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以来,几代电影人改编电影创作得失的分析,探讨中国电影向艺术领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1 第三代电影人的改编创作 文革结束后,停止发展了几十年的电影迎来了自己艺术的春天,电影重新开始迈向艺术乐园。冲在最前的是那些在文革前已经开始持掌导演话筒的三代电影人,他们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在探索电影艺术的道路上,他们首先抓住了文学。张骏祥发表了《用电影表现手段完成文学》一文,引发了电影界关于电影文学性的大讨论。这一代电影人深受新文学运动的影响,继承左翼电影的传统,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优秀的新文学作品抱有一种仰视的情节。因此他们对待改编电影提出要尊重原作。另一方面他们掌握的电影的视听手段还比较落后,主要是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手段,因此他们无法借助电影的其他元素来拓展其艺术空间,主要依赖熟悉的文学作为探索电影艺术的支柱。这一时期,现代文学作品成为了他们瞄准的对象《阿Q》、《药》、《边城》《骆驼样子》《伤逝》等等。然而,由于左翼电影的教化传统和好莱坞的叙事方式无法表现鲁迅、沈从文等作品的丰富内涵,因此,可以说这些改编都不是很成功。 2 第四代电影人的改编创作 这一代电影人是文革前进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的,文革后刚刚独立导演电影。在电影学院学习期间,他们主要是接受苏联电影的熏陶。苏联电影本身受苏联文学影响很深,文学在电影中的地位非常高,在世界各国电影理论中,苏联对文学名著改编电影的探讨是最丰富也是最深入的。因此,受其影响这一代电影人对文学也有天然的亲近感。既尊重原作,又赋予原作一定的时代性是他们改编电影的主要特点。由于这一代电影人性格比较软弱,在强大的意识形态压力下,他们以后撤的姿态从事电影创作,因此,他们在拓展电影的艺术空间方面,手段大于实质,技巧大于内容,对电影本体的回归是这一代电影人对电影艺术最大的贡献。 3 第五代电影人的改编创作 是这一代电影人最先摆脱文学对电影的约束,使文学找到了它在电影中应有的位置,成为电影众多元素中的一个。他们在四代电影人的基础上,又接受了欧洲艺术电影的影响,大大拓展了电影的表现手法。反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强调视听的表现功能是他们电影的主要特点。对待改编电影基本上是原作拿来为我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回眸第五代电影的现代性崛起[J]. 名作欣赏 2020(04)
- [2].从旧时代主流情怀到新时代人文关怀回首第五代电影[J]. 电视指南 2018(11)
- [3].文化精神在电影声音中的书写——以第五代电影为例[J]. 今传媒 2017(10)
- [4].论“第五代电影”的电影美术创作[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13)
- [5].第五代电影三十年:影像美学、文化反思与商业探索——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国第五代电影30年大型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05)
- [6].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审美使命[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04)
- [7].追寻20世纪80年代的父亲形象——第四代美术家与第五代电影人的乡土情结[J]. 艺术教育 2011(10)
- [8].“革命之子”的电影实验——第五代电影人的身份政治及现代意识[J]. 唐山学院学报 2008(03)
- [9].双城接力与创作研究的独特学术意义——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五代电影30年”研究概述[J]. 艺术教育 2014(05)
- [10].第五代电影的“后情感”策略——以三部“刺秦”电影为例[J]. 四川戏剧 2009(01)
- [11].文革·文化·市场——第五代导演创作的三大壁垒[J]. 电影评介 2008(01)
- [12].中国第五代电影的“文革记忆”[J]. 艺术百家 2014(06)
- [13].“王”顾左右与“现实失语症”——从第五代电影创作历史看新世纪大片题材之“必然性”[J]. 电影文学 2008(03)
- [14].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中国第五代电影30年大型学术研讨会[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05)
- [15].从符号化到具象化的底层形象——论第五代电影中的底层形象[J]. 当代文坛 2010(04)
- [16].寻根文学与五代电影人的叙事电影[J]. 求索 2010(12)
- [17].焉识、艺谋的共同“归来”[J]. 社会观察 2014(07)
- [18].传统到现代:第五代电影艺术审美及历史定位的再审视[J]. 大众文艺 2014(24)
- [19].浅析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商业转型[J]. 艺术科技 2013(01)
- [20].中国“第五代”电影三十年大型学术研讨会纪要[J]. 电影新作 2014(03)
- [21].近30年来中国第五代电影价值取向的变化[J]. 艺术百家 2014(03)
- [22].浓重的画卷——影片《白鹿原》的影像画面创作分析[J]. 大众文艺 2016(24)
- [23].1980年代的第五代与张艺谋[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8(04)
- [24].论红色在张艺谋电影中的象征性应用——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J]. 戏剧之家 2020(06)
- [25].论中国第五代电影画面的格调与特性[J]. 电影文学 2012(10)
- [26].论贾樟柯电影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意义[J]. 电影评介 2009(06)
- [27].“第五代”的电影创新[J]. 现代视听 2014(05)
- [28].反思·缺失·断裂——谈“第五代”影片的形式美[J]. 电影评介 2009(16)
- [29].电影《红高粱》中张艺谋对色彩的运用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22)
- [30].第五代电影传播与农民启蒙主体(二)——以电影《秋菊打官司》为例的符号学分析[J]. 电影文学 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