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行为经济学分析——经济波动的新解释

模仿行为经济学分析——经济波动的新解释

一、模仿行为经济学分析——对经济波动的一种新解释(论文文献综述)

陈睿琪[1](2021)在《短视频内容生产模仿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以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为主的生产模式下,短视频平台借力用户的模仿行为,集结了相对稳定的"首发作者产出、二次创作者模仿"关系链,鼓励用户以低门槛的方式积极互动,进而提高平台影响力,增加自身的创收利润。文章对短视频内容生产中模仿行为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创作者、受众、平台、监管部门各主体特征提出对策与建议。

肖怿昕[2](2021)在《企业投资同侪效应的动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世纪初,随着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逐渐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重视,这种相互影响和学习被学术界称为同侪效应。不同于传统的公司金融研究假设,企业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企业的行为决策不仅会受到内部财务指标的影响,还会受到其他企业行为决策的显着影响,并且这种影响甚至要超过企业自身财务指标所带来的影响。因此,研究企业层面同侪效应的存在性、动因、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对于完善企业行为决策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纵观现有的同侪效应研究文献,学者们大多关注三个方面的研究:首先是同侪效应存在性的研究,例如企业资本结构管理、投资决策、股利政策、盈余管理以及现金管理等诸多行为决策中都存在显着的同侪效应。第二是同侪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大量研究发现行业竞争度、金融约束和政策不确定性等外部因素对企业同侪效应的大小均有显着的调节作用。第三是同侪效应经济后果的研究,以企业投资同侪效应为例,虽然企业模仿同侪企业的投资决策在短期内能够节省管理者的决策成本,帮助管理者维护声誉,吸引投资者关注以及获取政策福利。但是,从长期来看,大多数学者均认为,无论是管理者动机还是经济政策导向作用均会导致企业投资出现过度的同侪效应,从而对企业投资效率、股东长远利益、行业有序发展以及社会资源配置等造成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管理者过度追求缩减信息成本或者一味求稳的投资心态会导致企业出现低效率投资;管理者通过恶性模仿来获取短期的投资者关注将导致股东和投资者的长期利益受到损害;企业过度依赖政策信息而跟风投资会导致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综上所述,研究如何抑制企业投资同侪效应的产生对于维护企业、行业以及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上述分析,为了从源头上抑制企业投资同侪效应的产生,规避同侪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研究企业投资同侪效应的动因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同侪效应的动因研究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相应的定量研究予以支撑,导致无法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来抑制投资同侪效应的产生。鉴于此,本文从同侪效应动因的理论研究出发,基于理性羊群理论、信息基础理论、竞争基础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制度理论,对企业投资同侪效应的内、外部动因进行定量研究。根据现有的同侪效应动因的理论研究,本文分别从企业管理者信息获取维度、职业忧虑维度和信号传递维度来研究企业投资同侪效应的内部动因,从经济政策维度来研究企业投资同侪效应的外部动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信息获取维度。本文使用管理者社会网络和信息渠道度量其信息获取能力,选择2008-2018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管理者信息获取能力与企业投资同侪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者信息获取能力不足是导致企业投资同侪效应的原因之一:(1)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决策中存在显着的同侪效应,并且由于企业面临更多的信息不透明和政策不确定,管理者通常更多关注同侪企业的投资水平而非财务指标。(2)管理者拥有社会网络使得他们能够模仿同侪企业的投资决策,而完全没有社会网络的管理者由于缺少获取同侪企业投资信息的条件而无法模仿同侪企业的投资决策。(3)社会网络强度高的管理者获取私有信息的能力较强,依靠自己搜集到足量信息的成本较低,因此他们模仿同侪企业投资决策的动机较弱;反之,社会网络强度低的管理者获取私有信息的能力较弱,依靠自己搜集到足量信息的成本较高,因此他们模仿同侪企业投资决策的动机较强。