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由于不同的形成过程,不同热解过程产物炭的理化性质不同,导致其气化反应特性也应该有所区别。为此,研究不同热解过程产物炭的理化性质及气化反应性,不仅可加深对它们的基本性质及碳的气化反应机理的认识,而且对进一步丰富炭素学科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我国石油焦的产量与日俱增,其合理有效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开展石油焦/水蒸气催化气化特性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碳/水蒸气催化气化反应规律的认识,而且可以为石油焦用作气化原料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在气相、液相和固相热解温度分别为1000~1200℃、350-500℃和1000-1600℃条件下,以各种气相、液相和固相含碳物料为原料制备了三种不同种类炭,使用SEM、XRD、FTIR、GC/MS和孔结构及比表面积测试仪等分析手段,对它们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等温热重法对其C02气化反应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①气相炭和液相炭都含有一定量的可溶有机质,其中液相炭含有的可溶有机质相当多,这也是导致其气化活性低的最主要因素;②气相炭、液相炭和固相炭的碳微晶结构有序化程度都不高,但总体上三者之间有如下的顺序,即液相炭>气相炭>固相炭;③这三种炭的气化活性顺序总体上为气相炭>液相炭>固相炭。(2)在慢速升温及高温热解(950-1400℃)和快速升温和加压(0.1~3 MP)热解条件下,以工业延迟焦(石油焦和沥青焦)和煤(神华煤和兖州煤)为原料,分别采用高温马弗炉和自制的快速加压热解装置制备了各种慢速高温热解焦和快速加压热解焦,使用SEM、XRD和孔结构及比表面积测试仪等分析手段对各种焦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等温热重法考察了各种热解焦的C02气化反应特性,结果发现:①煤焦和工业延迟焦在热解过程中比表面积的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②高温热解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工业延迟焦的气化反应性;③热解压力增加导致煤焦的气化活性增加,而导致工业延迟焦的气化活性下降;④工业延迟焦的气化活性远低于煤焦的气化活性,甚至低于天然石墨的气化活性。(3)以三种典型的农作物秸秆(稻草、麦草和棉花)灰为研究对象,采用XRF、XRD和SEM/EDS等分析手段对它们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在自建的固定床气化反应装置上考察了这三种秸秆灰及K金属盐对石油焦/水蒸气气化的催化作用,结果发现:①高温下矿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低共熔体,导致秸秆灰中具有催化作用的金属元素失去活性;②本文提出的计算CO和C02气化选择性的方法,可用于了解碳/水蒸气气化行为;③在各种钾盐和各种秸秆灰中,催化活性最好的分别是K2CO3和棉花秸秆灰,但其添加量几乎不影响气化产物的分布及CO和CO2的选择性。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前言第1章 文献综述1.1 含碳物料的热解机理研究1.1.1 气相热解机理1.1.2 液相热解机理1.1.3 固相热解机理1.2 不同热解过程产物炭的理化性质及气化反应特性研究1.2.1 气相炭的理化性质及气化反应特性研究1.2.1.1 碳黑的理化性质1.2.1.2 碳黑的气化反应特性1.2.2 液相炭的理化性质及气化反应特性研究1.2.2.1 石油焦的理化性质1.2.2.2 石油焦的气化反应特性1.2.3 固相炭的理化性质及气化反应特性研究1.2.3.1 煤阶1.2.3.2 显微岩相组分1.2.3.3 热解条件1.3 催化气化研究1.3.1 催化气化技术特点1.3.2 催化气化机理1.3.2.1 氧传递机理1.3.2.2 电化学机理1.3.2.3 反应中间体机理1.3.3 催化剂的研究进展1.3.3.1 碱金属催化剂1.3.3.2 碱土金属催化剂1.3.3.3 过渡金属催化剂1.3.3.4 复合催化剂1.3.3.5 可弃催化剂1.4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2气化反应特性研究'>第2章 不同热解过程产物炭的理化性质及CO2气化反应特性研究2.1 主要试验装置与仪器2.2 试验部分2.2.1 原料2.2.1.1 气相炭的原料2.2.1.2 液相炭的原料2.2.1.3 固相炭的原料2.2.2 气相炭、液相炭和固相炭的制备2.2.2.1 气相炭的制备2.2.2.2 液相炭的制备2.2.2.3 固相炭的制备2萃取'>2.2.3 热解炭的CS2萃取2气化反应性测试'>2.2.4 CO2气化反应性测试2.2.5 测试和分析2.2.5.1 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2.2.5.2 SEM分析2.2.5.3 XRD分析2.2.5.4 FTIR分析2.2.5.5 