之后德国钢琴奏鸣曲和交响曲中的奏鸣曲式
  • 第一节 1750年代之后的钢琴奏鸣曲
  • 一、C.P.E.巴赫的钢琴奏鸣曲
  • 1.C.P.E.巴赫与同时代的作曲家及其历史地位
  • 2.C.P.E.巴赫奏鸣曲中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
  • 1) C.P.E.巴赫早期创作中的古二部曲式
  • 2) C.P.E.巴赫早期与中期创作中的古奏鸣曲式
  • 3) C.P.E.巴赫作品中的古典奏鸣曲式
  • 二、J.C.巴赫钢琴奏鸣曲中的奏鸣曲式
  • 三、奏鸣曲式最终形成的社会因素(兼本节结论)
  • 第二节 海顿早期交响曲中的奏鸣曲式
  • 一、从歌剧序曲、巴洛克音乐体裁的融合到古典奏鸣曲式
  • 1.海顿的歌剧序曲创作
  • 2.海顿早期交响曲中的巴洛克体裁及其奏鸣曲式
  • 1) 赋格(赋格段)
  • 2) 大协奏曲
  • 3) 歌剧二重唱
  • 4) 乐队协奏曲
  • 二、海顿交响曲中的古奏鸣曲式、前奏鸣曲式和古典奏鸣曲式
  • 1.古奏鸣曲式
  • 2.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引子
  • 3.假再现
  • 4.主题结合
  • 5.单主题奏鸣曲式
  • 1) 副部主题完整采用主部主题
  • 2) 副部主题采用主部主题的开头,然后引出新主题
  • 3) 副部主题采用主部主题的非开始材料
  • 4) 第一个副部主题与主部相关
  • 5) 第二个副部主题与主部相关
  • 6) 赋格式的主部主题在副部中结合另一个对题
  • 6.主部主题的陈述方式——呈示与对应呈示
  • 7.尾声(Coda)
  • 8.海顿早期与中期交响曲奏鸣曲式乐章中的主题
  • 1) 主部主题
  • 2) 副部主题
  • 3) 主题陈述中乐句的对称
  • 9.古典奏鸣曲式的新主题展开部
  • 1) 非主题展开部
  • 2) 三声中部的展开部(插部)
  • 3) 新主题赋格式展开部
  • 4) 出现在展开部开始的新主题
  • 5) 作为准备句的新主题
  • 6) 两个新主题以上的展开部
  • 第三节 海顿1770年代前后的交响曲创作——以《告别交响曲》为例
  • 一、三部分的结构布局
  • 二、由主和弦构成的主部主题
  • 三、以乐段为单位的结构布局
  • 四、副部(第二个调性区域)的不稳定特征
  • 五、主调织体
  • 六、呈示部中四种不同的调性
  • 七、呈示部与再现部相对应
  • 结论
  • 附录一:参考文献
  • 附录二:引文文献和转引文献
  • 附录三:文中涉及的作品索引
  • 附录四:本文涉及的人名中外文对照
  • 附录五:长乐谱附录
  • 1.莫扎特《唐·乔万尼》第二幕三重唱“嘘,别作声”
  • 2.泰勒曼《D大调长笛协奏曲》第一乐章
  • 3.萨马丁尼《G大调交响曲》(J-C39)第一乐章
  • 4.斯卡拉蒂《C大调奏鸣曲》(K159/L104)
  • 5.斯卡拉蒂《G大调奏鸣曲》(K201/L129)
  • 6.J.C.巴赫《D大调钢琴奏鸣曲》(Op.5-2)第一乐章
  • 附录六:三点说明
  • 附录七:后续研究的课题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古典乐派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特征[J]. 北方音乐 2016(20)
    • [2].浅谈《“热情”奏鸣曲》曲式结构中蕴含的音乐动力性[J]. 北方音乐 2017(05)
    • [3].贝多芬《升C小调奏鸣曲》分析[J]. 北方音乐 2017(04)
    • [4].浅谈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在音乐美学中的体现[J]. 北方音乐 2017(13)
    • [5].浅析贝多芬《热情》奏鸣曲[J]. 北方音乐 2017(15)
    • [6].20世纪早期调性奏鸣曲式作品理论的国内研究状况[J]. 北方音乐 2012(02)
    • [7].二十世纪早期调性奏鸣曲式的调性发展变异形态[J]. 北方音乐 2012(03)
    • [8].浅析奏鸣曲式的音乐表达形态[J]. 大众文艺 2014(22)
    • [9].贝多芬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O p.24“春天”的音乐形象及其小提琴演奏艺术——以作品第一乐章为例[J]. 山海经 2016(11)
    • [10].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K.545第二、三乐章曲式分析[J]. 明日风尚 2017(01)
    • [11].不同时期贝多芬钢琴奏鸣风格赏析[J]. 通俗歌曲 2017(02)
    • [12].奏鸣曲式展开部“首尾”调性特点分析——以莫扎特十九首钢琴奏鸣曲为例[J]. 通俗歌曲 2016(12)
    • [13].探寻古典奏鸣曲式的足迹评《论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一书[J]. 音乐大观 2012(05)
    • [14].苏联20世纪交响乐中奏鸣曲式的新特点[J]. 芒种 2013(05)
    • [15].找出那些令你印象深刻的重复音形——听奏鸣曲式乃至一切大型作品的“必杀技”[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03)
    • [16].海顿、莫扎特的奏鸣曲式与古奏鸣曲式的区别[J]. 大家 2012(05)
    • [17].维也纳古典声乐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因素及其艺术表现——试以三首作品为例说明[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3(02)
    • [18].哲学辨证观念在奏鸣曲式发展中的体现[J].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0(01)
    • [19].前奏鸣曲式引论[J]. 人民音乐 2008(09)
    • [20].“奏鸣曲式”与教学设计的结构化实践[J]. 中国音乐教育 2012(09)
    • [21].“禁锢”中的发展——以三首不同时期的奏鸣曲为例[J]. 艺术百家 2016(S1)
    • [22].贝多芬对奏鸣曲式的创新与完善[J]. 大家 2012(10)
    • [23].用音乐思维诠释《思想道德修养》课——《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改革与创新(二)[J]. 音乐生活 2018(02)
    • [24].奏鸣曲式展开部基本部分的特征研究——以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为例[J]. 大观(论坛) 2019(01)
    • [25].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式展开部调性动力研究[J]. 青春岁月 2011(16)
    • [26].从钢琴奏鸣曲来看奏鸣曲式的发展[J]. 音乐生活 2008(09)
    • [27].浅析奏鸣曲式结构中呈示部副部调性的一般规律[J]. 黄河之声 2019(18)
    • [28].古典时期奏鸣曲式的形成与发展[J]. 艺苑 2008(02)
    • [29].贝多芬对奏鸣曲式的晚期“变奏”——作品109第一、二乐章结构再思[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8(04)
    • [30].变体奏鸣曲式诠释的戏剧交响——柴可夫斯基的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作品分析[J]. 音乐大观 2012(07)

    标签:;  ;  ;  ;  ;  ;  ;  ;  ;  ;  ;  

    论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