(4)管理者信息获取渠道对企业投资同侪效应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丰富的信息渠道能够增加管理者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效率,从而降低管理者模仿同侪企业投资决策的动机。并且,相比于董事长而言,总经理的信息渠道对抑制企业投资同侪效应有更显着的作用。第二,在职业忧虑维度。本文使用管理者年龄、任职情况和绩效压力度量其职业忧虑的程度和类型,选择2008-2018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管理者职业忧虑程度和类型与企业投资同侪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导致企业投资同侪效应的原因之一是管理者想要通过模仿行为来维护自己的声誉:(1)职业忧虑的程度并不是导致管理者模仿同侪企业投资决策的直接原因。年轻管理者面临更多的职业忧虑,但是却较少模仿同侪企业的投资决策。中等年龄的管理者面临较少的职业忧虑,但是却倾向于模仿同侪企业的投资决策。年老管理者面临最低程度的职业忧虑,并且不喜欢模仿同侪企业的投资决策。(2)职业忧虑的类型是导致管理者模仿同侪企业投资决策的直接原因。职业忧虑的类型可以分为建立声誉和维护声誉这两种,只有为了维护声誉的管理者才更倾向于模仿同侪企业的投资决策,而想要建立声誉的管理者更喜欢采取个性化的投资决策。(3)新上任的管理者因为建立声誉的动机较强,从而较少模仿同侪企业的投资决策。(4)绩效压力较小的管理者因为维护声誉的动机较强,从而更多模仿同侪企业的投资决策。第三,在信号传递维度。企业股利支付是管理者传递信号的常用途径,支付股利有助于降低外部融资的成本,为后续的投资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因此也是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环节。并且,由于直接度量管理者的信号传递动机比较困难,因此本章选择2007-2018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使用两阶段回归和事件研究法研究投资者对企业模仿行为的响应机制,从而验证管理者信号传递动机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导致同侪效应的机制。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者通过模仿行为传递利好信号是导致企业投资同侪效应的原因之一:(1)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中存在显着的同侪效应,企业关于是否支付、何时支付以及支付多少的决策均会受到同侪企业的显着影响。(2)企业股利支付能够获得正的公告收益,说明投资者对企业股利支付行为能够做出积极的响应,因此管理者通过模仿利好投资行为向投资者传递利好信号的逻辑成立。(3)企业股利公告的时间落后于同侪企业会对公告收益造成负面影响,说明投资者更偏爱股利公告时间越早的企业。(4)企业股利支付的数量高于同侪企业能对公告收益带来正面影响,说明投资者更偏爱支付数量越高的企业。上述结果说明投资者对企业投资行为的非理性认知会导致企业在获取投资者关注上形成恶性竞争,同侪企业进行利好投资后就能获得更多的投资者关注,而不进行利好投资的企业就会丧失一部分投资者关注,并且更多的投资者关注能够降低企业外部融资的成本,为后续的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因此,管理者为了避免自己的不作为导致企业受到同侪企业利好投资的冲击,从而选择模仿它们的投资决策。更有甚者,部分管理者利用投资者的非理性认知,通过模仿利好投资来传递虚假信号,掩盖企业真实的发展状况。第四,在经济政策维度。本文选择2007-2018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来研究经济政策是否会导致企业投资出现同侪效应。研究发现,经济政策的导向作用是导致企业投资同侪效应的原因之一:(1)经济政策作用后能够显着缩小企业投资规模与行业平均投资规模的差距,导致企业投资出现显着的同侪效应。(2)经济政策的级别越高,政策所包含的公共信息的质量就越高,企业管理者对于政策信息的重视程度就越高,从而导致企业投资出现更加显着的同侪效应。(3)在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地区,企业跟随经济政策进行投资的利好就越多,也更容易吸引热钱和投机行为,导致企业投资出现更为显着的同侪效应。(4)国有企业管理者受政策的影响程度要高于非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因此国有企业的投资在政策作用下会出现更为明显的同侪效应。根据上述的研究结论,就如何抑制企业投资同侪效应的产生,本文分别从管理者、企业、投资者以及政府四个角度提出如下具体的政策建议:(1)企业管理者需要构建完善的社会网络,丰富信息获取的渠道,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降低模仿同侪企业投资决策以获取信息的动机。(2)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者激励制度,增加管理者不作为的成本,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避免管理者因为消极的投资态度而模仿同侪企业的投资决策。(3)引导投资者理性看待企业投资行为,避免盲目推崇股利支付等利好投资行为,增加对企业基本面因素的考察,从源头上弱化管理者通过模仿行为传递虚假信号的动机。(4)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避免“一刀切”的政策模式导致企业投资出现过度的趋同现象,并且需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避免企业过度依赖政府的“输血型”救济而盲目跟风投资。

