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君臣关系研究

隋朝君臣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君臣关系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也是研究传统政治的首要问题。本文之所以选择隋朝作为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研究的对象,一是基于隋朝在制度创立、思想完善以及历史地位等方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呈现出来的重要性。二是鉴于隋朝在创立、速盛与速亡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特殊性。三是因为在过去的研究中,史界对隋朝全面性的探究,力度和深度都很欠缺,目前尚未发现从专门视角对隋朝君臣关系进行整体性的阐释及其类似的著作。笔者认为,这对于整体把握隋朝历史的政治动向,乃至于对整个中国古代君臣关系主要脉络的把握,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从政治思想的角度阐释隋朝君臣关系的逻辑体系是本文研究的主要任务和重要内容。本文所关注者,并非是个别的君臣关系,而是从各个影响君臣关系的政治脉络,如天命、伦理、制度、行为、观念等层面,以思想为视角,全面、系统地考察隋朝君主与臣僚权力之间的结构与运作,并结合隋朝君主与前朝宗室、与皇室等几个特殊的君臣关系层面,从隋朝文、炀二帝的具体用人理论等政治实践的诸多层面和角度进一步对隋朝君臣思想进行印证,检视隋朝君臣之间的互动和博弈,捕捉隋朝君臣确立与速亡的特殊性和深层次原因。本文首先从哲理、伦理、制度、利益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君臣关系的四大因素,并论证了各种因素对君臣关系的双重影响。对哲理性因素的研究,除了从天命的角度阐述天立人君、君权天赋的理论基础外,还从星象、五行的变化对君臣关系的双重影响做了系统的探究。对伦理性因素的研究,着重分析了仁义、礼乐的道德规范和忠信、孝悌的行为规范对君臣关系的影响,并结合具体事例阐明了在出现忠孝难两全的选择性困境时的统治思想。对制度性因素的研究,从政治称谓、权力分配、礼制内容、法令内容以及君臣之喻的角度论述了制度性因素的几个层面,并分析了在政治制度的影响下,君臣权力的相互制约关系。对利益性因素的研究,从政治功名、政治权力、政治形势、物质利益以及生计问题的角度论述了利益性因素的几个层面,并分析了隋朝维护政治利益的方式和手段。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隋朝与前朝宗室、与周边少数民族、与皇室、与“不臣者”四种特殊的君臣关系,以辨明隋朝君主在面对不同背景、不同成分的特殊臣僚群体时,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政治思想与行为方式。接着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和层面考察了文、炀二帝的用人思想及其特点,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系统研究隋朝君臣关系的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隋朝建立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考察了隋朝速亡的原因等问题,深化了对隋朝君臣关系确立与速亡的思考,提出隋朝的速亡并非是统治思想理念的问题,只是在运行过程中因没有始终遵循而出现了偏向。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导论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现状
  • 三 视角与思路
  • 四 框架分析
  • 第一章 影响君臣关系的哲理性因素
  • 第一节 天君关系确立的哲学依据
  • 1.1.1 天立人君的理论基础
  • 1.1.2 君受天命的神秘色彩
  • 第二节 天象变化与君臣关系举例
  • 1.2.1 日月的变化
  • 1.2.2 行星的变化
  • 1.2.3 流星的出现
  • 1.2.4 彗星的出现
  • 第三节 五行变化与君臣关系举例
  • 1.3.1 五德始终
  • 1.3.2 金失其性
  • 1.3.3 木失其性
  • 1.3.4 水失其性
  • 1.3.5 火失其性
  • 1.3.6 土失其性
  • 第二章 影响君臣关系的伦理性因素
  • 第一节 仁义、礼乐对君臣关系的道德规范
  • 2.1.1 “仁义,其教之本乎”
  • 2.1.2 “礼者,所以正身也”
  • 第二节 忠惠、孝悌对君臣关系的行为规范
  • 2.2.1 君惠与臣忠的政治准则
  • 2.2.2 子孝与事君的价值依归
  • 2.2.3 忠孝合一与忠孝难两全
  • 第三章 影响君臣关系的制度性因素
  • 第一节 君臣关系制度性因素的几个层面
  • 3.1.1 政治称谓
  • 3.1.2 权力分配
  • 3.1.3 礼制内容
  • 3.1.4 法令内容
  • 3.1.5 君臣之喻
  • 第二节 君权与中枢权力的博弈
  • 3.2.1 君主强权下的治巨方略
  • 3.2.2 中枢机构对君权的制约
  • 第四章 影响君臣关系的利益性因素
  • 第一节 君臣关系利益性因素的几个层面
  • 4.1.1 政治功名
  • 4.1.2 政治权力
  • 4.1.3 政治形势
  • 4.1.4 物质利益
  • 4.1.5 生计问题
  • 第二节 实现政治利益的方式
  • 4.2.1 无为而治的统治方式
  • 4.2.2 “武有七德,先之以安民”
  • 4.2.3 任用酷吏与刑用轻典
  • 第五章 隋朝几种特殊的君臣关系
  • 第一节 君主与前朝宗室的君臣关系
  • 5.1.1 隋与北周:篡周与尽殄之
  • 5.1.2 隋与后梁:废梁与区别之
  • 5.1.3 隋与后陈:并陈与保全之
  • 5.1.4 小结
  • 第二节 君主与周边民族的君臣关系
  • 5.2.1 君主对周边民族的统治思想与政策
  • 5.2.2 君主与周边民族之间的关系
  • 5.2.3 小结
  • 第三节 君主与皇室的君臣关系
  • 5.3.1 皇帝与皇子的关系
  • 5.3.2 皇帝与后妃的关系
  • 5.3.3 皇帝与宗亲的关系
  • 5.3.4 小结
  • 第四节 君主与“不臣者”的君臣关系
  • 第六章 文、炀二帝的用人驭臣思想及其特点
  • 第一节 文、炀二帝的用人思想
  • 6.1.1 人才为宝的思想
  • 6.1.2 德才兼备的思想
  • 6.1.3 科考选才的思想
  • 6.1.4 唯才是用的思想
  • 6.1.5 用才不疑的思想
  • 6.1.6 用人之长的思想
  • 6.1.7 育才备用的思想
  • 6.1.8 严考绩与明赏罚思想
  • 第二节 文、炀二帝的人事政策及特点
  • 6.2.1 隋文帝的关中本位与猜忌功臣
  • 6.2.2 隋炀帝的通融南北与骄矜自用
  • 第七章 对隋朝君臣关系确立与速亡的几点思考
  • 第一节 杨坚代周立隋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 7.1.1 杨坚代周立隋的过程分析
  • 7.1.2 杨坚革命集团的构成分析
  • 第二节 隋亡并非肇因于文帝
  • 7.2.1 史学界对文帝与隋亡的评价
  • 7.2.2 关于文帝时存在的矛盾分析
  • 第三节 炀帝与隋亡原因探析
  • 7.3.1 史学界对炀帝与隋亡的评价
  • 7.3.2 关于炀帝与隋亡评价的思考
  • 第四节 关于炀帝与隋朝速亡的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基本书籍
  • 二、期刊论文
  • (一) 期刊
  • (二) 论文集
  • (三) 硕士学位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隋朝君臣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