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谐社会的城乡统筹就业的决策支持研究

基于和谐社会的城乡统筹就业的决策支持研究

论文摘要

充分就业始终是各国政府的宏观政策目标之一。我国有着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人力资源,如何利用、解决好社会的就业问题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件头等大事。中共十六属三中全会上,我国政府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又在第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如何不断地把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建立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以此来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有着深刻的背景。论文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劳动力趋于无限供给困扰下的城乡就业状况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和转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运用相关就业理论、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的经验,对宏观经济走势与就业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我国城市就业的增长域。利用国家统计年鉴以及政府组织的农村调查队的十几年长序列样本数据,通过时间序列比较分析,得出城乡各自就业的特点,构建了基于和谐社会的城乡统筹的就业模型。提出了“能力+结构+城市化”的城乡统筹的扩大就业的模式;通过对和谐就业指数矩阵的研建,构建了和谐社会就业指数系统;采用定性与定量集成综合评价方法建立起相应的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为政府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决策支持。论文以西安市为实证分析对象,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所得结果与实际相吻合,说明构建的就业模型是正确的。由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论文取得的成果,对于当前我国政府正在着力建设和谐社会,解决城乡就业问题,将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支持。以就业指数矩阵为基础所构建的就业预警系统,对于保持社会的和谐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且可操作性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题的研究背景
  • 1.1.1 论题研究的社会背景
  • 1.1.2 论题研究的经济背景
  • 1.2 论题研究的意义
  • 1.3 论题研究的现状
  • 1.3.1 城乡统筹的研究现状
  • 1.3.2 西方发达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模式
  • 1.4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就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2.1.1 新古典学派就业理论
  • 2.1.2 凯恩斯就业理论
  • 2.1.3 新保守主义就业理论
  • 2.1.4 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力市场理论
  • 2.1.5 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
  • 2.2 城乡统筹与和谐社会就业概念
  • 2.2.1 城乡统筹的内涵
  • 2.2.2 城乡统筹就业的定义
  • 2.2.3 和谐社会就业的概念
  • 2.3 决策支持系统
  • 3 城市就业与失业
  • 3.1 城市就业的长、短期问题
  • 3.2 城市就业总量及就业结构
  • 3.2.1 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迅速上升
  • 3.2.2 第三产业就业容量继续扩大
  • 3.2.3 各行业就业容量呈现显著差异
  • 3.3 城市失业现状
  • 3.3.1 城市失业人口和失业率
  • 3.3.2 城市失业群体特征
  • 4 农村就业和隐性失业
  • 4.1 农村的就业状况
  • 4.1.1 农村的就业总量
  • 4.1.2 农村的就业结构
  • 4.2 农村的隐性失业
  • 4.2.1 形成我国农村隐性失业的原因
  • 4.2.2 农村隐性劳动力的显性化
  • 4.2.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估算
  • 4.3 农村劳动者素质低制约就业
  • 4.3.1 劳动者素质的内涵
  • 4.3.2 我国农村劳动者素质的现状
  • 5. 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和转移
  • 5.1 农村劳动者向城市转移的动因
  • 5.1.1 经济原因
  • 5.1.2 社会原因
  • 5.1.3 制度性原因
  • 5.2 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
  • 5.2.1 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
  • 5.2.2 制约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的根本原因
  • 5.2.3 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与收入关系
  • 5.3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结构
  • 5.3.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年龄结构
  • 5.3.2 就业的产业结构效果较差
  • 5.4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区
  • 5.4.1 向大城市转移
  • 5.4.2 向东部地区大城市转移
  • 6. 就业的增长领域
  • 6.1 经济增长与就业
  • 6.1.1 经济增长方式对就业增长的挑战
  • 6.1.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加就业之间的互补性
  • 6.1.3 就业弹性的产业差异
  • 6.1.4 就业弹性的行业差异
  • 6.2 产业结构与就业
  • 6.2.1 房地产业与就业
  • 6.2.2 批发零售和餐饮业与就业
  • 6.2.3 社会服务业与就业
  • 6.2.4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金融业与就业
  • 6.2.5 建筑业与就业
  • 6.3 城市化与就业
  • 6.3.1 城市化的衡量
  • 6.3.2 城市化发展规津
  • 6.3.3 城市化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作用
  • 6.3.4 我国应采取的城市化战略
  • 6.4 其他几个有效扩大就业容量的途径
  • 7 城乡统筹就业发展模式
  • 7.1 城乡统筹就业发展模式提出的动因
  • 7.2 城市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的关系
  • 7.3 城乡统筹就业发展模式的内涵
  • 7.3.1 产业结构对劳动者能力的要求
