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藨子叶状层菌的深层发酵及其菌丝质量标准研究

茶藨子叶状层菌的深层发酵及其菌丝质量标准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对茶藨子叶状层菌的液体深层发酵工艺及其发酵菌丝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茶藨子叶状层菌液体发酵的工业化生产和后续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组织分离方法获得茶藨子叶状层菌的纯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该菌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和深层发酵培养的最适条件,通过发酵罐生产实验确定了工业生产的发酵周期和生产出了供以后实验研究用菌丝。2.在药材质量控制方面,对菌丝和粉末进行了显微鉴别,对菌丝进行了理化和薄层色谱鉴别;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关于中药材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对茶藨子叶状层菌菌丝的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检查,测定了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含量,RP-HPLC测定菌丝中游离麦角甾醇的含量,硫酸-苯酚法测定菌丝多糖的含量。结果:1.分离获得了茶藨子叶状层菌的纯菌株,确定了摇瓶发酵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4%,蛋白胨0.2%,葡萄糖2.5%,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镁0.025%;摇瓶发酵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29℃,装液量80ml?250ml三角瓶,摇瓶转速150rpm,初始pH自然,培养7d;5吨发酵罐发酵条件:装量3000L,接种量10%,温度29±1℃,搅拌转速160rpm,通气量80m3/h,初始pH6.06.5,培养4d。2.根据质量控制实验结果,初步制定了茶藨子叶状层菌菌丝的质量标准草案,其中水分含量不得过12.0%,总灰分含量不得过6.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不得过0.50 %;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热浸法)不得少于25.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5.0%;氨基酸总量不得少于30.0 %。麦角甾醇含量不得少于0.10 %,多糖含量不得少于5.0%。

论文目录

  •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食药用菌液体深层发酵研究概述
  • 1.1 食药用菌深层发酵的特点
  • 1.2 食药用菌深层发酵产物的应用
  • 2 中药质量标准概述
  • 2.1 中药质量标准的内容
  • 2.2 中药质量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 中药质量标准展望
  • 3 茶藨子叶状层菌概述
  • 3.1 茶藨子叶状层菌化学成分研究
  • 3.2 茶藨子叶状层菌的药理、药效学研究
  • 第二部分 茶藨子叶状层菌深层发酵工艺研究
  • 1 茶藨子叶状层菌发酵培养工作初步研究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方法与结果
  • 2 茶藨子叶状层菌液体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 2.1 材料与仪器
  • 2.2 方法与结果
  • 3 茶藨子叶状层菌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 3.1 材料和仪器
  • 3.2 方法和结果
  • 4 茶藨子叶状层菌液体培养过程中检测指标的动态变化
  • 4.1 材料与仪器
  • 4.2 方法与结果
  • 5 发酵罐生产工艺
  • 5.1 材料与仪器
  • 5.2 方法与结果
  • 6 本部分小结
  • 第三部分 茶藨子叶状层菌菌丝质量标准研究
  • 1 茶藨子叶状层菌菌丝的性状和鉴别
  • 1.1 性状
  • 1.3 一般理化鉴别
  • 1.4 薄层色谱鉴别
  • 2 茶藨子叶状层菌菌丝的检查及浸出物的含量测定
  • 2.1 材料与仪器
  • 2.2 方法与结果
  • 3 茶藨子叶状层菌子实体与发酵菌丝氨基酸含量测定
  • 3.1 实验部分
  • 3.2 结果与讨论
  • 4 RP-HPLC 测定茶藨子叶状层菌人工发酵菌丝中游离麦角甾醇的含量
  • 4.1 前言
  • 4.2 仪器与药品
  • 4.3 色谱条件
  • 4.4 方法与结果
  • 4.5 讨论
  • 5 茶藨子叶状层菌菌丝的多糖含量测定
  • 5.1 仪器与材料
  • 5.2 方法与结果
  • 5.3 结论
  • 6 茶藨子叶状层菌菌丝的质量标准草案
  • 7 茶藨子叶状层菌发酵菌丝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8 本部分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附件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茶藨子叶状层菌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J]. 中成药 2020(07)
    • [2].茶藨子属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形态学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11)
    • [3].茶藨子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11)
    • [4].茶藨子属植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18(01)
    • [5].山东茶藨子属1新记录植物——美丽茶藨子[J]. 西北植物学报 2016(03)
    • [6].青海高原茶藨子属树种资源与育苗技术[J]. 北方园艺 2012(19)
    • [7].甘肃茶藨子属野生果树资源及开发利用[J]. 林业实用技术 2011(03)
    • [8].茶藨子茶的药理作用及加工[J]. 新疆林业 2011(02)
    • [9].浅谈青海省茶藨子植物分布现状及开发利用[J]. 青海农林科技 2011(04)
    • [10].茶藨子叶孔菌(金芝)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1(09)
    • [11].青藏高原狭果茶藨子果实提取物成分、抑菌活性及其抗疲劳活性[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13)
    • [12].4种长白山茶藨子属种子外部形态特征浅析[J]. 现代园艺 2014(16)
    • [13].茶藨子属植物无性繁殖技术和理论的研究进展[J]. 北方果树 2011(01)
    • [14].茶藨子叶孔菌大鼠90d喂养试验研究[J]. 毒理学杂志 2013(02)
    • [15].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茶藨子木层孔菌总多糖的提取条件[J]. 食品与药品 2009(09)
    • [16].河南茶藨子属植物表型性状的数量分类[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7)
    • [17].茶藨子栽培技术[J]. 新疆林业 2010(04)
    • [18].不同激素处理对茶藨子属植物嫩枝扦插作用研究[J]. 绿色科技 2018(13)
    • [19].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硫酸酯的制备与体外抗肿瘤活性[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07)
    • [20].茶藨子叶孔菌子实体(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0(03)
    • [21].青海省大通河流域五裂茶藨子播种育苗技术[J]. 青海农林科技 2016(04)
    • [22].经济植物长白茶藨子苗木培育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 2013(06)
    • [23].10种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分子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比较研究[J]. 植物研究 2014(01)
    • [24].12种茶藨子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J]. 植物研究 2018(04)
    • [25].红果茶藨子生物学特性观察及引种试验初探[J]. 中国林副特产 2015(06)
    • [26].影响五裂茶藨子硬枝扦插生根的关键因子分析[J]. 防护林科技 2015(09)
    • [27].黑龙江省茶藨子属2种植物新记录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09)
    • [28].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硫酸酯的抗肿瘤作用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4)
    • [29].不同年份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性比较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7(01)
    • [30].茶藨子叶状层菌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16(04)

    标签:;  ;  ;  

    茶藨子叶状层菌的深层发酵及其菌丝质量标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