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谢灵运接受研究

南朝谢灵运接受研究

论文题目: 南朝谢灵运接受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王丰先

导师: 刘志伟

关键词: 谢灵运,接受研究

文献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谢灵运是南朝诗坛关注的焦点。南朝对谢灵运接受角度、方法之丰富多样,其接受程度、范围之深广,都非后世可比。但迄今为止,对谢灵运南朝接受系统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尚不多见。本文尝试从接受美学角度对南朝谢灵运接受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以期真实再现谢灵运在南朝文坛地位的变迁,从时代风气、审美趣味、接受主体诸方面分析其原因,并由此探讨南朝诗学发展演变的轨迹。 论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谢灵运接受研究史回顾、接受理论的介绍和南朝谢灵运接受研究的意义、价值。 第二部分:论文主体部分,有四章和一个附论构成。 第一章,在古今研究基础上,结合史传记载和其相关作品,把谢灵运的一生划分为两大阶段六个时期,并简要叙述各个时期谢灵运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创作。 第二章,晋宋——南朝谢灵运接受的奠基期。本章对晋宋有关谢灵运的评论之分析,探讨谢灵运在晋宋文坛第一地位形成之原因和晋宋人对谢灵运诗风的认识评价,指出从内容到形式,谢诗都代表了当时诗坛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三、四章,齐梁——南朝谢灵运接受的高潮期。作为南朝重要文学现象的谢灵运文学创作,由于其复杂性和深刻性,引起齐梁时人的普遍关注和激烈争论。对谢灵运的品评、定位,不仅关系到南朝诗歌发展的整体走向,而且也关涉到诗学观念的构建。在这个意义上,如何认知、接受谢灵运,是齐梁时代诗歌发展的关键。而谢灵运接受自然是齐梁人革新晋宋诗风的主要途径。 附论,陈代——南朝谢灵运接受的衰落期。经历了齐梁的激烈争论,诗歌发展的大方向已确定,新的美学风尚也已形成。作为南朝诗坛宗匠的谢灵运,淡出陈代诗人的视野。他已完成了其在诗史上的使命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人物。 第三部分:结语。首先,南朝对谢灵运广泛深刻的接受,奠定了历代谢灵运接受的基础。其次,南朝谢灵运接受,还启发了重要诗学命题的讨论。尤其是清新自然说的提出,对于中国诗学和美学具有历久弥新的意义和价值。最后,南朝谢灵运接受过程,表明其在南朝诗坛影响力、统治力逐渐下降。而这实质上反映了南朝诗学观念的转变和新审美范式的确立对南朝谢灵运接受的影响。南朝谢灵运接受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南朝诗学在总结经验中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谢灵运生平、经历和创作

第二章 晋宋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一节 谢混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二节 谢瞻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三节 刘义隆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四节 谢惠连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五节 休、鲍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三章 齐梁前期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一节 萧道成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二节 江淹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三节 沈约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四节 谢朓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五节 刘勰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六节 钟嵘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四章 齐梁后期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一节 裴子野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二节 萧统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三节 萧子显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四节 萧纲对谢灵运的接受

第五节 徐陵对谢灵运的接受

附论 陈代对谢灵运的接受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3

参考文献

  • [1].晋宋之际的“诗运转关”及其原因[D]. 苍向鹏.陕西师范大学2007
  • [2].晋宋隐逸新风尚与山水艺术[D]. 霍二阳.河北师范大学2014
  • [3].齐梁诗歌研究[D]. 杨海丹.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 [4].齐梁岁时文学研究[D]. 张绿蕊.贵州大学2017
  • [5].拟乐府与齐梁诗歌变革之关系探究[D]. 吴芳.福建师范大学2014
  • [6].齐梁书序文研究[D]. 蔡德莉.闽南师范大学2013
  • [7].齐梁诗风嬗变研究[D]. 李鹏.安徽师范大学2010
  • [8].晋宋齐梁五言诗古今体诗关系问题研究[D]. 申东城.北京大学2014
  • [9].齐梁文风批判研究[D]. 车弘道.复旦大学2009
  • [10].萧衍与齐梁文学[D]. 杨旭玮.华中师范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谢灵运:佛教与山水[D]. 张志鹏.福建师范大学2006
  • [2].《宋书·谢灵运传论》的文学史论[D]. 肖元初.湘潭大学2004
  • [3].谢灵运诗歌渊源论[D]. 刘向阳.陕西师范大学2005
  • [4].佛教对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影响[D]. 李正香.山东大学2005
  • [5].李商隐《无题》诗接受史研究[D]. 童明辉.湘潭大学2005
  • [6].论谢灵运山水诗之成因及影响[D]. 牛丽娜.山西大学2006
  • [7].谢朓诗歌齐梁隋唐接受史[D]. 马荣江.陕西师范大学2003
  • [8].谢灵运三论[D]. 唐爱明.西南师范大学2004
  • [9].佛教与谢灵运的思想及其山水诗[D]. 宋航.华东师范大学2004
  • [10].谢混、谢灵运、谢庄、谢朓与东晋南朝文学变迁[D]. 徐明英.扬州大学2004

标签:;  ;  

南朝谢灵运接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