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晚期肺癌

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晚期肺癌

一、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晚期肺癌(论文文献综述)

王芹,林虎,田芳芳,张蕊,牟密,保鹏涛,赵卫国[1](2021)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3例(观察组),接受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表柔比星80 mg)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腺癌患者使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卡铂300 mg/m2,1次/21 d;鳞状细胞癌患者使用吉西他滨1 000 mg/m2+卡铂300 mg/m2,1次/21 d)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例(对照组),行传统化疗(腺癌患者予以"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卡铂300 mg/m2,1次/21 d"全身化疗;鳞状细胞癌患者使用"吉西他滨1 000 mg/m2+卡铂300 mg/m2,1次/21 d"全身化疗)。治疗2、4、6个月时,计算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随访3年,记录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中位生存期(MST)。结果治疗4、6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ORR比较,P均<0.05;两组DCR比较,P均>0.05。观察组PFS、OS、MST均长于对照组(P均<0.05);病理类型为腺癌的患者中,观察组与对照组PFS、OS、MST比较,P均<0.05;病理类型为鳞癌的患者中,观察组与对照组PFS、OS、MST比较,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可自行缓解或对症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优于传统化疗,且安全性高。

王剑锋[2](2021)在《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nonsmall-cell lung cancer)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化疗是指南推荐的基础治疗方案,然而很多老年晚期NSCLC患者身体储备较差不能化疗或不能耐受化疗副作用不得不停止化疗,还有部分患者化疗效果一般,化疗后很快出现进展,因此治疗手段相对局限。“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线,以冷消融微创治疗为关键节点,具有低损伤、可持续的特点。前期诸多研究结论显示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临床效果较好,然而针对老年患者这一特定人群的研究较少,冷消融联合中药这一治疗模式的疗效能否达到常规化疗水平,是否能够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者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还需要进一步评价;同时通过总结该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术后的治法和组方用药,以及作用机制有望进一步优化该治疗模式,增加患者获益。[研究目的]临床部分:1.评价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能否达到常规化疗水平,以期为这类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提供可持续、低损伤的治疗选择;2.总结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3.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要素变化和治法组方规律,探索冷消融术后中医证候变化特点及适用方药,以期优化该模式提高治疗效果。实验部分:1.评价冷消融联合中药对比化疗、单纯冷消融和单纯中药干预老龄肺癌小鼠的疗效;2.基于免疫调控和血管生成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干预老龄肺癌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内容]临床部分1.倾向得分匹配基线信息:基于多中心肺癌真实世界治疗数据,纳入316例样本,分为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化疗队列,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减少混杂因素匹配87对;2.生存分析:比较两队列中位OS,中位PFS和生存率,COX回归筛选预后独立影响因素;3.筛选“优势人群”: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4.评价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两队列实体瘤疗效,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KPS评分,不良反应;5.中医证素变化和组方治法研究: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的中医证素变化和术后的治法组方规律。实验部分实验分为实验一和实验二两部分,两组造模、分组及干预相同。1.造模:建立老龄Lewis肺癌小鼠模型。2.分组:分别随机分组40只和45只老龄Lewis肺癌模型小鼠为①模型组,②冷消融联合中药组,③冷消融组,④化疗组,⑤中药组。3.干预:①模型组:仅造模,②联合组:冷冻消融手术和中药灌胃1次/天,共14天;③冷消融组:冷冻消融手术;④化疗组:腹腔注射顺铂3mg/kg,1次/周,共2周;⑤中药组:中药灌胃1次/天,共14天;隔天记录体质量并测量瘤径,非中药干预组予生理盐水灌胃,非化疗干预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非冷消融干预组予切开缝合。4.指标:实验一观察生存期;实验二计算小鼠的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肿瘤生长/转移抑制率,流式检测小鼠脾脏组织CD4+、CD8+、CD4+/CD8+比值;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10的表达;WB检测小鼠肺和肿瘤组织HIF-1α、VEGF、MMP-2和MMP-9的表达。