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沙柳、柠条为原料,无纺布、聚丙烯纤维为辅料,研制一种新型栽培基质——沙生灌木纤维基材。从材料的吸水性、吸湿性、水分蒸发性和保水性等方面探讨了纤维原料的单体纤维形态、材料面密度、蓬松度等因素对基材环境学特性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编织法和复合法两种生产工艺生产纤维基材的特点及产品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1 编织法纤维基材:产品的水分特性随着纤维原料分离程度提高而提高,但单体纤维长度小于 2 ㎜时其交织性能变差、生产中流失量增加,导致产品中木纤维含量低,从而影响纤维基材的环境学特性;随着材料面密度和蓬松度增大,制品的环境学特性相应提高,但考虑到产品的强度及透气性,面密度不宜超过 700 g/㎡,蓬松度不超过 50kg/m3。 2 复合法纤维基材:在面密度一定的条件下,纤维基材的吸水性、吸湿性和水分蒸发性等环境学特性随着材料厚度的增加而提高。 3 复合法纤维基材在环境学特性上优于编织法纤维基材,尤其是在吸水性、吸湿性和水分蒸发性方面。 4 纤维基材的密度、蓬松度、单体纤维形态以及生产工艺对其保水性影响不明显。在实际应用中,纤维基材阻碍了沙土中的水分向外散失,起到覆盖作用。 5 编织法生产工艺简单,便于操作,且设备投入少,产品柔软性、透气性较好,易于储藏搬运;复合法的工艺较复杂,设备投入多,产品呈块状,强度较低,易吸湿,但环境学特性较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建筑环境学》浅谈建环专业课程的讲授方法与技巧[J].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0(03)
- [2].环境学巨著《生存在环境中》国内首发[J]. 中国环境监察 2018(11)
- [3].讨论式教学法在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11)
- [4].《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研究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05)
- [5].对“建筑环境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 2014(08)
- [6].《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3)
- [7].对核类专业开设“环境学导论”课程的几点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14)
- [8].高等院校非环境学专业的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广东化工 2012(03)
- [9].充分发挥建筑环境学核心基础课程的作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8(01)
- [10].建筑环境学课实验教学的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 2008(04)
- [11].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35)
- [12].基于课程性质和特点的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 2014(06)
- [13].《建筑环境学》课程改革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10)
- [14].“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4(02)
- [15].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15)
- [16].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1(02)
- [17].“环境学导论”教学实践与思考[J]. 广东化工 2008(08)
- [18].“环境学导论”教学方法探讨[J]. 南方论刊 2008(08)
- [19].对“建筑环境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 中外企业家 2018(22)
- [20].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全生命周期?环境学评估[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05)
- [21].基于智慧课堂的高校《环境学》课程的教学设计[J]. 科技视界 2019(33)
- [22].“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探讨与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18)
- [23].建筑节能大趋势下的《建筑环境学》教学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36)
- [24].中职环境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 时代教育 2013(20)
- [25].项目式教学应用于“建筑环境学”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 2013(10)
- [26].建构主义理论对探究式研讨型教学模式的指导——以“第四纪环境学”课程为例[J]. 中国地质教育 2011(03)
- [27].国际生态/环境学研究前沿[J]. 地球科学进展 2011(12)
- [28].实施“建筑环境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05)
- [29].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环境学》教学改革探索[J]. 山东化工 2018(10)
- [30].强化实践的“建筑环境学”教学模式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