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皇岛地区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研究

对秦皇岛地区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研究

论文题目: 对秦皇岛地区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作者: 张晓东

导师: 黄亚玲

关键词: 高等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大学生体育社团,体系结构

文献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经济持续增长,教育改革也随之不断深化,高等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体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群众性体育活动日益活跃、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高等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仍然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主要表现在一些学校领导体育意识淡薄;生均体育资源随着高校扩招出现负增长;学生中存在着怕苦怕累的思想,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特别是学生的某些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降。以上状况说明,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身体锻炼的需要。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05]4号文件)提出的“高等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精神,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时间用于课外体育锻炼,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在“有制度、有组织、有要求、有记录”的管理机制下运行,构建一个在学校体育部(室)、学生处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紧密配合下,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三者融为一体的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新型的大学生体育社团的体系结构,真正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以上,此课题以秦皇岛地区的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三所高校的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性质、概念的界定、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数理统计与分析。为了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和大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依据当前高等学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活动开展的情况,提出了树立新型的课内课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结构的思想、构建新型的大学生体育社团体系结构、建立体育教学俱乐部和建立体育社团网站的对策。将高等学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及运作过程建设成为适应学生身心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活动与身体娱乐相融合的课外体育活动,更加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当代大学生牢固地树立起终身体育思想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

论文目录:

摘要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体育社团概念

1、2 体育社团分类

1、3 体育社团特征

1、4 体育社团作用

1、5 有关体育社团的改革

1、6 不同类型体育社团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分析与讨论

3、1 大学生体育社团概念界定

3、2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分类

3、3 秦皇岛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结构

3、4 秦皇岛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现状

3、4、1 秦皇岛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注册状况

3、4、2 秦皇岛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章程状况

3、4、3 秦皇岛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民主化程度状况

3、5 秦皇岛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现状

3、5、1 秦皇岛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人员构成、参与活动的目的取向及活动形式的状况

3、5、1、1 人员构成

3、5、1、2 参与活动的目的取向

3、5、1、3 活动形式

3、5、2 秦皇岛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场地的状况

3、5、3 秦皇岛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频度及时间

3、6 秦皇岛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宣传及获得体育相关信息的方式现状

3、7 秦皇岛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资金来源途径及消费水平与结构现状

3、8 制约秦皇岛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

4 对策

4、1 树立新型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结构的思想。

4、2 构建新型大学生体育社团的体系结构

4、3 建立体育教学俱乐部

5 结论与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件

发布时间: 2007-12-27

参考文献

  • [1].南京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田慧芬.南京师范大学2006
  • [2].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与管理研究[D]. 唐宇钧.北京体育大学2007
  • [3].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与发展研究[D]. 赵武.安徽师范大学2006
  • [4].佳木斯大学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D]. 曹阳.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 [5].山东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现状调查与分析[D]. 许荣奎.扬州大学2009
  • [6].福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 林波.福建师范大学2006
  • [7].苏州大学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研究[D]. 苗翰初.苏州大学2016
  • [8].北京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D]. 韩笑.北京体育大学2015
  • [9].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与发展研究[D]. 肖海彬.浙江师范大学2015
  • [10].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公信力研究[D]. 郑坚.苏州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江苏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研究[D]. 李银芳.苏州大学2006
  • [2].北京高校大学生群众性体育团体现状与对策研究[D]. 邬瑞祥.北京体育大学2006
  •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模式的重构[D]. 王莹莹.上海交通大学2008
  • [4].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研究[D]. 李巧灵.河南大学2008
  • [5].郑州市高校体育社团现状与对策研究[D]. 刘杰.武汉体育学院2008
  • [6].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与发展研究[D]. 赵武.安徽师范大学2006
  • [7].福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 林波.福建师范大学2006
  • [8].福建省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 翁国柱.福建师范大学2006
  • [9].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D]. 解会娟.山西大学2005
  • [10].南京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田慧芬.南京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对秦皇岛地区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