[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下文简称“联合队列”)和化疗队列分别入组96和220例,倾向得分匹配87对,两组中位OS分别为12个月和10.3个月(P>0.05),两组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无显着差异(P>0.05)。2.匹配后联合队列和化疗队列中位PFS分别为4.7个月和4个月(P<0.05),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2%和18.4%(P<0.05),联合队列患者PFS>6个月的机会是化疗队列的3倍。3.生存期影响因素分析:①联合队列,LY%是独立保护因素,CCI和临床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②化疗队列,LY%和KPS是独立保护因素,NEUT%,KPS,CCI、NLR和临床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4.优势人群特征:本研究中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优势人群特征:年龄≤80岁且优势与年龄呈负相关;CCI评分≤9;Ⅲb、Ⅲc、Ⅳa期;LY%>20%。5.KPS评分:治疗后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KPS>化疗队列患者KPS(P<0.05)。6.实体瘤疗效评价:联合队列的疾病控制率26.83%>化疗队列13.79%(P<0.05)。7.本次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病位证素以肺、脾、肾为主;病性证素虚症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实证以血瘀、痰湿为主,冷消融术后血瘀、阳虚证素显着增加(P<0.05);气虚用黄芪、五味子等;阴虚用麦冬、熟地等,健脾益肾用茯苓、白术等;阳虚用细辛、干姜等;血瘀用乳香、没药、三七等;痰湿用半夏、陈皮等;痰热用川贝母、浙贝母等。8.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与冷冻消融术后契合的新方组合:①乳香,没药,干姜,山楂;②赤芍,红花,细辛,干姜,五味子;③桃仁,赤芍,红花,细辛,干姜,体现温通活血化瘀治法。实验部分实验一1.冷消融联合中药组(简称“联合组”)小鼠平均生存期28d明显高于模型组19d、化疗组22 d(P<0.05);冷消融组24 d、中药组23 d和化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1.体质量:化疗组小鼠的体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和中药组这三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2.瘤体质量: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的小鼠瘤体质量均小于中药组和模型组(P<0.05)。3.转移肺结节数量: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量少于模型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肺转移结节数量多于联合组(P<0.05)。冷消融联合中药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95%、25.85%、22.16%和1.98%,肺转移抑制率分别为50%、28.91%、23.67%和34.12%。4.脏器指数:各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大于模型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中药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小于联合组(P<0.05)。5.流式细胞术检测:联合组和冷消融组小鼠脾脏组织中CD4+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各组CD4+的表达均低于联合组(P<0.05);各组CD8+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CD4+/CD8+均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和冷消融组CD4+/CD8+>1。6.ELISA 检测6.1 IL-2: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P<0.05)。6.2IL-10:各组IL-10的表达<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P<0.05)。6.3IFN-γ:各组IFN-γ的表达>模型组(P<0.05);化疗组和中药组<联合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中药组(P<0.05);7.Western Blot 检测7.1 VEGF和HIF-1α①肺组织:各组VEGF和HIF-1α表达<模型组(P<0.05);各组小鼠VEGF的表达>联合组(P<0.05);冷消融组和中药组肺组HIF-1α表达>联合组(P<0.05),中药组HIF-1α表达>冷消融组(P<0.05)。②肿瘤组织:各组VEGF和HIF-1α表达<模型组(P<0.05);各组VEGF的表达均>联合组(P<0.05)。各组HIF-1α的表达>联合组(P<0.05)。7.2 MMP-2和MMP-9①肺组织:MMP-2:各组小鼠MMP-2表达<模型组(P<0.05);联合组<其他各组(P<0.05)。MMP-9: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中药组>联合组(P<0.05)。②肿瘤组织:MMP-2: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MMP-9: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中药组>联合组(P<0.05)。[研究结论]1.对于老年晚期NSCLC患者,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在延缓病情进展、增强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常规化疗,在总体生存获益方面相当,因此可以作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者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的治疗选择。2.