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微孔聚合物泡沫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材料”,与传统的发泡材料和未发泡材料相比,具有质量轻、热稳定好、机械性能好、抗疲劳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目前,工业上生产低密度聚乙烯(LDP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共混物泡沫一般采用化学发泡剂和化学交联剂,存在发泡不均匀、发泡剂残留以及环境不友好等问题。本文结合绿色的超临界CO2发泡技术,采用60Coγ辐照改性LDPE/EVA共混物,探讨了辐照对于LDPE/EVA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其发泡行为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超临界CO2发泡工艺因素对于LDPE/EVA共混物发泡行为的影响。具体的研究结果概述如下:研究了γ射线辐照改性对于LDPE/EVA共混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高级流变扩展系统(ARES)、热重分析仪(TG)、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分析手段对共混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辐照处理以后,共混物的凝胶含量增加,且EVA的添加强化了LDPE的交联,随着EVA含量增加,共混物的交联程度提高;同时,辐照以后,LDPE/EVA共混物的熔点和结晶度略有降低,粘度特性得到改善,粘度提高,热稳定性能提高,但是辐照交联对于共混物的化学主链结构影响较小。研究了γ射线辐照对于LDPE/EVA共混物发泡行为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交联LDPE/EVA共混物泡沫的微观形貌和体积膨胀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未辐照交联LDPE/EVA共混物泡沫相比,辐照交联的LDPE/EVA共混物的泡孔形貌较好,孔径较均一,而且发泡温度的范围变宽,样品在130oC仍能保持较好的泡孔形貌。适度的交联能够缩小泡孔的孔径,提高孔密度,过度的交联,泡孔的孔径出现双分布现象。同时,EVA的含量为10 %时,泡孔的孔径最小,孔密度最大。EVA的添加量为30 %时,共混物泡沫能达到最大的体积膨胀率。研究了超临界CO2发泡工艺因素对交联LDPE/EVA共混物的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温度和发泡压力对共混物的微孔形貌影响显著,降低发泡温度和提高发泡压力均能降低泡孔的孔径和提高泡孔的孔密度。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可以制备出不同孔径的微孔材料,发泡温度为105 oC、发泡压力为26 MPa,可以制得泡孔的孔密度大于108cm-3的微孔材料。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TPU/EVA/EVA-g-MAH形状记忆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2].橡塑共混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当代化工 2018(04)
- [3].PVA/HDPE/HDPE-g-MAH共混物的相形貌与动态流变性能[J]. 功能高分子学报 2016(04)
- [4].透明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共混物的研究[J]. 上海塑料 2015(01)
- [5].宁波大发:共混再生短纤维通过鉴定[J]. 纺织服装周刊 2010(18)
- [6].PBT/EPDM/EPDM-g-GMA共混物的形态与性能研究[J]. 塑料工业 2020(05)
- [7].聚丙烯/纳米蒙脱土共混单丝的结构和性能研究[J]. 广东化工 2020(17)
- [8].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氯化丁基橡胶共混比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J]. 橡胶工业 2014(05)
- [9].汽车用的新型PC/ABS共混物[J].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17(02)
- [10].PBT/PA6/EP-0199共混物及其纤维结构性能[J]. 化工新型材料 2016(10)
- [11].马来酸对回收PVC/NBR共混体流变性能、拉伸性能、形态和热稳定性的影响[J]. 橡胶参考资料 2009(02)
- [12].环氧树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混物的增韧增强研究[J]. 合成纤维 2016(02)
- [13].聚偏氟乙烯/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共混物的相互作用及增容机理[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05)
- [14].PET/POE共混物增韧改性研究[J]. 中国塑料 2013(04)
- [15].聚膦腈共混物的性能[J]. 云南化工 2008(06)
- [16].高低分子量聚环氧乙烷及其共混物的冷结晶行为研究[J]. 高分子通报 2015(08)
- [17].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物的研究[J]. 中国塑料 2012(03)
- [18].聚乳酸基三元共混物的热处理[J]. 塑料科技 2012(08)
- [19].PET/PP共混改性研究进展[J]. 塑料科技 2008(01)
- [20].SBS对共混物PS/PE的性能影响研究[J]. 现代盐化工 2019(01)
- [21].高韧高强聚酮/聚酰胺66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中国塑料 2018(09)
- [22].苯乙烯增容剂对橡胶芳香烃聚酯共混体性能的影响[J]. 橡胶参考资料 2014(06)
- [23].聚(L-赖氨酸-Z)/聚(D-乳酸)共混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J]. 青春岁月 2012(02)
- [24].共混工艺对PA6/POE-g-MAH/OMMT共混物形态和性能的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1(05)
- [25].汽车用ABS/PC共混物改性研究进展[J]. 中国塑料 2016(02)
- [26].聚己内酯/聚乳酸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塑料科技 2015(08)
- [27].橡胶/树脂共混物复合阻尼材料的研究[J]. 特种橡胶制品 2012(03)
- [28].LLDPE-g-GMA增容LLDPE/PET共混物的研究[J]. 塑料工业 2012(07)
- [29].水辅助加工法制备聚丙撑碳酸酯/淀粉共混物[J]. 应用化学 2017(08)
- [30].反应挤出制备聚丙烯基三元共混物[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