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联合依匹斯汀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将门诊及住院确诊为CVA的90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甲氧那明,2粒/次,每日3次)及治疗组(苏黄止咳胶囊,3粒/次,每日3次,同时口服依匹斯汀,每日10mg睡前服用),观察各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2%和64.44%,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联合依匹斯汀治疗CAV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苏黄止咳胶囊;依匹斯汀;咳嗽;哮喘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167-01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中明确认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variantasthma,CVA)是哮喘的一种形式,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苏黄止咳胶囊是来自于祖国传统经方的中成药,具有止咳、抗炎、平喘,祛痰作用。依匹斯汀是一种组胺H受体拮抗剂,它能有效预防和抑制各种过敏所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对于支气管痉挛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对由于气道变应原而产生的炎症物质有很好的减少效果,大大降低了气道高原反应的发生率。临床上的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增加患者的痛苦。本研究对该病患者给予了苏黄止咳胶囊与依匹斯汀的联合治疗,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治疗的具体情况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的《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1]中有关咳嗽变异型哮喘标准制定。
1.2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的CAV患者90例,男性42例,女性48例,年龄19~72岁,均符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CAV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两组均不使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阿斯美)2粒/次,每日3次。治疗组口服苏黄止咳胶囊,3粒/次,每日3次,联合口服依匹斯汀,每日10mg睡前服用。两组均连服21天。
1.4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咳嗽症状积分表评分体系[1](见表1)对患者进行症状评分。共分为四个等级: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积分得以下降,且下降分值为2;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积分得以下降,且下降分值为1;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积分无下降,甚至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复发:停药后患者的症状积分上升,上升分值为1。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
1.5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6.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前后两组咳嗽症状积分情况,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2.22%;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有效率6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11.11%);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1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5例均表现为轻度胃部不适,未见肝、肾功能损害;对照组中2例表现为口咽部不适、1例表现为心慌和颜面发热、2例表现为为皮肤出疹、发红、发痒、1例表现为轻度恶心、食欲不振、1例头晕、心悸。
3.讨论
CAV和典型支气管哮喘都存在着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是非常相似的[1,2],只是严重程度或病程进展阶段不同。轻微的气道炎症是CAV的最主要的发病机制。
复方甲氧那明其组分为(每粒胶囊中含):盐酸甲氧那明12.5mg、那可丁7mg、氨茶碱25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该药物对于咳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有助于痰液的咳出。上述4种成分的配伍不仅可以减轻咽喉及支气管炎症等引起的咳嗽,而且可缓解哮喘发作时的咳嗽,有利于排痰,治疗CAV疗效肯定。
苏黄止咳胶囊为中成药,其中的君药炙麻黄对支气管平滑肌有很好的松弛效果;紫苏叶有很好的镇咳效果,同时能够拮抗组织胺,对于IgE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抗病毒效果十分显著。臣药包括五味子和蝉蜕,其中五味子的镇咳效果显著,对于细胞免疫功能有很好的增强作用。佐药包括前胡、地龙、枇杷叶等,具有显著的平喘、镇咳、化痰的效果。多种中药成分作用于CAV发病机制的不同环节,可以迅速缓解咳嗽症状。依匹斯汀是组胺H受体拮抗剂,它能有效预防和抑制各种过敏所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支气管痉挛,减少气道因变应原刺激引起的细胞及非细胞性炎症物质,抑制变应原激发的气道高反应,改善慢性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控制哮喘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苏黄止咳胶囊和依匹斯汀由于均不含激素,患者依从性更高,不需对药物使用方法进行长时间的患者教育,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服用起来十分方便,适用于不同年龄的CAV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5):331-336.
[2]苏洁雪,薄建萍.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疗现状[J].国际呼吸杂志,2012,32(17):1336-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