刘井建,李惠竹,郝康鑫[3](2021)在《国有企业投资影响民营企业的机理与效应——基于同侪效应的仿效投资机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剖析了政府干预背景下国有企业投资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机理,以2007—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观测对象,实证结果发现:国企的投资水平显着高于民企;民企投资随着国企投资的增加而提高,但当国企投资水平达到临界高点之后,民企投资随之降低;国企市场势力越强,民企投资越少,并呈加速下降的趋势。当民企信息效率低和资产专用程度高时,民企对国企的仿效投资程度更高,并伴随着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民企仿效投资在国企投资过度时显着,而在国企投资不足时不显着。本文为产能过剩和投资周期波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解释,并在市场机制、投资决策以及信息反馈等方面提供了启示。

梁淑贞,陈昭[4](2021)在《消费者会“近朱者赤”吗?——珠三角地区居民消费的同群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前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是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的关键举措。本文选用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2001—2017年间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和门限回归方法从社会互动视角实证研究珠三角地区的居民消费具有同群效应,即俗语所谓的"近朱者赤"。研究发现:在社会个体与群体行为互动的视角下,消费者在做出消费行为时会对"同群"的行为进行模仿,收入、房地产开发和城镇化率对城市内和城市间的消费水平具有显着影响;珠三角地区某一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会模仿地理距离相邻的城市;珠三角地区某一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会模仿同质性经济发展程度的城市;具有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极易成为同群环境中被模仿的对象;行为经济学的机制分析表明,学习性和竞争性模仿机制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居民消费的同群效应。

罗栋梁,金昭[5](2018)在《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特征及原因分析——基于群体因素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网络强迫性购买一直以来广受关注,但尚未形成一个清晰可考的研究体系。文章旨在探讨群体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影响。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网络强迫性购买存在性别、年龄和地区上的差异,相比于不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大学生来说,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大学生的购买行为更易受群体的影响,说明群体因素是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主要原因之一。

惠一菲[6](2017)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模仿行为研究 ——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企业有毒疫苗、环境污染、捐赠造假等社会责任缺失问题频发,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给予了高度关注,政府及相关监管机构也发布了多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以期引导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及披露行为。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针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目前学术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等,对于社会责任披露过程的研究还比较匮乏。针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过程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新制度理论的合法性机制下,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过程中的模仿行为进行分析,并探讨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间模仿行为的差别,以及不同模仿程度对市场反应产生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模仿行为相关研究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相关研究进行文献回顾与评述;其次,在利益相关者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分析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4项假设;以2014年-2016年润灵环球社会责任评级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评分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验证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三种模仿行为,研究了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间模仿行为的差别,并进一步验证了不同模仿程度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带来的市场反应的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建议。本文研究结论如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基于频率的模仿,即模仿上一年度中市场平均披露水平;也存在基于特征的模仿,即模仿上一年市场中资产规模领先者的披露水平;还存在基于结果的模仿,即模仿上一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而带来良好市场反应公司的披露水平。相较于自愿性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强制性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模仿行为更强。本文通过构建模仿指数将总体样本划分为模仿程度高的组和模仿程度低的组,验证两组市场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模仿程度低的组市场反应更好。

张树沁,宋庆宇[7](2017)在《动物精神的社会学逻辑——《动物精神》一书引发的思考》文中认为一、PSA经济学与社会学作为经济学中特立独行经济学家之一,阿克洛夫可以算是最早向社会学抛来橄榄枝,寻求经济学和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三个学科合作的人。与几乎同时代"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先锋骑士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不同,阿克洛夫强调必须要引入心理—社会—人类学三个学科的已有研究,来修正过度强调理性预期的

万吴都[8](2016)在《组群视角下股票市场波动的群体动力学指数构建》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及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标准金融学已经难以对诸如股权溢价之谜、股市波动之谜等金融异象做出合理解释。作为新古典金融学基石的代表者模型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将群体动力学引入并发展新的理论框架解释现今复杂的金融市场群体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在现有的传统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股票市场波动原因,并且探讨了群体动力学在金融市场形成和运行中相关的研究成果。其次,本文从组群视角出发,从投资者、金融市场、国家政策三个组群视角,分析了投资者行为、市场以及国家政策对股市影响的群体动力学机制。然后,本文通过之前对群体动力学分析选取适当的指标,分析这些指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最后,构建群体动力学指数,并分析了群体动力学指数与股票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

