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提呈相关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及HBV特异性CTL的相关性研究

抗原提呈相关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及HBV特异性CTL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人群抗原提呈相关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HBV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1.按照2000年9月在西安由中华医学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与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筛选110例HBV感染者,结合临床情况分为三组,即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组,同时设76例正常对照。2.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系统,基因组DNA快速制备试剂盒提取抗凝血目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型内切酶多型性技术进行TAP2基因分型。3.采用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HLA)A2的胞外段与HBcAg表位肽Tc18-27构建的四聚体结合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HBV感染者外周血中表位肽特异性的CD8+CTL的数量,并以其占CD8+细胞总数的百分比表示。4.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HBV感染组、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TAP2等位基因频率比较用x2检验,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TAP2基因型的HBV感染者之间外周血特异性CTL比率的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10例HBV感染病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TAP2-651纯合多态基因型(TAP2-651C/C)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AP2-651的杂合多态基因型(TAP2-651R/C)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组TAP2-651的纯合多态基因型(TAP2-651C/C)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AP2-651的杂合多态基因型(TAP2-651R/C)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乙肝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乙肝肝硬化组TAP2-651的纯合多态基因型(TAP2-651C/C)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AP2-651的杂合多态基因型(TAP2-651R/C)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4.慢性无症状HBV携带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慢性无症状HBV携带组TAP2-687的纯合多态基因型(TAP2-687Q/Q)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AP2-687的野生纯合基因型(TAP2-687S/S)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5.根据临床检测肝功指标ALT是否升高(>40U/L为阳性),将所有非正常对照样本进行分组,比较组间TAP2基因频率的差异。发现ALT>40U/L组中:TAP2-651纯合多态基因型(TAP2-651C/C)频率显著低于ALT<40U/L组(P<0.01);TAP2-687野生纯合基因型(TAP2-687S/S)频率显著低于ALT<40U/L组(P<0.05)。6.TAP2-651三种基因型的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TL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7.TAP2-687三种基因型的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TL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TAP2-651纯合多态基因型(TAP2-651C/C)可能是HBV感染的抗性基因,且携带者感染HBV后不易出现乙肝的慢性化及乙肝后肝硬化。2.TAP2-651杂合多态基因型(TAP2-651R/C)可能是HBV的易感基因,且携带者感染HBV后易出现乙肝的慢性化及易并发乙肝后肝硬化。3.TAP2-687野生纯合基因型(TAP2-687S/S)可能对肝脏功能有保护作用,携带者感染HBV后易于出现无症状HBV携带状态。4.TAP2-651和TAP2-687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HBV特异性CTL的含量无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附文献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尖锐湿疣表皮抗原提呈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12)
    • [2].舌鳞癌抗原提呈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 2011(09)
    • [3].牛膝多糖与锌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增殖分化和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J]. 中草药 2010(08)
    • [4].透明质酸对树突状细胞肿瘤抗原提呈效应的调节[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4(01)
    • [5].细菌性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8(04)
    • [6].上调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FcγRⅡb表达可抑制其抗原提呈功能[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5(05)
    • [7].靶向防龋质粒转染的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相关基因表达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 2008(06)
    • [8].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MYSM1抑制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6(12)
    • [9].醋酸格拉默别构抑制抗原提呈细胞活化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的作用[J]. 宁夏医学杂志 2018(12)
    • [10].慢性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不同阶段抗原提呈细胞免疫应答作用分析[J]. 宁夏医学杂志 2017(02)
    • [11].白假丝酵母激活的巨噬细胞自噬促进MHCⅡ抗原提呈[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8(08)
    • [12].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研究 2012(09)
    • [13].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内皮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及机制[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1(05)
    • [14].外来体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11(10)
    • [15].胞外体的表征及其功能[J]. 现代免疫学 2013(03)
    • [16].乳腺癌组织中浸润树突状细胞及其表面分子表达的研究[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0(01)
    • [17].透明质酸介导的树突状细胞肿瘤抗原提呈效应的形态学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03)
    • [18].人工抗原提呈细胞研究进展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20)
    • [19].免疫蛋白酶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0(10)
    • [20].微波消融对黑色素瘤荷瘤小鼠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J]. 热带医学杂志 2016(02)
    • [21].艾滋病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策略[J].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06)
    • [22].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蛋白的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 2014(10)
    • [23].NAFL大鼠Kupffer细胞表型分子表达及抗原提呈功能研究[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3(01)
    • [24].DNA疫苗抗原提呈的传感器分子研究新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 2012(04)
    • [25].疫苗活化的GCN2增强DC的抗原提呈能力[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4(02)
    • [26].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对小鼠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及炎性分泌功能的影响[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2(12)
    • [27].胞外体的多重作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8(09)
    • [28].痤疮合剂对痤疮家兔耳根淋巴结朗格汉斯细胞影响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5)
    • [29].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组成及其生物功能[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30].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及其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9(12)

    标签:;  ;  ;  ;  ;  

    抗原提呈相关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及HBV特异性CTL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