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电动汽车论文-蒋智庆

菱形电动汽车论文-蒋智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菱形电动汽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耦合器,类菱形车,可靠性

菱形电动汽车论文文献综述

蒋智庆[1](2008)在《类菱形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耦合器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对汽车市场政策逐渐放宽,使汽车消费市场进入一个蓬勃发展阶段,但伴随着能源问题的出现,传统的汽车面临着一些高能耗的问题,解决当务之急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逐渐诞生,也使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焦点。同时中国汽车建立自主的产品开发能力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制高点。湖南大学自主研发了类菱形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该车完全采用自主研发,从总布置到动力组成都采用了新的模式,而耦合器是其动力混合的关键,耦合器的可靠性决定了动力混合性能。本文在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状况、基本分类、基本原理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类菱形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到的耦合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分别对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形式、驱动形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2)对所设计的新型动力耦合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完成了该新型耦合器的基本结构设计,确定了耦合器的结构参数。通过adams软件针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常用工况对耦合器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仿真找到了输出转矩最大的工况点,并将此作为耦合器行星齿轮有限元应力分析的边界条件。(3)对耦合器的主要部件——行星齿轮进行了数字化设计,利用UG软件建立了行星齿轮几何模型,对所设计的新型耦合器的行星齿轮进行了传统强度校核计算。(4)介绍了优化设计、模糊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讨论了模糊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和解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建立了齿轮的模糊优化模型,根据模糊优化理论以体积最小为优化目标对齿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5)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轮齿进行应力分析,找出了强度比较弱的位置,分析对耦合器的影响,提出了几种优化方案,比较得出了最优的齿轮优化方案。(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05-25)

钟勇[2](2005)在《基于CVT的类菱形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系统研究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是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相结合的新车型,具有燃油汽车的动力性能和较低的排放特性,是当前解决节能、环保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案。 类菱形汽车是湖南大学自主开发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型汽车,该类型车在安全性与轻量化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以此车为平台,本文围绕类菱形混合动力汽车的总体设计和控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结合类菱形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特点,采用了传统意义上的差速器即2K-H型锥齿轮负号机构、啮合方式为ZUWGW的轮系作为动力耦合器。为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运用UG建立了新型动力耦合器的叁维模型,并将其导入Adams软件中进行了仿真,确定了该耦合器叁个输入输出端力矩与转速之间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关系式。台架实验也验证了仿真结论的正确性。 在采用新型动力耦合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类菱形车平台的新型混合动力驱动链,并提出了一套基于CVT新型驱动链的混合动力汽车部件设计、选择与匹配的理论,对整车试制具有指导作用。这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开发的核心和基础之一,是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体现,涉及企业的核心技术机密,对此国外企业采取了严密的技术封锁。 根据国际上电动汽车研究现状,类菱形混合动力汽车采用了七个节点的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自行拟定了以SAE J1939协议为参考标准的CN2004B协议和以CAN2.0A为基础的CN2004A协议,并通过离线仿真实验、硬件半在环仿真实验验证了该协议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为减少研发成本,按照模块化思想,在MATLABSIMULINK|PSB|FIS等模块的基础上自行研究和开发了一套混合动力汽车的前向式仿真模型,并经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与可信度。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策略受多种因素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混合动力车辆的总体性能。在全面研究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部件特性的基础上,重点对基于CVT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类菱形混合动力轿车整车控制的两套策略,并比较了其优劣。(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5-06-18)

谢庆喜[3](2005)在《菱形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性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交通事故日渐增多,如何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给乘员以最大程度的保护是汽车工业界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电动汽车由于储能、驱动方式等的不同,除具有传统汽车所固有的一切安全问题外还存在其自身特有的安全隐患,如电伤害、有害气体、电池爆炸等,在汽车碰撞事故中这些问题的发生将给乘员带来严重伤害。 本文在总结前人对电动汽车安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电动汽车的电池安装部件——电池架进行研究,因为电池架在电动汽车上的布置方式、安装位置对电动车的安全有重要影响,耐撞性能不好的电池架在碰撞事故中不能对电池提供有效约束,进而诱发众多与电池有关的安全事故发生。 论文结合第五代菱形电动汽车的开发,建立了菱形电动汽车的叁维实体模型,而后首先用有限元方法对其电池架进行了耐撞性能仿真分析和结构优化,改善了电池架的耐撞性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菱形电动车底架有限元模型。模型由电池架、车架、车轮、驱动和传动系等部分组成。整个模型共有102,109个节点,109,834个单元,包括壳单元,体单元、梁单元、弹簧单元等单元类型。论文选择了现实生活中发生频率较高并且危险程度较大的几种碰撞形式对模型进行了碰撞仿真研究,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后碰撞。仿真得出了相关的重要结论,继而对菱形车碰撞性能进行了碰撞性能优化。本文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对于菱形电动车的安全性设计与开发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5-05-10)

菱形电动汽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是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相结合的新车型,具有燃油汽车的动力性能和较低的排放特性,是当前解决节能、环保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案。 类菱形汽车是湖南大学自主开发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型汽车,该类型车在安全性与轻量化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以此车为平台,本文围绕类菱形混合动力汽车的总体设计和控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结合类菱形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特点,采用了传统意义上的差速器即2K-H型锥齿轮负号机构、啮合方式为ZUWGW的轮系作为动力耦合器。为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运用UG建立了新型动力耦合器的叁维模型,并将其导入Adams软件中进行了仿真,确定了该耦合器叁个输入输出端力矩与转速之间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关系式。台架实验也验证了仿真结论的正确性。 在采用新型动力耦合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类菱形车平台的新型混合动力驱动链,并提出了一套基于CVT新型驱动链的混合动力汽车部件设计、选择与匹配的理论,对整车试制具有指导作用。这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开发的核心和基础之一,是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体现,涉及企业的核心技术机密,对此国外企业采取了严密的技术封锁。 根据国际上电动汽车研究现状,类菱形混合动力汽车采用了七个节点的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自行拟定了以SAE J1939协议为参考标准的CN2004B协议和以CAN2.0A为基础的CN2004A协议,并通过离线仿真实验、硬件半在环仿真实验验证了该协议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为减少研发成本,按照模块化思想,在MATLABSIMULINK|PSB|FIS等模块的基础上自行研究和开发了一套混合动力汽车的前向式仿真模型,并经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与可信度。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策略受多种因素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混合动力车辆的总体性能。在全面研究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部件特性的基础上,重点对基于CVT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类菱形混合动力轿车整车控制的两套策略,并比较了其优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菱形电动汽车论文参考文献

[1].蒋智庆.类菱形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耦合器的优化设计[D].湖南大学.2008

[2].钟勇.基于CVT的类菱形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系统研究与仿真[D].湖南大学.2005

[3].谢庆喜.菱形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性仿真研究[D].湖南大学.2005

标签:;  ;  ;  ;  

菱形电动汽车论文-蒋智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