  • 7.3.2 就业能力的提高体现城市化战略的要求
  • 7.3.3 城市化战略对产业结构的反作用
  • 7.4 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调整
  • 8. 城乡统筹的就业模型
  • 8.1 农业部门劳动力配置子模型
  • 8.1.1 农业部门劳动力转移的推力因素
  • 8.1.2 城乡统筹制度的拉力因素
  • 8.2 非农部门劳动力配置子模型
  • 9. 和谐社会的就业指数矩阵系统
  • 9.1 和谐社会的就业
  • 9.1.1 古人对美好社会的设想
  • 9.1.2 和谐社会就业的现实含义
  • 9.2 和谐社会就业指数系统的研建
  • 9.2.1 研建原则
  • 9.2.2 和谐社会就业的数量指数
  • 9.2.3 和谐社会就业的质量指数体系
  • 9.3 全国就业的和谐指数矩阵研建
  • 9.3.1 数量指标的衡量
  • 9.3.2 质量指标的衡量
  • 9.3.3 就业的和谐指数矩阵
  • 9.4 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预警系统研建
  • 9.4.1 扩散指数
  • 9.4.2 预警指标的选取
  • 10. 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
  • 10.1 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的培养
  • 10.1.1 建立统筹城乡的教育体制
  • 10.1.2 大力发展职前职业培训
  • 10.1.3 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巩固基础教育
  • 10.2 就业结构的调整
  • 10.2.1 协调发展第三产业
  • 10.2.2 大力发展资本与劳动双密集型产业
  • 10.2.3 发挥非国有经济在就业中的作用
  • 10.3 推进改革,保障城市化的顺利进行
  • 10.3.1 改革户籍制度
  • 10.3.2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 10.3.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11 和谐社会的城乡统筹就业决策支持系统
  • 11.1 EMHURDSS设计思想及功能
  • 11.2 EMHURDSS的决策原理
  • 11.2.1 城乡统筹就业模型决策子模块
  • 11.2.2 和谐社会就业的指数矩阵决策子模块
  • 11.3 EMHURDSS的决策支持
  • 11.3.1 城乡统筹就业模型的决策支持
  • 11.3.2 和谐社会就业的指数矩阵的决策支持
  • 12. 以西安市就业为例对模型的验证分析
  • 12.1 西安市劳动力的基本情况
  • 12.2 对城乡统筹模型的验证分析
  • 12.3 对和谐社会的就业指数矩阵的验证分析
  • 12.3.1 数量指数的确定
  • 12.3.2 质量指数的确定
  • 12.3.3 西安市的失业预警
  • 12.4 西安市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建议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学研究、获奖与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武汉城市圈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及制度服务体系建设[J]. 财经政法资讯 2008(06)
    • [2].浅析促进城乡统筹就业财税政策的构建[J]. 技术与市场 2012(05)
    • [3].适应新形势 完善新机制 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J]. 中国劳动保障 2009(08)
    • [4].努力完善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新机制[J]. 今日浙江 2009(17)
    • [5].城乡统筹就业的财政政策支持[J]. 现代商业 2010(12)
    • [6].构建和谐稳定就业机制 促进城乡统筹就业[J]. 世纪行 2009(05)
    • [7].关于郑州市城乡统筹就业机制问题的研究[J].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8(S9)
    • [8].完善公平就业环境 促进城乡统筹就业[J]. 四川劳动保障 2008(09)
    • [9].城镇化和工业化背景下的城乡统筹就业问题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17)
    • [10].嘉兴市城乡统筹就业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 中国乡村发现 2011(01)
    • [11].江苏省农村劳动力城乡统筹就业的分析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4)
    • [12].贵州省城乡统筹就业问题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02)
    • [13].关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推进统筹城乡就业的思考[J]. 中国就业 2008(10)
    • [14].快乐上班去[J]. 今日浙江 2008(07)
    • [15].城乡统筹就业 突围农民工返乡[J]. 中国劳动保障 2009(04)
    • [16].打破二元结构 统筹城乡就业[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04)
    • [17].城乡统筹就业视角下的农村公共投资问题与对策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8].十堰市多渠道推进城乡统筹就业[J]. 中国培训 2011(05)
    • [19].吴江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多元拓展推进城乡统筹就业[J]. 中国劳动 2011(07)
    • [20].农民新居的创业促就业[J]. 四川劳动保障 2008(08)
    • [21].昌平区劳动力市场运行调查研究[J].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10(02)
    • [22].基层平台实现服务“零距离”[J]. 四川劳动保障 2011(03)
    • [23].山东规定企业一次性裁员40人以上必须报批[J]. 中国职工教育 2008(12)
    • [24].再提精气神 再铸新辉煌[J]. 中国就业 2018(08)
    • [25].统筹城乡就业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J].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1(11)
    • [26].宁波:1794个服务室让求职更便捷[J]. 中国劳动 2010(05)
    • [27].推进全民创业 稳定就业局势[J]. 四川劳动保障 2009(06)
    • [28].夯实基础 搭建平台——民权县劳动局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8(10)
    • [29].推进广西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选择[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05)
    • [30].海门市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J]. 中国劳动 2008(05)

    标签:;  ;  ;  ;  ;  

    基于和谐社会的城乡统筹就业的决策支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