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杨树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火山岩,地球化学,构造环境,陆内裂谷
大杨树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刘阳,陆胜,赵焕利[1](2019)在《大杨树盆地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大杨树盆地的演化过程,基于阿荣旗地区实测资料,分析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结果表明,大杨树盆地早白垩世晚期发育一套由玄武-玄武安山岩和英安-流纹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二者在空间上紧密伴生,形成时代基本一致。玄武-玄武安山和英安-流纹岩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3±2、117. 68±0. 60 Ma,岩石中Si O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 80%~57. 10%、65. 46%~72. 58%。玄武-玄武安山岩的δEu为0. 74~0. 98,Sr、P、Ti弱亏损,英安-流纹岩的δEu为0. 34~0. 68,强烈亏损Sr、P、Ti。大杨树盆地早白垩世时期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陆内裂谷,该裂谷控制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孙雷,卞雄飞,何大祥,张健,苏飞[2](2018)在《大杨树盆地中部甘河地区嫩江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岩石热解、总有机碳、镜质体反射率、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等测试方法,系统分析大杨树盆地中部甘河地区嫩江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评价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大杨树盆地中部甘河地区嫩江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属于中等-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干酪根,处于成熟阶段,是一套好的烃源岩。烃源岩形成于还原性的淡-微咸水的水体沉积环境中,有机质来源为混合来源,且以陆生高等植物来源贡献较大。总体显示大杨树盆地中部甘河地区嫩江组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孟杰[3](2018)在《断层泥中粘土矿物的转化及实验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断层泥中粘土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品分析获得了粘土矿物在断层带内的分布特征,并利用传统粘土矿物地质温度计推测断层活动所致温度小幅升高的数值;同时,结合室内高温高压水热实验和理论计算,为更清晰厘定粘土矿物转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层间有机质、流体组分浓度等对粘土矿物转化的影响,探讨断层发生时复杂野外地球化学条件下,如何使传统粘土矿物地质温度计更精确且广泛应用于推测断层活动所致温度小幅升高,提供基础数据。这一研究对于推测断层活动的地球化学环境和地震活动机制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孟杰,李本仙,张俊程,刘晓旸[4](2017)在《大杨树盆地泥盆系泥鳅河组断层泥中黏土矿物转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杨树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甘南县境内,大地构造上属于内蒙-兴安岭褶皱系的大兴安岭海西中期褶皱带南部的中新生代改造型盆地。大杨树盆地泥盆系泥鳅河组地层经历了晚印支期动力变质作用的影响,致使该地层内断层普遍发育,其中断层泥是由断层两盘摩擦所产生的未固结或弱固结的岩石粉末,是断层活动的直接产物,它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郭伟,姚长利,王亚民,李成立,谭捍东[5](2014)在《重磁综合约束反演在大杨树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大杨树盆地表层广泛分布的火山岩对地震波反射能量造成屏蔽,导致火成岩层间和下伏地层的地震资料品质变差,制约了火成岩油气藏勘探,为此在该区开展重磁综合约束反演,利用地震浅层可靠解释成果作约束条件,结合岩石物性、电法解释结果,得出了大杨树盆地基底分布规律、九峰山—龙江组厚度规律、勘探有利区带划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重磁电震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技术。经数据处理反演综合分析推断,玉林屯凹陷为主要有利油气勘探目标区。(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4年S1期)
郭伟[6](2014)在《重磁约束反演技术在大杨树盆地油藏勘探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中、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勘探与开发的现状表明火山岩油气藏是东部诸盆地中的一个新的油气藏类型,是我国东部油气资源的重要补充。作为一种新的储集类型,火山岩油气藏勘探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地质问题。火成岩油藏盆地的勘探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了加快松辽盆地外围特别是大杨树盆地的油气勘探,进一步加深盆地的认识,从深部搞清研究区的地质特征、地质基底结构及对上覆地层的接触控制关系,本论文结合盆地内大量的地震、钻井、地质资料,采用先进的方法技术对研究区内的综合地球物理资料(重、磁、电)进行了进一步处理解释。结合大杨树盆地的特点,进行了充分的方法理论研究,为实际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地质理论为指导,针对大杨树盆地勘探的特点,结合周边地质露头资料,在利用区域重磁资料及9条EMAP测线基础上,以盆地南部的地震和井资料为主要约束,充分进行了重、磁、电多种资料联合反演,有效地提高了反演精度,提高了地质研究成果的精度。