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地数量日益减少,农地资源人均占有率急剧下降。农地发展的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管理体系也不够完善。面对新的复杂形势,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多重考验之下,我们在保证农地数量的同时更应该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在农地利用过程中,既要保障农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又要促进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循环有序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农地及农地利用效率的相关内涵。其次总结了理论基础,具体包括生产要素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土地规模报酬递减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在生产要素理论的基础之上,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及土地规模报酬递减理论来论证分析各市州农地发展的现状和生产潜力,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总的指导方向。再次,采取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法两种研究方法,对湖北省农地利用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基于投入型的非参数前沿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体系。并将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对分解的三个指数即技术进步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规模效率指数,分别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提出影响和提高湖北省农地利用效率的具体因素。通过实证分析表明:第一,技术进步是推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动力。技术进步指数居前几位的市州,如鄂州市、武汉市、潜江市、仙桃市等,其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也是处于较高的水平。第二,各市州全要素生产率发展不均衡,总体水平缓慢上升。各地区地理环境和农业资源分布不同,导致各地区农业的比较优势也有所差别。第三,各要素综合发展是农地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规模效率指数同时提高的情况很少。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以促进三者的均衡发展。因此,农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首先要保证技术水平的进步,在此基础之上,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应起到相应的辅助和推动作用。湖北省农业发展并不成熟,先进技术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针对省内各区域农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应因地制宜的推广各项农业技术,确保技术进步水平稳步上升。要充分发挥湖北省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优化农地利用结构,促进农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