胡怀心[9](2014)在《中韩FTA战略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世界各国开始将贸易扩展的重点从多边自由贸易转向了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国虽已跃居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却在FTA发展上远远落后于贸易份额较小的邻国——韩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对比分析中韩两国的FTA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组织战略的视角,采用了SWOT矩阵分析战略选择以及基于平衡计分法的不同维度评价战略效果,通过对比研究中韩两国在战略制定、战略选择以及战略实施问题上的差异,试图找出中国的FTA战略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对策。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在战略制定上,两国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设定的战略目标侧重点不同,中国侧重非经济因素,韩国侧重经济因素。其次,在战略实施中,两国的FTA谈判对象选择、地域选择、FTA内容以及推进方式都有所区别。韩国选择大型经济体以及新兴经济体,在各大洲平衡推进,多管齐下,并在协议内容上更全面。中国选择发展中经济体,选择循序渐进地方式推进,在协议内容上稍显单薄。最后在战略评价中,中国与韩国相比,进出口贸易额增长更快但贸易关系相对较不密切;中国企业对于FTA的利用率程度远远弱于韩国;中国的FTA战略政策较少,表述较为笼统,而且民间参与FTA战略机会缺乏。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角度的创新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基于组织战略的角度对FTA战略提出了系统的分析框架,即包含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以及战略评价三方面内容。同时,本文在对FTA战略评价研究中参考了平衡计分法的不同维度评价方法,对FTA战略从综合效益维度、利益相关者维度以及政策操作维度三方面评价。

任娟娟[10](2013)在《上市公司IPO中承销商选择的模仿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IPO市场中的承销商是股票发行市场的中介,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行为对股票发行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要提供一篇关于在新股首次公开上市发行中,目标企业如何受到模仿影响来选择承销商的实证分析论文,重点在于研究模仿的定义、重要性及不同的模仿模式是如何对承销商的选择决策起作用的。针对我国上市企业在IPO活动中如何选择承销商的现状,本文以1990年至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IPO事件为初始样本,考察上市公司IPO中承销商选择的模仿行为。本文旨在丰富在资本市场中选择承销商行为研究的内容,加深对模仿行为的理解。为此,文章将从理论阐述开始,通过三种模仿模式来实证总结我国的上市公司在IPO活动中选择承销商的行为,最终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通过以实证为基础的理论分析,本文分析了三种不同的模仿模式:频率模仿(指组织会模仿之前已经有很多组织采取过的行为活动)、特征模仿(指组织会采用带有某些特征的公司所采取的行为,特征可以是大规模等等)、结果模仿(指组织会模仿给其他组织带来良好结果的行为,回避会带来恶劣结果的行为)。在IPO活动中,承销商选择的决策和三种模仿模式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当上市企业在选择承销商时,(1)如果某家承销商在之前上市公司IPO中被聘用的频率越高(或次数越多),那么当前上市公司在IPO时聘用此承销商的可能性越大;(2)如果某家承销商在之前上市公司IPO活动中承销的上市公司规模越大,那么当前上市公司IPO时聘用此家承销商可能性越大;最后,如果某家承销商在之前上市公司IPO活动中承销的IPO抑价率越低,那么当前上市公司IPO时聘用此家承销商的可能性越大,其次预测了能够调节这些模式的不确定性因素。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我们可以认识到在新股上市发行过程中利用模仿理论来选择一家优秀的承销商的重要性,从而可以加大对国内承销商行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为提升理论水平做出贡献,同时也在实践上为我国上市公司如何做出选择承销商的决策提供了有益启示。

二、模仿行为经济学分析——对经济波动的一种新解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仿行为经济学分析——对经济波动的一种新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1)短视频内容生产模仿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短视频模仿原理及类型
受众模仿行为成因及特点
短视频内容生产模仿行为改进途径
结语