通过上述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大杨树盆地整体在构造上呈现出南北分块的特点,从南到北依次发育南部坳陷区,南部隆起区,中部坳陷区,中部隆起区,北部坳陷区和北部隆起区的一级构造单元;东西分带,二级构造单元呈北北东向条带状展布为主的特点。(2)进行了断裂的划分:盆地断裂带发育较多,大部分断层的展布方向为近南北向和北北东向,有少量断层为北北西和北东、北东东向。(3)进行了盆地基底的推断:大杨树盆地的基底深度,从整体看是东西两侧浅、中间深,南部深、中部和北部浅。南部坳陷区内大部分基底深度都在3000米左右,最深达3800米;中部坳陷区和北部坳陷区基底最深可达3000米。(4)进行了基底岩性的分析:基于重磁电物性反演结果,结合地质出露的推演,得出大杨树盆地的南部坳陷区、中部隆起区及北部坳陷区主要是古生界变质岩基底,其东西两侧则以海西期花岗岩为主要分布。(5)进行了甘河组的深度和九峰山组-龙江组厚度的推断:在重磁电反演基础上,基于地震浅部约束,得到大杨树盆地的甘河组分布及深度变化结果。本区玄武岩为主的甘河组大量发育,南部坳陷最厚达到2500米。九峰山组-龙江组也有较大范围的分布,但有一定规模的分布则比较零散,以分布在南部坳陷为主,最大厚度达2200米。(6)火山岩分布的推断:大杨树盆地龙江组、九峰山组和甘河组的火山岩分布十分广泛,在南部坳陷区的断凹带中,火山岩的厚度最大可达3000米左右,在中部坳陷区的断凹带中,火山岩的厚度最大2000米以上,在北部坳陷区的断凹带,火山岩的最大厚度可达1800米以上,火山岩是该盆地最主要的储集层之一。(7)烃源岩发育及勘探远景区的推断:石油地质研究成果表明,大杨树盆地九峰山组-龙江组泥质岩是主要烃源岩发育层位。基于综合分析研究,圈定了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分布,最后提出了16个有利油气勘探目标小区块,主要分布在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内,其中玉林屯构造等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8)形成了针对火山岩盆地油气勘探的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处理解释方法技术,只要对其进一步研究完善,方法技术即可形成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在将来类似工作地区,只要再补充进行针对性的勘探部署,采集高质量的原始数据资料,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以综合地球物理处理技术系列为手段,有望取得较过去更深入的成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4-05-01)
崔秀琦,孙蓓蕾,樊金云,王志民,贾宏伟[7](2013)在《大杨树盆地中部九峰山组上段沉积环境及聚煤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杨树盆地煤层赋存状态复杂,煤田勘探一直没有突破。为了确定有利找煤区域,应用沉积学基本原理,结合钻孔资料,沉积构造及组合,并编绘砾岩、砂岩、泥岩厚度等值线,对大杨树盆地中部九峰山组上段的沉积环境和聚煤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沉积环境主要为冲积扇、扇叁角洲和湖泊。研究发现,煤层主要分布于扇叁角洲平原和滨浅湖沉积环境内并围绕半深湖—深湖沉积区呈带状分布,并且区域内发育有两种类型的聚煤模式:大杨树—达尔滨含煤区属于进积型聚煤模式,马尾山—春林沟含煤区为退积型聚煤模式。虽然两含煤区具有不同的聚煤模式,但发育有类似的聚煤环境,综合煤层的聚集模式与分布规律认为马尾山—春林沟含煤区是理想的勘探区域。(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3年S2期)
周文斌[8](2013)在《广域电磁测深理论的有效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域电磁法是何继善院士于本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新的人工源频率域电磁勘查方法。为了研究这一新方法在实践中的有效性,选择大杨树盆地(油气远景区)进行了首次野外试验,并以此作为论文的主题。本文首先回顾了电磁法发展的历史,评述了大地电磁法(MT)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叙述了广域电磁法提出的技术背景。然后以电磁场理论为指导,推导了均匀半空间和层状半空间条件下,水平电偶极源和垂直磁偶极源电磁场的理论公式,作为广域电磁法有效性试验研究的理论基础。论述了广域电磁法的基本原理、提取视电阻率的方法,以及广域电磁法的主要优点。研究了实际采用的双极源与标准的偶极源的差异,分析计算了用双极源替代偶极源引起的误差,指出用双极源代替偶极源的使用范围。接着介绍了大杨树盆地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特征和油气勘查远景,重点介绍了大杨树盆地以往获得的岩石电性参数,分析了电磁法运用于大杨树盆地的可行性以及可能遇到的地电断面类型。阐述了选择大杨树盆地进行广域电磁法有效性试验研究的理由和实际意义。叙述了大杨树盆地广域电磁法试验研究工作的测区选择、测线测点布置、野外工作参数、完成的工作量和数据质量。选择LYC1线100、110、120、130、140和149共6个测深点的广域电磁测深进行地质—地球物理解释,采用的解释方法是:设计地电模型,理论计算正演视电阻率曲线并与实测曲线比较拟合,逐次修改模型参数,直到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拟合到满意的精度为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维反演。根据解释结果勾绘了LYC1线的物理解释地电断面,并与钻井控制的地质剖面和地震勘探资料相比较,获得了LYC1线广域电磁法的地质解释断面:广域电磁法反映的深度为1350m~1600m的第二、第叁电性层的分界面,与杨参1井1600m深度的白垩系下统甘河组与九峰山组的分界面很接近,而杨参1井在九峰山组见到了含油显示。对比研究了广域电磁法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对大杨树盆地油气构造的反映,确认广域电磁法勘查大杨树盆地类型的油气构造是有效的。广域电磁法在大杨树盆地的有效性试验研究获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建议在大杨树盆地的其他地区或类似地区进一步开展广域电磁法普查油气构造的试验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3-05-01)