孔结构与表面积分析2.2.5.6 GC分析2.2.5.7 GC/MS分析2.3 试验结果与讨论2气化反应特性研究'>2.3.1 气相炭的理化性质及CO2气化反应特性研究2.3.1.1 气相炭的元素组成2.3.1.2 气相炭的碳微晶结构2.3.1.3 气相炭的表面官能团2.3.1.4 气相炭的表面形态2.3.1.5 气相炭的表面积和孔结构2萃取分析'>2.3.1.6 气相炭的CS2萃取分析2.3.1.7 气相热解过程分析2气化反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3.1.8 气相炭的CO2气化反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气化反应性研究'>2.3.2 液相炭的理化性质及CO2气化反应性研究2.3.2.1 液相热解过程中产生的液相产物的化学特征2.3.2.2 液相炭的元素组成2.3.2.3 液相炭的碳微晶结构2.3.2.4 液相炭的表面形态2萃取分析'>2.3.2.5 液相炭的CS2萃取分析2气化反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3.2.6 液相炭的CO2气化反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气化反应特性研究'>2.3.3 固相炭的理化性质及CO2气化反应特性研究2.3.3.1 固相炭的元素组成2.3.3.2 固相炭的微晶结构2.3.3.3 固相炭的表面形态2气化反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3.3.4 固相炭的CO2气化反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3.4 不同热解过程产物炭的碳微晶结构比较2气化活性比较'>2.3.5 不同热解过程产物炭的CO2气化活性比较2.4 本章小结2气化特性的比较研究'>第3章 工业延迟焦与煤焦理化性质及CO2气化特性的比较研究3.1 主要试验装置及仪器3.2 试验部分3.2.1 原料3.2.2 热解焦的制备3.2.2.1 慢速高温热解焦的制备3.2.2.2 快速加压热解焦的制备2气化反应性测试'>3.2.3 CO2气化反应性测试3.2.4 测试和分析3.2.4.1 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3.2.4.2 SEM/EDS分析3.2.4.3 XRD分析3.2.4.4 BET比表面积分析3.3 试验结果与讨论3.3.1 慢速高温热解条件下工业延迟焦与煤焦理化性质及气化反应性的比较研究3.3.1.1 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3.3.1.2 碳微晶结构3.3.1.3 BET比表面积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3.3.1.4 热解温度对慢速高温热解焦/CO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3.3.2 快速加压热解条件下工业延迟焦与煤焦理化性质及气化反应性的比较研究3.3.2.1 表面结构形态3.3.2.2 原料挥发份析出3.3.2.3 BET比表面积3.3.2.4 碳微晶结构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3.3.2.5 热解压力和热解停留时间对热解焦/CO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2气化过程比较研究'>3.3.3 工业延迟焦与煤焦的高温CO2气化过程比较研究2气化活性比较研究'>3.3.4 工业延迟焦与煤焦的CO2气化活性比较研究3.4 本章小结第4章 钾金属催化的石油焦/水蒸气气化反应特性研究4.1 主要试验装置与仪器4.2 试验部分4.2.1 原料4.2.2 原料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4.2.3 试验样品的制备4.2.4 水蒸气气化反应试验4.2.5 数据处理2的气化选择性理论及计算'>4.3 CO和CO2的气化选择性理论及计算4.4 试验结果与讨论4.4.1 石油焦/水蒸气非催化与催化气化特性的比较研究4.4.1.1 气化反应性4.4.1.2 气体产物释放及分布2气化选择性'>4.4.1.3 CO和CO2气化选择性2特性'>4.4.1.4 石油焦/水蒸气催化气化产H2特性4.4.2 催化剂含量对石油焦/水蒸气催化气化特性的影响研究4.4.2.1 气化反应性4.4.2.2 气体产物释放及分布2气化选择性'>4.4.2.3 CO和CO2气化选择性4.4.3 不同钾盐催化剂对石油焦/水蒸气催化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4.4.3.1 气化反应性4.4.3.2 气体产物分布2气化选择性'>4.4.3.3 CO和CO2气化选择性4.5 本章小结第5章 秸秆灰的化学特性及其对石油焦/水蒸气气化的催化作用研究5.1 主要试验装置和仪器5.2 试验部分5.2.1 原料5.2.2 秸秆原料的灰化5.2.3 水蒸气气化样品的制备5.2.4 水蒸气气化反应性测试及数据处理5.2.5 分析与表征5.2.5.1 秸秆的工业和元素分析5.2.5.2 灰熔融性表征与测试5.2.5.3 灰的结渣/结垢性表征5.2.5.4 XRF分析5.2.5.5 SEM/EDS分析5.2.5.6 XRD分析5.3 试验结果与讨论5.3.1 秸秆灰的元素组成分析5.3.2 秸秆灰的熔融特征分析5.3.3 秸秆灰颗粒的表面特征分析5.3.4 秸秆灰中熔融颗粒的形态和元素组成分析5.3.5 秸秆灰的矿物质组成分析5.3.6 秸秆灰中矿物质的演变行为研究5.3.7 秸秆灰对石油焦/水蒸气气化的催化作用研究5.3.7.1 不同秸秆灰条件下石油焦/水蒸气的气化特征5.3.7.2 秸秆灰含量对石油焦/水蒸气催化气化的影响5.4 本章小结第6章 全文总结参考文献致谢附件一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附件二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相关论文文献
