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西部工业化、现代化的加速面临着越来越强的资源环境瓶颈的刚性约束,区域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呈持续恶性耦合的态势。目前西部生态环境呈整体性恶化趋势,其恶化特征表现为连续性、顽固性和不可逆性。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描述和预测,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西部地区不仅要面临着愈来愈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还将面临着愈来愈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西部区域生态恶化的公害性、传递性、跨界流动性和代际累积性,加上西部作为全国性生态屏障的生态区位的特殊性,决定了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是一个局部课题,而是一个事关全局性的重大课题,对全国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以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为核心价值、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的区域生态经济理论成果和发展理念。全文的研究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理论解释;第二个层次是实证研究;第三个层次是对策分析。论文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研究,包括第1、2章;第二部分是一般性研究,包括第3、4章;第三部分为核心研究,包括第5、6、7章;第四部分为全文的落脚点和对策分析,即第8章。具体而言,各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导论: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并给出了论文的研究方法、思路、逻辑结构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章:理论研究综述。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评价。第2章:全文研究的理论出发点。在对基本概念厘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作为全文研究基础的基本理论,拓展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哲学视阈和经济学视阈,从基点、动因、机制和特性等方面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哲学本原和经济学根源予以了剖析和理论建构,并在“生态人”的理论预设下,以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二重性为逻辑起点,构建了一个二纬度规范分析框架,最后通过相关的理论借鉴为全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3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着手,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全面地判断了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从历史纬度考察西部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演化态势,发现西部生态环境质量是伴随着区域工业化的推进而逐步变化的;从现实纬度分析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运行特征,发现生态恶化与经济落后共同构成为西部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具体表征。同时生态恶化与经济落后(贫困)之间具有极强的相关性,二者互为因果,相互生成,构成为西部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的核心特征;通过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协调度的判断,发现西部区域经济增长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以严重的生态破坏为代价的,经济主体活动造成的压力超出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承载阈值,西部区域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是非协调的。第4章:系统地分析了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非协调运行的多重因素。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呈非协调运行的状态,其形成的内在机理是复杂的,成因也是多层次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水平是生态环境状况演变的最大参数,对生态破坏产生了“总量拉动型”影响。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经济主体对舒适环境的需求程度、环境投资支出以及相关制度、政策变量等都是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水平的函数,这些因素又与生态环境状况演变构成了复杂的复合函数。总的来说,在自然和人口因素不断演化、经济主体不合理经济行为过分袭扰、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成本区际转移、资本技术支撑体系薄弱以及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共同导致了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的非协调运行。第5章:从区域协调的角度将西部区域性的生态问题提升到全局性的层面进行审视,提出了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非协调运行困境破题的关键:区际生态补偿。西部的发展定位面临着“要温饱还是要环保”的两难抉择,仅靠自身力量无法承担起既保护生态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西部困境的破题需要寻求东部经济资本和西部生态资本的平衡,通过区际生态补偿机制来调整各利益相关者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从而实现建立在生态环境因子上的区域非均衡增长和协调发展的时空和谐。第6章:运用EKC模型对西部环境质量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取改革开放以来所能获取的西部环境质量表征指标和人均GDP指标等时序数据,采用多种对数模型,经过EKC峰值的对比以及模型参数的估计、平稳性和Granger-Causality检验,并通过OLS估计了西部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部分环境污染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EKC关系;同时另一部分环境污染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则并不遵循EKC演化的轨迹。本文不仅通过有效性检验与拟合曲线验证了西部EKC的存在,而且尝试对西部EKC是否存在给出了合理的理论解释,通过放松约束条件、加入新变量对西部EKC进行了修正,并依此得出了西部EKC的政策含义。第7章:指出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发展生态经济。具体来说,首先要恢复与重建西部区域生态子系统,以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其次要调整与优化西部区域经济子系统,以提高区域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在此基础上创建绿色技术支撑系统,以提高区域技术系统的连接能力,从而促进西部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耦合和协调发展。第8章:系统地提出了有价值的思路与对策: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落后地区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或文化,以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和推进科技创新为核心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主要途径,综合运用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方法,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并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的协调机制(信息显示机制、环保融资机制、综合决策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来促进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论文的创新性思考可能包括:(1)研究方法。一是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地对“西部EKC”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回归模型是否有效这一被现有研究所忽略的角度考察了西部EKC的存在,并尝试对其进行了合理的理论解释;二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独特而不科学的方法论范式进行了批判式创新。在借鉴其分析范式时,采取逐步放松假定条件和加入新变量以增强其与现实契合力的方法,提出了一条“修正后的西部EKC”,减少了理论假设与现实世界的摩擦性,保证逻辑结论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跳出了其在分析环境经济问题时所设置的逻辑陷阱。(2)逻辑始点。在和谐理性“生态人”的理论预设下,创建了一个二维度规范分析框架,以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二重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为逻辑起点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技术分析和制度分析并重:既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技术关系,又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制度关系;既通过模型构造、参数估计来研究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技术函数和关联性,同时又将制度作为内生变量,充分研究相关主体生态利益及经济利益分配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机理。(3)创新点。一是提出了一个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协调度进行了刻画和描述;二是对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基础进行了修补、夯实,推行了Pareto标准,指出区际生态补偿的建立实质上是一个Kaldor——Hicks改进的过程,并提出了一个“外部性非对称性应用”的概念,依此分析了西部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与建设的双重“外溢效应”;三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IPAT模型进行了拓展,并运用两个扩展了的IPAT等式对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分析。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70年的探索[J]. 鄱阳湖学刊 2019(05)
- [2].山西省生态脆弱区生态、资源、经济协调发展时空变化[J]. 中国沙漠 2020(01)
- [3].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府治理策略研究[J]. 江苏高职教育 2019(02)
- [4].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研究[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10)
- [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探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6)
- [6].新时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探究[J]. 农家参谋 2020(02)
- [7].黄河流域各省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 财富时代 2020(03)
- [8].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财税机制问题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20(04)
- [9].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机制探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9(21)
- [10].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16)
- [1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0(05)
- [12].试论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背景下政府职能的转变[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8)
- [13].费孝通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10周年[J]. 智慧中国 2020(09)
- [14].财税政策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分析[J]. 财会学习 2020(28)
- [1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特征及推动策略探讨[J]. 知识经济 2019(27)
- [16].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电子商务管理模式[J]. 电子商务 2019(12)
- [17].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智能城市 2016(11)
- [18].遵义市“两江一河”流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及对策[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12)
- [19].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2)
- [20].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分析[J]. 现代商业 2016(35)
- [21].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机制改革建议[J]. 内燃机与配件 2017(01)
- [22].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中国发展 2017(01)
- [23].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演进、路径与机理[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7(01)
- [2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探讨[J]. 财经界(学术版) 2017(09)
- [25].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探索[J]. 山西农经 2016(17)
- [26].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个语言经济学的视角[J]. 中外企业家 2016(31)
- [27].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来自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数据[J].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7(03)
- [28].我国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协调发展措施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2)
- [29].发达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及其对广东的启示[J]. 广东经济 2017(08)
- [30].浅析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J]. 山西农经 2017(04)
标签:生态环境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论文; 协调发展论文; 生态补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