(2)企业投资同侪效应的动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同侪效应的定义
        2.1.1 同侪效应的基本概念
        2.1.2 企业层面同侪效应
        2.1.3 个人层面同侪效应
    2.2 同侪效应的度量
        2.2.1 同侪企业的界定标准
        2.2.2 同侪效应的度量指标
    2.3 理论研究
        2.3.1 理性羊群理论
        2.3.2 信息基础理论
        2.3.3 竞争基础理论
        2.3.4 信号传递理论
        2.3.5 制度理论
    2.4 经验研究
        2.4.1 同侪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
        2.4.2 企业同侪效应的经济后果
    2.5 文献总结
3 理论框架与研究逻辑
    3.1 理论框架
        3.1.1 内部动因分析
        3.1.2 外部动因分析
    3.2 研究逻辑
        3.2.1 逻辑起点
        3.2.2 内部动因验证
        3.2.3 外部动因验证
4 基于信息获取维度的企业投资同侪效应动因研究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同侪效应与企业投资
        4.2.2 社会网络、信息获取与企业投资同侪效应
    4.3 研究设计
        4.3.1 数据和样本
        4.3.2 变量定义
        4.3.3 描述性统计
        4.3.4 模型设定
    4.4 内生性问题
        4.4.1 工具变量
        4.4.2 有效性检验
    4.5 实证结果和分析
        4.5.1 同侪效应与企业投资
        4.5.2 管理者社会网络与企业投资同侪效应
        4.5.3 管理者信息渠道与企业投资同侪效应
    4.6 稳健性检验
        4.6.1 控制地区因素
        4.6.2 更换同侪效应度量指标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职业忧虑维度的企业投资同侪效应动因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5.2.1 职业忧虑与企业投资同侪效应
        5.2.2 管理者年龄、职业忧虑与企业投资同侪效应
        5.2.3 管理者任职情况、职业忧虑与企业投资同侪效应
        5.2.4 管理者绩效压力、职业忧虑与企业投资同侪效应
    5.3 研究设计
        5.3.1 数据和样本
        5.3.2 变量定义
        5.3.3 描述性统计
        5.3.4 模型设定
    5.4 内生性问题
        5.4.1 工具变量
        5.4.2 有效性检验
    5.5 实证结果和分析
        5.5.1 职业忧虑程度与企业投资同侪效应
        5.5.2 职业忧虑类型与企业投资同侪效应
    5.6 稳健性检验
        5.6.1 控制地区因素
        5.6.2 更换同侪效应度量指标
    5.7 本章小结
6 基于信号传递维度的企业投资同侪效应动因研究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同侪效应与企业股利支付
        6.2.2 信号传递与企业股利支付同侪效应
    6.3 研究设计
        6.3.1 数据和样本
        6.3.2 变量定义
        6.3.3 描述性统计
        6.3.4 模型设定
    6.4 内生性问题
        6.4.1 工具变量
        6.4.2 有效性检验
    6.5 实证结果和分析
        6.5.1 同侪效应与企业股利支付
        6.5.2 同侪效应、股利支付与投资者响应机制
    6.6 稳健性检验
        6.6.1 更换累积超额回报率计算方法
    6.7 本章小结
7 基于经济政策维度的企业投资同侪效应动因研究
    7.1 引言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2.1 经济政策与企业投资同侪效应
        7.2.2 经济政策、调节因素与企业投资同侪效应
    7.3 研究设计
        7.3.1 数据和样本
        7.3.2 变量定义
        7.3.3 描述性统计
        7.3.4 模型设定
    7.4 实证结果和分析
        7.4.1 经济政策与企业投资同侪效应
        7.4.2 政策级别与企业投资同侪效应
        7.4.3 地方政府干预程度与企业投资同侪效应
        7.4.4 企业所有制与企业投资同侪效应
    7.5 稳健性检验
        7.5.1 倾向得分匹配法(PSM)
        7.5.2 更换被解释变量度量方式
    7.6 内生性问题
        7.6.1 工具变量
        7.6.2 更换政策时间节点
    7.7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国有企业投资影响民营企业的机理与效应——基于同侪效应的仿效投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仿效投资的形成机理
    2、信息效率机制
    3、资产特征机制
研究设计
    1、变量选择和度量
    2、实证模型
    3、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实证研究
    1、描述性统计
    2、实证结果分析
    3、内生性与稳健性分析
结论与启示

(4)消费者会“近朱者赤”吗?——珠三角地区居民消费的同群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综述
        1.关于消费的研究
        2.关于同群效应的研究
    (二)研究假设
三、模型设定、识别方法和数据
    (一)模型设定
    (二)识别方法
        (1)空间邻接权重矩阵(W1)。
        (2)地理距离权重矩阵(W2)。
        (3)经济相邻权重矩阵(W3)。
    (三)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1.控制变量
        2.核心的解释变量
四、实证分析
    (一)空间自相关检验
        1.全局莫兰指数I
        2.局部莫兰指数I
    (二)长面板估计
    (三)空间面板模型估计
    (四)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
    (五)稳健性检验
        1.基于更换因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2.基于模型替换的稳健性检验
        3.基于经济结构变动的稳健性检验
五、扩展分析
    (一)门限效应检验
    (二)门限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三)同群效应特征的补充性检验
    (四)基于行为经济学的机制分析
        1.学习性模仿机制
        2.竞争性模仿机制
六、结论及政策启示
    (一)结论
    (二)政策启示