- [1].废轮胎热解炭制备碳化硅的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20(09)
- [2].热解炭在线催化玉米秆热解实验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19(11)
- [3].基体表面粗糙度对疏松热解炭密度的影响[J]. 炭素技术 2017(02)
- [4].人工心瓣含硅低温热解炭涂层热处理分析[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5].工艺参数对疏松热解炭微观结构的影响[J]. 炭素技术 2015(05)
- [6].改性热解炭黑的结构表征及其在丁苯橡胶中的应用[J]. 橡胶工业 2018(01)
- [7].热解炭涂层对C/C-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 航天制造技术 2018(01)
- [8].沉积条件对低温各向同性热解炭微观结构的影响[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5(01)
- [9].生物质固体燃料热解炭化技术研究进展[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3(06)
- [10].添加炭黑和碳纳米管对酚醛树脂热解炭的结构及抗氧化性的影响(英文)[J]. 新型炭材料 2012(04)
- [11].热处理温度对热解炭及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 无机材料学报 2010(03)
- [12].废轮胎热解炭黑及其改性后的特性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07)
- [13].废轮胎热解炭黑的改性[J]. 化工学报 2009(09)
- [14].不同种类生物质热解炭的特性实验研究[J].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09(05)
- [15].废轮胎热解炭黑的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 弹性体 2016(06)
- [16].改性热解炭吸附水体中苯胺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4(06)
- [17].热解炭黑——橡胶工业的新机遇[J]. 世界橡胶工业 2015(06)
- [18].白炭黑/热解炭黑并用对胎侧胶料性能的影响[J]. 特种橡胶制品 2015(05)
- [19].电磁场辅助CVD沉积倒锥状热解炭的微结构及形成机理(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2(10)
- [20].氧化镍掺杂酚醛树脂热解炭的结构及抗氧化性研究[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11(01)
- [21].人工心瓣含硅热解炭涂层的微观结构[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1(05)
- [22].各向同性热解炭低温氧化行为研究[J]. 炭素技术 2017(05)
- [23].沉积条件对低温各向同性热解炭形貌的影响[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7)
- [24].落叶松木屑快速热解炭制备活性炭工艺及结构表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04)
- [25].热解炭过渡层-中间相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J]. 新型炭材料 2010(04)
- [26].连续法热解炭黑的性能及其在丁苯橡胶中的应用[J]. 橡胶工业 2017(11)
- [27].生物质连续式分段热解炭化设备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8)
- [28].松子壳热解炭活化特性研究[J]. 可再生能源 2015(01)
- [29].石油焦煅烧过程中热解炭膜的形成及其对煅后焦性能的影响[J]. 炭素技术 2014(02)
- [30].低温各向同性热解炭的微观结构[J]. 炭素技术 2012(06)
标签:热解炭论文; 石油焦论文; 理化性质论文; 反应活性论文; 催化气化论文;
不同热解过程产物炭的理化性质及石油焦催化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