年龄<80岁,CCI评分≤ 9,肿瘤临床分期为Ⅲb、Ⅲc、Ⅳa期,LY%>20%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更适合接受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3.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老年晚期NSCLC治法以益气、养阴、温阳、补肺、健脾、益肾等扶正治疗为主线,不同阶段兼顾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祛邪治法,同时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冷消融术后的患者阳虚血瘀证候普遍存在,应重视温通活血化瘀治法。4.冷消融联合温通活血化瘀中药组方在延长生存期,抑制转移方面效果较好,其机制与促进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陈芋屹,樊庆胜,张怡,刘梓燊,杨国旺[3](2020)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传统全身化学治疗对于不可切除、无驱动基因突变且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D-L1)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已达瓶颈。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晚期NSCLC是较为成熟的局部微创姑息治疗技术,在提高药物浓度、阻断肿瘤血供、减轻全身副反应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对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作用机制、获益人群特征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曾雁伟[4](2020)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1/5。外科根治性切除是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而大多数肺癌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目前,针对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放疗和化疗。由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以及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差等因素,放化疗的疗效并不尽如人意,总体5年生存率不到18%。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提高和材料的改进、创新,介入放射学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BAI)、经动脉栓塞或者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成熟的常规介入治疗技术,其优势在于通过肿瘤供血动脉直接注入化疗药物,以达到局部药物高浓度以及阻断肿瘤供血动脉。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rug-eluting beads-TACE,DEB-TACE)是加载化疗药物的载药微球在肿瘤局部起到了缓慢稳定释放化疗药物以及阻断肿瘤血供的双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介入治疗的疗效。目前只有日本学者Kennoki报道了 2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案例,取得了显着的短期疗效。但目前缺乏大宗临床数据证实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本课题目的是评估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晚期肺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本中心收治的33例晚期肺癌,每位患者均采用BAI联合DEB-TACE的治疗方案。根据肺癌的病理类型、体表面积、年龄、体质等个体化选择化疗药物和剂量。灌注化疗药物:非小细胞肺癌为顺铂50-70mg和雷替曲赛4mg;小细胞肺癌为顺铂50-70mg和依托泊苷100mg。非小细胞肺癌选择吡柔比星(THP)60mg、小细胞肺癌选择伊利替康80mg,加载于载药微球(CalliSpheres,江苏恒瑞医药公司)(直径300-500um)。透视下寻找到肿瘤供养动脉,根据肿瘤供血动脉的数目以及染色程度合理分配灌注化疗药物的剂量。灌注后经导管或微导管缓慢推注载药微球,栓塞至肿瘤染色基本消失。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根据国际常见不良反应标准(CTCAEv3.0)进行分级)。术后30天进行胸部增强CT检查。根据实体肿瘤评价标准1.1版本(RECIST1.1)评价疗效。所有患者均通过住院复查或电话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生存状况、生存期、死亡日期以及原因,随访截止至患者死亡或至最后随访日期2020年3月15日。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寻找到肿瘤供血动脉,行BAI及DEB-TACE 1-2个周期。术后临床评价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2例,病灶稳定(SD)6例,疾病进展(PD)3例。术后总疾病控制率(DCR)为90.9%,总客观有效率(ORR)为72.7%。11例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咯血,而术后未再出现咯血,14例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2例置入气管支架,12例术后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Ⅲ-Ⅳ级不良反应。中位总生存期为11.2个月(95%CI 7.9-14.5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染色程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R(95%CI),0.398(0.226-0.702))。结论: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于咯血、呼吸困难等晚期肺癌合并症有着确切的疗效,这是一种新颖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晚期肺癌治疗手段。