(5)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特征及原因分析——基于群体因素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
    (一) 网络强迫性购买
    (二) 群体
二、问卷调查
    (一) 研究对象
    (二) 问卷调查设计
    (三) 问卷回收结果
三、问卷调查结果
    (一)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特征
        1. 男生的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总体上高于女生
        2.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存在地区性差异
        3.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存在年龄差异
    (二) 大学生网络购买行为的群体因素影响
        1. 男生受群体影响程度总体高于女生
        2. 大学生的购买行为受所在群体影响的程度存在地区性差异
        3.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受群体影响的程度存在年龄差异
    (三) 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与群体影响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1. 相对于不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大学生来说, 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大学生更易受来自群体的规范性影响
        2. 相对于不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大学生来说, 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大学生更易受来自群体的信息性影响
        3. 具有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大学生更易受来自群体的价值表现性影响
四、总结与建议
    (一) 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
    (二) 家庭应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
    (三) 在大学生群体中营造理性消费的氛围
    (四) 严格管控网购平台营销模式

(6)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模仿行为研究 ——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模仿行为研究
        2.1.1 模仿行为
        2.1.2 模仿行为与信息披露
    2.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2.2.1 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2.2.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定义
        2.2.3 外部压力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2.2.4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分析
        3.1.1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3.1.2 新制度主义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3.1.3 组织学习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3.2 研究假设
        3.2.1 基于频率的模仿
        3.2.2 基于特征的模仿
        3.2.3 基于结果的模仿
        3.2.4 模仿程度与市场反应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4.2 变量选择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与模仿程度的划分
        4.2.3 控制变量
    4.3 模型建立
第五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5.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历年评分分析
    5.2 描述性统计
        5.2.1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评分的描述性统计
        5.2.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 全样本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5.4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仿行为的回归分析
        5.4.1 全样本的回归分析
        5.4.2 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露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模仿行为回归分析
        5.4.3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仿程度的市场反应回归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本文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致谢

(7)动物精神的社会学逻辑——《动物精神》一书引发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PSA经济学与社会学
二、“动物精神”的内在概念框架
三、哪些是可分析的“动物精神”
    (一) 信心与自我实现预言的逻辑
    (二) 公平与规范的多维讨论
    (三) 规范的周期变化与相伴生的市场
    (四) 幻觉的社会维持机制
    (五) 故事的有效性
四、用社会学逻辑展开经济讨论

