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呼肠孤病毒3型(reovirus type 3,Reo-3)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正呼肠孤病毒属(Orthoreovirus)、双链RNA病毒[1]。呼肠孤病毒3型是实验动物SPF级大鼠、小鼠、豚鼠、地鼠的必须检测项目[2]。其自然感染宿主比较广泛[3],如人类、小鼠、大鼠、猴、牛等,可隐性感染动物并在体内产生抗体,给血液制品、单克隆抗体、细胞培养等外来致病因子的检定及动物试验带来一定的困难[4]。因此建立快速诊断方法十分必要。目前,检测呼肠孤病毒3型主要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抗原获得方法主要为细胞培养,但很难获得高滴度的病毒;病毒虽可在鸡胚内增殖,但没有规律性[5]。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pQE31表达呼肠孤病毒δ1蛋白抗原部分,用纯化的融合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ELISA方法,可用于呼肠孤病毒血清抗体的检测。用生物学软件DNAstar分析δ1蛋白,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Reo-3 S1基因序列(gi:61780)设计特异性引物,用一步法RT-PCR方法扩增S1基因的主要抗原片段SR,将其插入到pMD18-T载体中,酶切鉴定后测序。将阳性重组质粒用Sph I+Sal I双酶切后连接到同样双酶切的表达载体pQE-31上,转化E.coli M15(pREP-4),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的结果表明,SR基因在E.coli M15中获得表达,表达蛋白SR-δ1分子质量约为32 kD,与预期大小相符,能与Reo-3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SR-δ1有很高的抗原性。把表达的SR-δ1重组蛋白经初步纯化后用作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Reo-3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确定了最适抗原包被浓度(0.6μg/mL)、最适血清稀释度(1:100)、血清最适作用时间(150 min)、最适封闭液(8%脱脂奶粉)、最适封闭时间(45min)、酶标抗体最适稀释度(1:8000)、酶标二抗最适作用时间(60min)、底物最适显色时间(10 min)和判定界值(0.292)。包被的重组抗原不与EcT(鼠痘病毒)、SeV(仙台病毒)、MHV(小鼠肝炎病毒)、PVM(小鼠肺炎病毒)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表明建立的ELISA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批内重复试验和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说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该诊断方法与国家实验动物检测中心建立的ELISA检测试剂盒比较,特异性、敏感性和符合率分别为98.5%、100%和98.7%。上述结果表明该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成功克隆了Reo-3 S1基因,进行了表达。利用表达的SR-δ1蛋白成功建立了快速简便的ELISA诊断方法,为实验动物的质量控制、开发商品化试剂盒提供了技术支持。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肉鸡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2].绿原酸体外抗新型鸭呼肠孤病毒作用的研究[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0(04)
- [3].芪芩汤对新型呼肠孤病毒试验感染雏鸭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兽医杂志 2019(12)
- [4].鸭呼肠孤病毒疫病的防治与展望[J]. 中国畜禽种业 2019(06)
- [5].1株感染洛氏鱥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培养[J]. 中国兽医学报 2018(01)
- [6].新型鸭呼肠孤病毒σB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J]. 中国畜牧兽医 2016(12)
- [7].1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6(08)
- [8].一株鹅源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8)
- [9].一株雏鹅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5(01)
- [10].山东地区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家禽 2018(20)
- [11].猪呼肠孤病毒的特征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猪业科学 2016(11)
- [12].广东新型鸭呼肠孤病毒σB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 2017(02)
- [13].新型鸭呼肠孤病毒S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 中国兽医杂志 2015(06)
- [14].新型鸭呼肠孤病毒σC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5(09)
- [15].新型鸭呼肠孤病毒RT-PCR检测方法建立与初步应用[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4(01)
- [16].猪呼肠孤病毒感染症的流行与诊断[J]. 养殖技术顾问 2014(02)
- [17].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反向遗传学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4(05)
- [18].一株猪源1型呼肠孤病毒的分离及鉴定[J]. 中国兽医科学 2013(01)
- [19].水生呼肠孤病毒基因组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 2013(01)
- [20].两株不同疾病型鸭呼肠孤病毒部分生物学特性的比较[J]. 福建农业学报 2013(01)
- [21].3种禽类呼肠孤病毒血清学相关性及致细胞病变差异分析[J]. 畜牧兽医学报 2011(04)
- [22].一株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9(07)
- [23].一株鸡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02)
- [24].新型鸭呼肠孤病毒σB和σC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J]. 福建农业学报 2016(09)
- [25].鸭呼肠孤病毒自然感染肉鸭的病毒分布与病理学观察[J]. 畜牧兽医学报 2015(01)
- [26].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08)
- [27].新型鸭呼肠孤病毒σC基因原核表达及其抗原性的初步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 2014(04)
- [28].新型番鸭呼肠孤病毒σC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抗原特性[J]. 浙江农业学报 2014(06)
- [29].鹅呼肠孤病毒江苏分离株的分离鉴定[J]. 中国家禽 2011(06)
- [30].新型鸭呼肠孤病毒RT-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