袁坤[5](2020)在《固肺消积饮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治疗对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初步评价固肺消积饮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治疗在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取固肺消积饮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治疗,4周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进行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疾病控制率、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KPS),并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情况。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51例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等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及对照组中位PFS分别为7.19及5.80个月,两组患者中位PFS比较,P=0.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完成后,试验组及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78%及58.33%,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及54.16%,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KPS评分分别为92.59%和45.83%,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及对照组消化道反应率分别为66.67%及91.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但两组患者均主要以Ⅰ~Ⅱ度为主,Ⅲ~Ⅳ度少见,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血红蛋白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显着降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固肺消积饮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发挥了协同抗肿瘤作用,能稳定瘤体,提高患者PFS,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中医证候,减轻消化道反应。

穆亚[6](2020)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CEA、CYFRA21-1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评估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前后CEA、CYFRA21-1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选择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87例无法手术治疗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50~87岁,平均年龄66岁,分为两组:联合组42例行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灌注组45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病理类型为鳞癌36例,腺癌51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TNM分期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血清CEA、CYFRA21-1浓度的动态改变及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术后定期复查胸部CT,两组术后1、3、6及12月总有效率分别为35.7%、54.7%、66.6%、71.4%和15.6%、28.8%、38.6%、39.3%,术后联合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联合组与灌注组血清CEA及CYFRA21-1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灌注组(χ2=11.028,P=0.001),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个月(95%CI:14.92~25.08)和15个月(95%CI:13.16~16.8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1个月(95%CI:8.29~13.71)和7个月(95%CI:5.12~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A降低组总生存率高于CEA增高组(χ2=6.935,P=0.00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个月(95%CI:16.01~19.93)和8个月(95%CI:5.45~10.55)。CYFRA21-1降低组总生存率高于CYFRA21-1增高组(χ2=4.264,P=0.039),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个月(95%CI:16.94~21.06.93)和12个月(95%CI:8.33~1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CEA及CYFRA21-1水平均有所下降,术后联合组血清CEA及CYFRA21-1浓度明显低于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治疗前后CEA及CYFRA21-1变化情况分为增高组及降低组,CEA和CYFRA21-1降低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增高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及灌注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个月和1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1个月和7个月,联合组生存率显着高于灌注组(χ2=11.02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能显着减小肿瘤瘤体大小及降低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的浓度,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可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唐春梅[7](2019)在《肺癌化疗药物给药途径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一)回顾分析某院肺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情况,探讨肺癌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在用药方案、化疗剂量、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给药途径相关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表现出的优缺点,为解决在个体化治疗中,面对循证医学上表明有多个给药途径均能有效控制患者肿瘤的情况时,临床医生如何选择最佳给药途径,提供各肺癌化疗给药方式临床参考。(二)总结各化疗药物给药途径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特点,为临床药师面对具体化疗给药途径时,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某三甲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肺癌并住院的331名患者所接受共计1307次的化学疗程为研究对象。调阅其电子病历,住院信息总表及临床病历、医嘱,详细记录患者的信息包括:病案号、性别、年龄、入院诊断时间、肿瘤类型、分期、转移情况、KPS评分、化疗方案、用药途径、化疗用药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在表现、程度、持续时间、治疗措施、化疗不合理用药等情况。归纳该院肺癌患者化疗用药特点,利用excel软件和Graphpad Prism 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肺癌不同用药途径的化疗药物选择种类、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相关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一)共计1307次肺癌化疗中,经外周静脉途径占45.98%、中心静脉途径占38.48%、支气管动脉灌注给药途径占9.94%、胸腔内灌注占4.36%、口服化疗占1.22%。(二)化疗用药种类及剂量:中心、外周静脉给药途径化疗的用药种类及剂量基本一致;胸腔灌注化疗方案单一为顺铂注射液;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方案均为联合化疗用药;口服化疗使用替吉奥胶囊无指征用药较常见;使用顺铂注射液化疗的多个给药途径中,除口服给药途径以外,顺铂使用剂量以中心静脉化疗及周围静脉化疗最大,支气管动脉灌注次之,胸腔灌注剂量最小。(三)肺癌化疗不良反应中:外周静脉途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静脉炎及药物外渗,药物外渗32例中有5例导致严重组织坏死,32例中,70岁以上患者共计24例占75%;中心静脉给药途径中,无药物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59%低于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深静脉血栓;胸腔灌注给药途径不良反应表现为胸膜反应,其中1例并发脑梗塞,胸腔灌注穿刺点感染发生率8.77%高于其它途径;支气管动脉灌注给药途径为股动脉血肿。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在消化道及骨髓抑制等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方面,静脉给药途径发生率多于口服及胸腔灌注给药途径。(四)2863条化疗医嘱中,合格医嘱2682条,医嘱合格率为93.68%。肺癌化疗不合理用药表现为:口服给药途径存在选药不合理;胸腔灌注化疗给药途径存在着给药操作不合理、适应症不合理、用药方案不合理;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给药预处理用药不合理、剂量不合理,手术后复发患者适应症不合理;静脉给药途径常见用药方案、剂量、辅助用药不合理等。结论:(一)经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化疗给药途径治疗肺癌:两者在化疗方案和化疗药物使用剂量上基本一致,相对于外周静脉给药途径而言,中心静脉给药有避免药物外渗、组织坏死、降低外周静脉炎的优点,这对于血管脆性较大的老年患者、其它容易导致化疗时药物外渗的人群以及反复接受化疗的人群具有获益性;但中心静脉给药容易发生药物注射侧肢体深静脉血栓,故对于血液高凝状态及伴有静脉血栓疾病、脑梗塞的血栓人群建议使用周围静脉给药途径。(二)支气管动脉灌注给药途径的肺癌患者中,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注意股动脉血肿,住院科室与介入治疗科之间的衔接失误可导致预处理不合理;对于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选取给药途径前,需查询手术记录是否切断供血侧支气管动脉。(三)胸腔灌注给药治疗肺癌中,化疗药物选择单一,相对于其它给药途径其优点是:顺铂使用剂量最小,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较轻;缺点是:存在着胸膜反应甚至诱发脑梗塞等严重病例、穿刺点感染、反复有创操作胸穿放液等,故在选择该途径时建议提前预防并并做好沟通。针对普通患者小剂量使用顺铂未强调水化的情况,本文发现对于进食较少伴有糖尿病等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基础疾病患者使用顺铂未强调水化,可出现急性肾衰,故建议类似情况充分水化有利于患者获益。(四)肺癌化疗的口服药物制剂可供选择种类相对较少,临床上应避免使用替吉奥胶囊等无肺癌治疗适应症药物。口服给药存在部分消化道溃疡出血病例,用药前需检查有无消化道溃疡,及时预防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获益。(五)各给药途径的不合理用药呈现不同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为临床药师指导临床医师在合理用药方面提供参考,提高化疗用药安全。