崔秀琦[9](2013)在《大杨树盆地构造演化及九峰山组岩相古地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北地区的大杨树盆地富含有丰富的煤炭和油气资源,针对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岩相古地理特征的研究是盆地内部寻找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野外考察和以往的勘探成果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地层分布特征、构造特征、地层间接触关系的角度着手,建立明确大杨树盆地的地层充填格架,构造活动史和地层发育史。同时以勘探程度较为详细的大杨树-达尔滨含煤区和马尾山-春林沟含煤区为代表,结合九峰山组时期火山活动特征,对该区域的岩性、岩性分布特征、岩相和沉积相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大杨树盆地形成初期,区域内受右旋张扭应力场作用形成不连续的基底断裂,同时晚中生代时期中国东北地区正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伊泽奈崎板块、那达哈达板块的构造机之内,该系列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地球深部物质的迁移与演变,为张剪应力场下的深部物质发生扩容作用提供物质基础。晚白垩世末期,大杨树盆地开始整体发生抬升,并遭受挤压变形,形成一系列直立宽缓褶曲、平卧褶曲,倒转褶曲。(2)大杨树盆地发生褶曲变形的地层为甘河组、九峰山组、龙江组,局部见有九峰山组地层缺失而表现为甘河组和龙江组假整合接触。叁套地层的变形期次具有同时性,表明甘河组火山活动结束以后,盆地开始萎缩,被断裂大规模切割,依据地层接触关系,表明盆地内部发生大规模的挤压变形应该发生于嫩江组沉积结束之后,与嫩江断裂活动密切相关。(3)大杨树盆地九峰山组发育有辫状河、冲积扇、扇叁角洲、湖泊、网状河、火山沉积体系,该时期盆地盆地内部水体开始扩大,内部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西两侧隆起区域,该时期发育的陆源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玄武岩组合构成了盆地内部唯一的含煤岩系沉积地层。(4)九峰山组下段沉积时期,大杨树-达尔滨含煤区发育两个深湖区域,马尾山-春林沟含煤区以冲积平原沉积为主;九峰山组上段沉积时期大杨树-达尔滨含煤区湖盆达到最大,马尾山-春林沟含煤区曾经发育过短暂的湖泊沉积,九峰山组上段为盆地内部最主要的聚煤时期。(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崔秀琦,孙蓓蕾,樊金云,李彬,柳玉洁[10](2013)在《大杨树盆地北部九峰山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沉积学理论,结合岩相组合、岩石类型及沉积建造标志,研究大杨树盆地九峰山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时空配置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叁角洲平原及河流沉积体系.九峰山组下段沉积时期,湖泊体系最为发育,以湖泊体系为中心发育小范围的叁角洲平原、冲积平原和冲积扇,物源来自北部及东侧的盆地边缘隆起带;九峰山组上段沉积时期受盆地内火山活动及大兴安岭隆起影响,湖泊体系整体向南退却,叁角洲平原、冲积平原及冲积扇体系范围逐渐扩大,为九峰山组最主要的聚煤时期,物源来自盆地两侧及北部隆起地带.该研究为大杨树盆地九峰山组资源勘探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大杨树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岩石热解、总有机碳、镜质体反射率、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等测试方法,系统分析大杨树盆地中部甘河地区嫩江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评价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大杨树盆地中部甘河地区嫩江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属于中等-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干酪根,处于成熟阶段,是一套好的烃源岩。烃源岩形成于还原性的淡-微咸水的水体沉积环境中,有机质来源为混合来源,且以陆生高等植物来源贡献较大。总体显示大杨树盆地中部甘河地区嫩江组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杨树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刘阳,陆胜,赵焕利.大杨树盆地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9
[2].孙雷,卞雄飞,何大祥,张健,苏飞.大杨树盆地中部甘河地区嫩江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J].世界地质.2018
[3].孟杰.断层泥中粘土矿物的转化及实验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8
[4].孟杰,李本仙,张俊程,刘晓旸.大杨树盆地泥盆系泥鳅河组断层泥中黏土矿物转化特征分析[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
[5].郭伟,姚长利,王亚民,李成立,谭捍东.重磁综合约束反演在大杨树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
[6].郭伟.重磁约束反演技术在大杨树盆地油藏勘探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7].崔秀琦,孙蓓蕾,樊金云,王志民,贾宏伟.大杨树盆地中部九峰山组上段沉积环境及聚煤模式[J].煤炭学报.2013
[8].周文斌.广域电磁测深理论的有效性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3
[9].崔秀琦.大杨树盆地构造演化及九峰山组岩相古地理特征[D].太原理工大学.2013
[10].崔秀琦,孙蓓蕾,樊金云,李彬,柳玉洁.大杨树盆地北部九峰山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