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知情权论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法学理论
作者: 纪建文
导师: 谢晖
关键词: 知情权,信息,社会控制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这篇论文是我在硕士毕业论文《知情权及其保护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之所以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继续进行有关知情权的研究,主要基于四方面的考虑。其一,知情权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它是宪政国家公民其他政治权利的基础,关涉社会资源的配置,因此意义重大;其二,我深知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深入研究某个课题比泛泛涉足许多领域更有益于学术功底的积累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其三,硕士论文是从制度入手研究知情权,为了弥合制度构建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我试图摆脱单纯制度分析的窠臼,努力对其进行宪政历史和理念角度的考察,但却留下二者之间距离依然很大的遗憾;其四,国内有关知情权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读罢却大都给人以隔靴搔痒的印象,并未将知情权讲个透彻。在研究过程中,我也日益发现知情权实在是一个有趣而且有极大讨论空间的话题:如果不拘泥于法律意义上的知情权,那么,知情权与语言、服饰、隐私权、保密、谣言、商业秘密、公文制度、潜规则、信任等都道理相通,可以互为佐证。 本文努力尝试从信息与社会控制的角度理解知情权,探讨知情权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为知情权保护制度的建构提供现实的,而非象牙塔似的理论基础。并认为,信息是知情权的核心问题,知情权即意味着要求公开信息一方在与要求隐藏信息一方的力量对比中获胜或努力争取胜利,知情权与社会控制权的归属密切相关。 本文的研究沿循了如下思路:首先对知情权保护制度进行疏理——就本研究而言,制度给人的印象最为直观,是我们思维的起点和依据。为此,我选取了典型国家的知情权保护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据此提出中国知情权保护制度建构的设想,并指出单纯制度分析的缺憾。然后,我着墨于知情权保护理论的探讨。首先进行的是本体论意义上的知情权研究;其次,对中国的知情权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果和显而易见的不足,指出今后着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以信息为核心,借鉴传播学、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法经济学等分析工具对知情权进行了重新解读。本文第三部分即建立在对知情权重新解读的基础之上,探讨实践中的知情权,分析了信息公开制度、微服私访、谣言等现象。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引子
2、信息
3、控制
4、知情权
5、本文的命题及思路
一、制度化的知情权
1、有关国家的知情权保护制度
1.1 英国的知情权保护制度
1.2 美国的知情权保护制度
1.3 法国的知情权保护制度
1.4 日本的知情权保护制度
1.5 知情权的国际保护
1.6 中国的知情权保护制度
2、有关国家知情权保护之差异
2.1 知情权保护之制度比较
2.2 差异原因之一——中外宪政历史之差异
2.3 差异原因之二——中外知情权保护理念之差异
2.4 小结
3、建立中国知情权保护制度的设想及制度分析的局限
3.1 建立中国知情权保护制度的设想
3.2 制度分析及其局限
二、理论化的知情权
1、知情权本体论研究
1.1 知情权存在的依据
1.2 知情权的含义
1.3 知情权的构成要素
1.4 知情权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2、中国知情权研究状况综述
2.1 中国知情权研究发展历程
2.2 中国知情权研究成果综述
2.3 中国知情权研究的缺欠及展望
3、对知情权的重新解读——以信息为核心
3.1 关于信息
3.2 信息与传播学
3.3 信息与契约
3.4 博弈论
3.5 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
3.6 信息与社会控制
3.7 几种权利理论
3.8 小结
三、实践中的知情权
1、引言
2、知情权实现的制度性路径——信息公开
2.1 信息公开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一——人民主权
2.2 信息公开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二——对人民主权理论基础的推进
2.3 信息公开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三——分散控制权与自主
2.4 小结
3、知情权实现的非制度性路径之一——微服私访
3.1 对“微服私访”的初步解析——以两个案例为例
3.2 对微服私访的深层次分析之一——信息的视角
3.3 对微服私访的深层次分析之二——社会控制的视角
3.4 对微服私访的深层次分析之三——官方民间法的视角
3.5 小结
4、知情权实现的非制度性路径之二——谣言
4.1 谣言初论
4.2 封闭社会中的谣言
4.3 开放社会中的谣言
4.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发布时间: 2005-10-17
相关论文
- [1].社会保障权论[D]. 张姝.吉林大学2005
- [2].思想的自由与约束[D]. 李道刚.山东大学2005
- [3].法律行为理论研究[D]. 李军.山东大学2005
- [4].隐私权的宪法保护[D]. 王秀哲.苏州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