陈谦[8](2018)在《微导管超选择性介入化疗肺癌脑转移瘤的可行性应用和疗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脑转移瘤是各系统肿瘤最严重的并发症。肺癌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随着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期的延长,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20%-65%的肺癌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脑转移瘤,脑转移瘤也成为了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这种发生颅内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短,预后不佳,采用手术的方法患者依从性差,复发率高,全脑放疗或者全身化疗有效率较低,全身反应和认知损伤较大。临床上对肺癌的支气管动脉内介入化疗的疗效得到了普遍认可,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尝试采用微导管超选择的介入治疗技术,在肺癌介入治疗的一次手术中进行颅内转移瘤的介入治疗,对于肺癌前循环单发转移瘤,肺癌后循环单发转移瘤和肺癌前后循环同时单发转移瘤患者进行了肺癌和脑转移瘤的微导管介入治疗,对微导管同时介入灌注治疗肺癌和颅内转移瘤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对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和远近期疗效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试图改善颅内转移瘤介入灌注治疗的疗效和减少颅内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一次手术同时治疗原发灶和转移灶,减轻患者手术痛苦和节省医疗费用,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期内的生存质量。方法:本研究从2011年9月至2017年8月,对47例肺癌前循环脑单发转移瘤患者,17例肺癌后循环脑单发转移瘤患者,3例肺癌前后循环同时单发转移瘤患者进行了肺癌和脑转移瘤一次手术中进行微导管超选择性介入灌注治疗肺癌原发灶和颅内转移瘤,对微导管超选择性介入灌注化疗颅内转移瘤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对介入治疗患者的近期疗效、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和颅内并发症进行了研究,对患者进行了细致的随访,对患者的无病进展生存期(PFS)、自理生存期、总生存期(OS)和中位生存期(MST)等指标结合在一起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研究,对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和远近期疗效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我们在一次手术中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置管,DSA下进行肺癌原发灶和颅内转移瘤的微导管超选择性介入灌注治疗。肺癌超选支气管动脉,颅内转移瘤以所在的脑供血分布区域血管进行微导管超选择性灌注化疗,微导管直达大脑前动脉A1-A3段和大脑中动脉M1-M3段,以肿瘤染色和术前影像学检查相吻合辅助判断肿瘤的滋养动脉。以输液泵依次缓慢灌注20%甘露醇,地塞米松,2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稀释后的吡柔比星(THP)、紫杉醇、顺铂(CDDP)/卡铂(CBP)、依托泊苷(VP-16)、氟尿嘧啶(5-Fu)等不同作用机制、不同作用细胞周期的联合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个体化用药剂量。手术后3天到1周出院。对微导管超选择性介入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上述治疗方法每4周进行1次,连续治疗2次,最后一次治疗后4周复查胸部强化CT和头部强化MRI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肿瘤近期疗效进行评价。对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颅内并发症进行评价。对能够达到疾病控制(CR+PR+SD)且一般情况良好(KPS评分≥60分)的患者建议再次微导管介入治疗。