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迅速发展,不仅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而且已基本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城乡社会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围绕“农村、农民、农业”的“三农”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指出了方向,也拉开了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序幕。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这是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为下一步推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难点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农村。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要着眼于城市,而且要着眼于农村,着眼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是促进社会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城乡统筹就我国而言,指的是逐渐消除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各方面的差距,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平等和谐、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并最终实现城乡无差别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从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向现代一元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将是今后几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根据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经验,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市文明基本上固定在城市里,农村远离城市文明;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市文明普及率城加速增长趋势;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有可能达到70%左右;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接近或达到100%。近些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发展迅速,根据09年底的数据,我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46.95%,基本接近了50%的水平,在城乡矛盾日益凸显的时候,城市发展对于乡村的带动作用也开始逐渐显现。我国适时的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而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城乡统筹战略的推进必然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为农业、农村提供发展资金,只有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了,才能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条件,才能为反哺农业、带动农村发展提供经济基础。本文利用非参秩相关的方法简要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间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但两者之间的差别也说明了这两者发展方式存在着差异,城市化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但不能代替城乡统筹发展。我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不同地域环境城乡发展情况不同。只有更好的理解我国城乡发展的现状,才能提出合适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在对本领域已有成果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城乡关系发展相关理论,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阐述了城市化的概念,城乡统筹以及城乡一体化的概念,研究了如何科学合理的测度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问题,重点研究了中国城乡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中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所在,并总结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有待改进之处。其次系统的论述了国内外关于城乡关系的相关研究,并总结出了现在国内有关指标体系构造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本节的最后简要的介绍了国内外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通过美国、日本、巴西三个典型国家的城乡发展的实践可以得到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些启示,此外还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以及方法。第二部分中首先介绍了城市化、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更有助于理解城乡统筹的内涵。然后简要介绍了我国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基础,分工理论、极化理论、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理解了这些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就可以对城乡统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第三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文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相关理论和内涵的认识,构建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并对比了几种测度指标的方法,最后决定选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第四部分中首先运用之前构建的指标体系,利用全局主成分的方法研究了三年来我国各省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情况;利用相关分析得出了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关联性。最后一部分中根据全文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三点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目前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的发展可以直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第二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从而切实落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战略要求;第三进行全面的制度改革,从制度上保障城乡之间的平等地位,有了平等的地位才可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才能真正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所建构的城乡统筹发展分析框架,使我国不同区域之间城乡统筹发展的比较成为可能,对各区域正确认识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与不足、科学把握城乡统筹发展进程、有效制定城乡统筹发展方针和策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比较研究——以中部地区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05)
- [2].我国主要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研究——兼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J]. 中国名城 2019(08)
- [3].安徽省城市化发展质量时空演变及差异分析[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4].基于时序全局主成分的河南省各市区金融竞争力演化分析[J]. 江苏商论 2009(05)
- [5].新疆各地州旅游发展水平差异的综合评价[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8(01)
- [6].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11)
- [7].安徽省“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和动态演进[J]. 经济地理 2016(12)
- [8].信息化在“四化”发展中的贡献度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9].贵州省市州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J]. 地理信息世界 2019(02)
- [10].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协调性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4)
- [11].江西省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动态演化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 2008(12)
- [12].湖北省民族地区经济动态发展水平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15)
- [13].吉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异[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08)
- [14].民族地区新兴城市群人力资本价值评估[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 [15].中部崛起提出9年来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基于GPCA模型和ESDA方法[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04)
- [16].中国人才竞争力水平的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 [17].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8-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J]. 宜宾学院学报 2020(08)
- [18].公共服务与城镇化质量的关联测度[J]. 政治学研究 2016(04)
- [19].珠江三角洲巨型区域空间组织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J]. 人文地理 2014(04)
- [20].我国区域技术创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协调发展的动态演进研究[J]. 现代情报 2017(05)
- [21].江苏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动态分析及思考[J]. 南京社会科学 2013(04)
- [22].流行病疫情预测评估模型探讨[J]. 榆林学院学报 2010(02)
- [23].全局主成分法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应用——以中部地区为例[J]. 统计教育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