(8)组群视角下股票市场波动的群体动力学指数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股票市场波动研究述评
    2.2 群体动力学的定义及其在金融领域的研究述评
        2.2.1 群体动力学的定义
        2.2.2 群体动力学在金融领域的研究
    2.3 总体评述
3 组群视角下股票市场波动动力学机理分析
    3.1 投资者群体行为与股票市场波动机理分析
        3.1.1 模仿行为模型
        3.1.2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股票市场波动机理分析
    3.2 市场组群视角下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机理分析
        3.2.1 银行间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波动溢出关系的动力学机制
        3.2.2 交易所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波动溢出关系的动力学机制
        3.2.3 外汇市场对股票市场波动溢出关系的动力学机制
    3.3 政府机构组群行为对股票市场波动机理分析
        3.3.1 政府机构组群行为的适应性学习模型
        3.3.2 政府宏观政策对股票市场波动机理分析
4 股票市场波动的群体动力学指数的构建
    4.1 股票市场波动的群体动力学指标的选取
        4.1.1 指标选取原则
        4.1.2 群体动力学指标解释
    4.2 群体动力学指标的分析
        4.2.1 平稳性检验
        4.2.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4.2.3 VAR模型构建
        4.2.4 脉冲响应分析
        4.2.5 方差分析
    4.3 各指标权重的测算与指数合成
        4.3.1 指标数据的预处理
        4.3.2 各指标权重的测算与指数合成
    4.4 小结
5 股票市场波动的群体动力学指数与股市波动的实证分析
    5.1 平稳性分析
    5.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5.3 线形图分析
    5.4 脉冲响应分析
    5.5 小结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韩FTA战略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组织战略理论研究综述
        1.2.2 战略的方法论研究综述
        1.2.3 FTA战略研究综述
    1.3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 基本思路
第二章 FTA全球发展现状与动因分析
    2.1 战略的概念
    2.2 FTA概念
    2.3 FTA相关理论
        2.3.1 多米诺效应
        2.3.2 轮轴-轮辐效应
    2.4 全球FTA发展的现状
    2.5 全球FTA发展的动因分析
第三章 中国FTA战略
    3.1 中国FTA战略的制定
        3.1.1 内外部环境分析
        3.1.2 战略目标
        3.1.3 战略分析和选择
    3.2 中国FTA战略实施
        3.2.1 战略推进方式
        3.2.2 FTA建立的具体内容
    3.3 中国FTA战略评价
        3.3.1 综合效益维度
        3.3.2 利益相关者维度
        3.3.3 政策操作维度
    3.4 小结
第四章 韩国FTA战略选择
    4.1 韩国FTA战略制定
        4.1.1 内外部环境分析
        4.1.2 战略目标
        4.1.3 战略分析和选择
    4.2 韩国FTA战略实施
        4.2.1 战略推进方式
        4.2.2 FTA建立的具体内容
    4.3 韩国FTA战略评价
        4.3.1 综合效益维度
        4.3.2 利益相关者维度
        4.3.3 政策操作维度
    4.4 小结
第五章 中韩FTA战略对比分析
    5.1 战略目的:非经济因素VS经济因素
    5.2 中韩两国FTA战略实施对比
        5.2.1 推进方式:循序渐进VS多管齐下
        5.2.2 中韩两国FTA建立的具体内容对比
    5.3 中韩两国FTA战略评价对比
        5.3.1 综合效益:密切程度低VS密切程度高
        5.3.2 利益相关者:企业利用率低VS企业利用率高
        5.3.3 政策操作:政策和民间参与少VS政策明确、民间参与多
    5.4 小结
第六章 为改进我国战略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上市公司IPO中承销商选择的模仿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界定
        1.2.1 模仿
        1.2.2 有关IPO的定义
        1.2.3 有关承销商的定义
    1.3 提出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应用价值
    1.6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6.1 研究方法
        1.6.2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模仿理论的研究
    2.2 有关股票市场中承销商作为信息中介的文献综述
    2.3 有关证券承销商的声誉问题的文献综述
    2.4 文献述评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研究背景
    3.2 对模仿理论的探讨
    3.3 假设推演
        3.3.1 基于频率的模仿
        3.3.2 基于特征的模仿
        3.3.3 基于结果的模仿
    3.4 不确定性的影响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及数据
    4.2 变量界定及说明
        4.2.1 因变量及协变量
        4.2.2 控制变量
    4.3 方法、模型以及自变量的测量
        4.3.1 对自变量的测量
        4.3.2 对自变量的测量
5 统计分析和结果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结果与分析
        5.3.1 特征模仿
        5.3.2 频率模仿
        5.3.4 结果模仿
        5.3.5 不确定性
6 研究结论
7 不足之处和未来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模仿行为经济学分析——对经济波动的一种新解释(论文参考文献)

  • [1]短视频内容生产模仿行为研究[J]. 陈睿琪. 声屏世界, 2021(14)
  • [2]企业投资同侪效应的动因研究[D]. 肖怿昕. 浙江大学, 2021(01)
  • [3]国有企业投资影响民营企业的机理与效应——基于同侪效应的仿效投资机制[J]. 刘井建,李惠竹,郝康鑫. 管理评论, 2021(03)
  • [4]消费者会“近朱者赤”吗?——珠三角地区居民消费的同群效应研究[J]. 梁淑贞,陈昭. 财经理论研究, 2021(02)
  • [5]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倾向的特征及原因分析——基于群体因素的视角[J]. 罗栋梁,金昭.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05)
  • [6]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模仿行为研究 ——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D]. 惠一菲. 河北工业大学, 2017(12)
  • [7]动物精神的社会学逻辑——《动物精神》一书引发的思考[J]. 张树沁,宋庆宇. 社会发展研究, 2017(01)
  • [8]组群视角下股票市场波动的群体动力学指数构建[D]. 万吴都. 广东财经大学, 2016(02)
  • [9]中韩FTA战略比较研究[D]. 胡怀心. 贵州财经大学, 2014(03)
  • [10]上市公司IPO中承销商选择的模仿行为研究[D]. 任娟娟. 东北财经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模仿行为经济学分析——经济波动的新解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