对预后情况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KPS评分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无病进展生存期(PFS)、自理生存期、总生存期(OS)和中位生存期(MST),结合上述指标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介入治疗技术一次手术同时进行肺癌原发灶和脑转移瘤的介入灌注化疗是可行的。全部病例没有出现微导管和微导丝相关的并发症,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术中脑血管痉挛情况轻微可控。本研究全部患者均完成2次微导管超选择性介入灌注化疗。肺癌前循环单发转移瘤47例患者中CR 17例(36.17%),PR 16例(34.04%),SD 9例(19.15%),PD 5例(10.64%)。ORR 70.21%(33/47),DCR 89.39%(42/47)。最长生存期26个月,最短生存期3个月,中位生存期10个月,平均生存期9.83个月,有15例患者总生存期超过了1年,一年生存率31.91%。自理生存期最长13个月,最短3个月,中位6个月,平均6.38个月。无病进展生存期最长8个月,最短2个月,中位4个月,平均3.96个月。对47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性别(男/女)、年龄(小于50/50-60/60-70/70-80)、转移瘤大小(3cm以下/3cm-5cm)、转移瘤病理(鳞癌/腺癌)、转移瘤侧别(左侧/右侧)、转移瘤发生的部位(额部/颞部/顶部/额顶部/颞顶部/颞枕部/额颞部),转移瘤的供血情况(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双重供血),患者的功能状态评分(60/70/80/90))和近期疗效(CR,ORR和DCR)和生存情况(总生存期、中位生存期、自理生存期和无病进展生存期)进行统计学分析。年轻患者疾病控制率(DCR)优于年老患者。3cm以下的转移瘤患者完全缓解率(CR)优于3cm-5cm患者。大脑中动脉供血患者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优于大脑前动脉供血和双重供血患者。女性的自理生存期优于男性,50-60岁组患者的自理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最佳,3cm以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的无病进展生存期优于3cm-5cm肿瘤大小患者。后循环的17例患者CR 4例(23.53%),PR 5例(29.41%),SD 7例(41.18%),PD 1例(5.88%)。颅内病灶ORR 52.94%(9/17),DCR 94.12%(16/17)。患者的总生存期最短3个月,最长16个月,平均数为1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个月,有6例患者总生存期超过了1年,一年生存率35.29%。无病进展生存期最短2个月,最长7个月,平均数为4.82个月,中位无病进展生存期为5个月,有4例患者无病进展生存期超过了7个月。自理生存期最短3个月,最长10个月,平均数为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6个月,有8例患者自理生存期超过了7个月。前后循环同时单发转移的患者3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1例。对其中1例患者的病情、手术、影像、用药和随访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病例报道。结论:采用微导管技术一次手术同时进行肺癌和脑转移瘤(前循环、后循环和前后循环同时单发)的介入灌注化疗是可行的。肺癌的支气管动脉化疗已经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在一次手术中同时进行脑转移瘤的介入治疗目前可见文献报道,但是以微导管技术进行大脑中动脉M1-M3段,大脑前动脉A1-A3段和小脑后下动脉如此超选的血管进行灌注化疗目前文献未见报道,采用微导管技术同时治疗肺癌原发灶和前后循环的脑转移瘤也未见文献报道,微导管超选择性介入灌注化疗颅内转移瘤是本研究的创新性和技术要点。必要时长鞘和中间导管的使用为微导丝引导微导管顺利到位提供了支撑,本研究患者手术中未出现介入材料和微导管、微导丝相关的并发症,微导管超选择性介入化疗是可行的。尽管肺部和颅内共2-3个部位的介入灌注化疗药物灌注时间较长,但是经微导管灌注化疗药物安全可靠,总体药物剂量患者也能耐受,取得了很好的近期疗效和耐受了轻微可控的不良反应。近期疗效的评价、预后随访和生存分析也表明了经过肺癌和颅内转移灶的同时治疗,提高了患者无病进展生存时间,自理生存时间和总体的生存时间,也为后续或同时进行的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式奠定了基础、赢得了时间,和其它治疗方案相辅相成,是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也是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的良好辅助和配伍治疗方案。

