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试验以腐熟的玉米秸秆、牛粪、蛭石、草炭为材料,通过5种不同体积配比的复合基质,以辣椒(陇椒2号)为试材进行穴盘育苗试验,研究其对辣椒形态指标、生理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影响,以及辣椒苗期不同配比基质理化性状,养分含量变化规律,旨在从本试验中选出适宜于辣椒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比,为以后腐熟玉米秸秆型育苗基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随粒径的减小(1~5mm),玉米秸秆容重增加、总孔隙度增大、通气孔隙减小、持水孔隙增加。基质混配对单一基质理化性质有一定改良效果,表现为基质容重升高,水气比增大,持水能力提高,EC值降低。腐熟玉米秸秆营养元素含量比草炭丰富。秸秆,单一及混配基质,在浸水后基质体积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复配降低了基质的收缩率。2. T4基质辣椒幼苗出苗早而整齐、出苗率高,长势健壮、塞子苗形成率高,紧实度好。出苗后第60d幼苗株高、根长、冠干鲜重、根干重、整株干重、壮苗指数显著高于其余处理与CK;根系活力、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和其余处理;T4基质辣椒幼苗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与CK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余处理。3.随育苗时间的延长,基质容重、总孔隙度增大,pH呈前先升高后缓慢下降趋势,EC较育苗前有所升高;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T4基质的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整个苗期均高于其余处理。4.试验结果表明:T4复合基质V(草炭):V(玉米秸秆):V(牛粪):V(蛭石)=2:2:4:2的理化性质优良,育苗效果最好。其容重为0.40g·cm-3,总孔隙度为65.82%,持水孔隙为56.66%,通气孔隙为9.16%,pH7.39,EC1.13 ms·cm-1。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玉米秸秆打捆回收技术特点及推广途径分析[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9(12)
- [2].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45%[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0(01)
- [3].论秸秆综合利用在农业环保治理中的作用[J]. 环境与发展 2019(11)
- [4].以“疏”代“堵”优化公共治理——对禁烧秸秆现象的思考[J].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9(05)
- [5].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利弊分析及收储运对策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22)
- [6].大姜秸秆的应用现状、对策及技术展望[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9(S1)
- [7].不同机械化处理方式对秸秆回收品质的影响分析[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01)
- [8].湘西自治州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状况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 2019(12)
- [9].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45%[J]. 科学种养 2020(03)
- [10].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 江西农业 2020(02)
- [11].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3)
- [12].秸秆作为建筑墙体材料的应用与发展[J]. 低温建筑技术 2020(01)
- [13].高邮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02)
- [14].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45%[J]. 农村新技术 2020(01)
- [15].如何让废秸秆变成“软黄金”——睢宁县打造生态乡村循环农业的创新之路[J]. 当代农机 2020(01)
- [16].玉米秸秆基材料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科学 2019(06)
- [17].丘陵区秸秆肥料化利用的问题与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20(05)
- [18].黑龙江省秸秆资源储量及其分布特征[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08)
- [19].密山市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7)
- [20].高效利用“秸能”,共建美丽乡村——“互联网+秸秆”的离田创收思路[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4)
- [21].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探究[J]. 山西农经 2020(06)
- [22].庄稼秸秆切勿焚烧 过失酿祸也可定罪[J]. 云南农业 2020(02)
- [23].玉米秸秆的机械化处理方式与发展特点[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04)
- [24].辽宁省秸秆综合利用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 2020(04)
- [25].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探讨[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05)
- [26].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探析[J]. 农场经济管理 2020(04)
- [27].黑龙江省两区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途径及对策[J]. 湖北农机化 2020(05)
- [28].浅谈秸秆综合利用技术[J]. 河北农机 2020(04)
- [29].秸秆捆烧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现代化工 2020(07)
- [30].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研究[J]. 现代农业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