赵永华,白雪梅,朱飞[9](2016)在《支气管动脉热灌注化疗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肺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热灌注化疗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肺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经临床病理确诊的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6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胸腔热灌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支气管动脉热灌注化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及化疗毒副反应,评定卡氏评分(KPS),检测胸腔积液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6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KPS、IL-2、IFN-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10、IL-4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热灌注化疗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肺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可调节Th1/Th2失衡状态,近期疗效确切。

魏磊[10](2015)在《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对70例NSCLC患者采用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进行动静脉全身化疗治疗。给予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的引导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结合静脉滴注化疗药物。同时给予水化、护肝,5-HT3受体抑制剂防治呕吐等对症处理。治疗2个周期后对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估、对不同解剖分型和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记录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70例NSCLC患者中CR 5例,PR 38例,SD 19例,PD 8例,总有效率为61.4%。GP方案在治疗不同类型的晚期NSCLC时,总有效率分别为:中央型肺癌75.0%,周围型肺癌36.8%;肺磷癌69.7%,肺腺癌43.3%。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4,P=0.046);肺磷癌和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1,P=0.037)。有23%的患者有Ⅱ度以上的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而消化系统的恶心呕吐也仅是ⅠⅡ度,但发生胸痛的患者有46例,其中32例是Ⅰ度,程度较轻。结论吉西他滨和顺铂动静脉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中央型肺癌、肺鳞癌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较轻,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应用。

二、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晚期肺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晚期肺癌(论文提纲范文)

(1)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方法
    1.3疗效评价
    1.4 随访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后患者生存分析结果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2)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1. 肺癌的流行病学
        2. 老年患者的特殊性
        3.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措施
        4. 讨论
        参考文献
    (二)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进展
        1. 中医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
        2.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特征
        3.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原则
        4.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作用
        5.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创新探索
        6. 中医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势与不足
        7. 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和中医证素治法分析
    前言
    研究一 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和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研究二 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术后证素变化和治法组方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多中心队列研究方法
        2.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创新探索
        3.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局部与全身治疗的有机统一
        4. 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分析
        5. 不同治疗方法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6. 冷消融术后患者的证素变化分析
        7. 冷消融术后的治法组方规律分析
        8. 临床部分的研究小结
第三章 冷消融联合中药干预老龄Lewis肺癌小鼠的疗效和机制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冷消融联合中药对老龄Lewis肺癌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1. 实验材料、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2. 实验结果
    实验二 冷消融联合中药对老龄Lewis肺癌荷瘤小鼠转移作用及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2. 实验结果
    讨论
        1. 转移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2. 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是转移的重要机制
        3. “温通活血化瘀”治法抑制转移的理论探讨
        4. 醒消丸是“温通活血化瘀”治法的代表方剂
        5.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冷消融联合中药抑制转移过程
        6. 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
        7. 实验部分的研究小结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与不足
    3.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病例报告表
附录2 ECOG和KPS评分标准
附录3
个人简历

(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
    1.1 BAI和BACE的作用机制
    1.2 BACE和BAI获益人群特征
2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现状
    2.1 单独应用
    2.2 联合应用
        2.2.1 联合射频消融
        2.2.2 联合粒子植入
        2.2.3 联合气道介入治疗
        2.2.4 联合放疗
3 展望
    3.1 力求精确定位靶动脉
    3.2 栓塞剂
    3.3 药物多样化
    3.4 保留灌注CCSA
    3.5 综合治疗模式

(4)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固肺消积饮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治疗对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及内容
    2.1 病例分组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
    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患者PFS比较
    3.3 两组患者DCR比较
    3.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5 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
    3.6 消化道反应
    3.7 骨髓抑制
第四部分 讨论
    4.1 西医对老年肺癌的认识
    4.2 中医对老年肺癌的认识
    4.3 固肺消积饮组方分析
    4.4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非小细胞TNM分期
附录B 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
附录C RECIST疗效评价标准
附录D 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录E 病历报告表
附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CEA、CYFRA21-1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临床疗效
    3.2 肿瘤标志物变化
    3.3 生存分析
    3.4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7)肺癌化疗药物给药途径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对照表
致谢
肺癌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治疗(综述)
    参考文献

(8)微导管超选择性介入化疗肺癌脑转移瘤的可行性应用和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微导管介入同时化疗肺癌及其大脑半球转移瘤的可行性研究和疗效评价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病例材料
        1.1.2 方法
        1.1.3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近期疗效
        1.2.2 药物不良反应
        1.2.3 颅内并发症
        1.2.4 生存分析
    1.3 讨论
        1.3.1 介入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
        1.3.2 微导管技术的应用
        1.3.3 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1.3.4 困难路径和迂曲血管的处理
        1.3.5 微导管灌注化疗药物的选择
        1.3.6 灌注化疗联合应用的一些用药注意
        1.3.7 肺癌脑转移瘤的供血动脉和血流动力学
        1.3.8 患者的KPS评分和治疗时机的选择
    1.4 小结
二、微导管介入同时化疗肺癌及其小脑半球转移瘤的可行性研究和疗效评价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病例材料
        2.1.2 方法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近期疗效
        2.2.2 药物不良反应
        2.2.3 颅内并发症
        2.2.4 生存分析
    2.3 讨论
        2.3.1 肺部原发灶和小脑转移瘤的同时治疗
        2.3.2 微导管技术和中间导管技术的应用
        2.3.3 小脑转移瘤超选择性灌注化疗安全可行
    2.4 小结
三、微导管介入同时化疗肺癌及其大脑、小脑半球转移瘤的病例报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支气管动脉热灌注化疗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肺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临床资料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KPS
    2.3 胸腔积液Th1/Th2相关细胞因子浓度
    2.4 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
    2.5 生存率
3 讨论

(10)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评价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近期疗效
    2.2不同类型肺癌的疗效比较
    2.3不同病理类型的疗效的比较
    2.4不良反应
3讨论

四、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晚期肺癌(论文参考文献)

  • [1]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 王芹,林虎,田芳芳,张蕊,牟密,保鹏涛,赵卫国. 山东医药, 2021(27)
  • [2]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D]. 王剑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现状[J]. 陈芋屹,樊庆胜,张怡,刘梓燊,杨国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0(06)
  • [4]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D]. 曾雁伟. 郑州大学, 2020(02)
  • [5]固肺消积饮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治疗对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 袁坤.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CEA、CYFRA21-1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价[D]. 穆亚.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肺癌化疗药物给药途径的调查分析[D]. 唐春梅. 西南医科大学, 2019(04)
  • [8]微导管超选择性介入化疗肺癌脑转移瘤的可行性应用和疗效评价研究[D]. 陈谦. 天津医科大学, 2018(12)
  • [9]支气管动脉热灌注化疗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肺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J]. 赵永华,白雪梅,朱飞.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07)
  • [10]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J]. 魏磊. 实用癌症杂志, 2015(08)

标签:;  ;  ;  ;  ;  

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晚期肺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