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新型低载钛负载型Z-N催化剂的一釜球磨法制备及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作者: 王剑峰
导师: 王立
关键词: 催化剂,低等规聚丙烯,嵌段聚丙烯,宽分布聚乙烯,乙烯,烯烃共聚物,聚合机理,聚合动力学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Ziegler-Natta(Z-N)催化剂在整个聚烯烃的工业生产中起着主导作用,虽然它的发现已有50年的历史了,但由于Z-N催化剂的复杂性及多样性,许多问题依然有待解决,例如:如何改进Z-N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调控催化剂中活性中心的种类及分布?聚合物链是如何增长的?一些特定体系的聚合动力学是如何的?等等诸多方面还不是很清楚,进一步弄清这些问题对开发具有独特结构和性能的聚烯烃材料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应用价值。 本论文发展了一种MgCl2负载的低载钛Z-N催化剂的—釜球磨法制备新工艺,成功地制备了系列MgCl2负载的低载钛Z-N催化剂:TiCl4(0.4%)/MgCl2和TiCl4(0.8%)/MgCl2。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钛含量易控、稳定性好、易于工业化生产,所得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能获得应用领域广阔的新型低等规聚丙烯。用所制得的MgCl2负载的低载钛Z-N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发现较好的聚合条件为:钛含量0.8(wt)%;聚合温度40℃;[Al]/[Ti]=40。改变聚合条件,用此催化体系成功地制得了系列新型低等规及立体嵌段聚丙烯。将所得系列新型低等规及立体嵌段聚丙烯用作沥青改性,发现所得改性沥青的主要技术指标及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同类进口产品的指标,具有明显的应用前景。 聚丙烯的微结构主要取决于Z-N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性质及其分布。本论文采用多元Flory函数分峰拟合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曲线的方法,研究了—釜球磨法制备的MgCl2负载的低载钛Z-N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种类及分布,发现该催化体系中可能存在6种不同的聚合物链增长方式。对各种不同链增长方式所产生的聚合物的分子量Mi及所占的百分比fi的模拟计算表明,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得很好,这表明体系中存在6种链增长方式是可能的。 根据所得聚合物具有低等规及立体嵌段的微结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聚丙烯增长链受具有两种能够相互转换活性位的增长方式控制的模型,其中一种活性位服从对映体活性中心控制增长机理,另一种活性位服从链末端控制增长机理,两种活性位可转换,因而交替控制整条聚合物链的增长,并推导了在该链增长方式控制下聚合物链结构的五元组分布函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釜球磨法制备的MgCl2负载的低载钛Z-N催化剂在催化丙烯聚合过程中聚合物链的增长模型,并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所得聚合物的五元组分布,发现计算值与13C-NMR实测值吻合得很好,这表明所建立的新模型是合理的。 基于—釜球磨法制备的MgCl2负载的低载钛Z-N催化体系存在6种链增长方式,考虑再活化作用,本文建立了新的动力学模型: 当t<t0时:RM(?)(k11C01+k12C02+k13C03+k14C04)Mt 当t>t0时:RM=kp1M(ρ11eλ5(t-t0)+ρ12eλ6(t-t0)+ρ13)+kp2M(ρ14eλ5(t-t0)+ρ15eλ6(t-t0)+ρ16)+kp3M(ρ17eλ7(t-t0)+ρ18eλ8(t-t0)+ρ19)+kp4M(ρ20eλ7(t-t0)+ρ21eλ8(t-t0)+ρ22) 用此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得相当好,说明此模型是合理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低等规聚丙烯
1.2.1 合成等规—无规多嵌段聚丙烯的茂金属催化体系
1.2.1.1 非桥联茂金属催化体系
1.2.1.2 非对称桥联茂金属催化体系
1.2.2 合成无规聚丙烯的茂金属催化体系
1.2.3 合成低等规聚丙烯的Z-N催化体系
1.2.3.1 载体的选择
1.2.3.2 MgCl_2载体的作用
1.2.3.3 MgCl_2载体Z-N催化剂活性中心类型及分布
1.3 宽分子暈分布聚乙烯
1.3.1 复合土催化剂法
1.3.1.1 复合茂金属催化体系
1.3.1.2 茂金属/Z-N催化剂复合体系
1.3.1.3 复合Z-N催化体系
1.3.2 复合载体法
1.3.3 其它催化体系
1.4 乙烯与α-烯烃共聚合
1.4.1 共单体效应
1.4.2 竞聚率
1.5 Z-N催化剂的制各方法
1.5.1 MgCl_2负载Z-N催化剂的制备
1.5.2 复合载体负载型Z-N催化剂的制备
1.6 聚合动力学研究
1.6.1 单活性中心模型
1.6.2 多活性中心模型
1.6.2.1 Chien模型——考虑链转移利失活反应
1.6.2.2 Hamielec模型——考虑活性中心的转化
1.6.2.3 江山模型——考虑再活化反应
1.7 聚丙烯链结构的研究
1.7.1 活性中心控制机理
1.7.2 链末端控制机理
1.7.3 双控制机理
1.8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与试剂
2.2 主要试剂的精制
2.3 载体的预处理
2.4 催化剂的制备
2.5 载体和催化剂中镁含量的测定
2.6 催化剂中钛含量的测定
2.7 催化烯烃均聚利共聚
2.8 聚合产物的表征
第三章 一釜球磨法制备低载钛Z-N催化剂及用于催化丙烯聚合的研究
3.1 一釜球磨法制备工艺
3.2 载钛量对丙烯聚合的影响
3.3 聚合温度对丙烯聚合的影响
3.4 [Al]/[Ti]比对丙烯聚合的影响
3.5 催化剂浓度对丙烯聚合的影响
3.6 载体预处理对丙烯聚合的影响
3.7 聚合产物用作沥青改性剂的试验结果
3.8 小结
第四章 一釜球磨法制备的低载钛Z-N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种类及分布的研究
4.1 所得聚丙烯的分子量及分子暈分布
4.2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分析
4.3 实验数据分析
4.3.1 聚合温度对各活性中心产生的聚合物的分布的影响
4.3.2 铝钛摩尔比对各活性中心产生的聚合物的分布的影响
4.3.3 催化剂浓度对各活性中心产生的聚合物的分布的影响
4.3.4 聚合时间对各活性中心产生的聚合物的分布的影响
4.3.5 氢气分压对各活性中心产生的聚合物的分布的影响
4.3.6 载体的预处理对各活性中心产生的聚合物的分布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低载钛Z-N催化剂所制得的聚丙烯的微结构分析及聚合动力学研究
5.1 理论发展
5.1.1 存在两种能够相互转换的活性中心的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聚合物链增长模型
5.1.1.1 Coleman模型
5.1.1.2 模型的发展
5.1.2 新型低载钛Z-N催化剂中多种链增长方式控制的聚合机理模型
5.1.2.1 新型低载钛Z-N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过程中存在的6种不同的聚合物链增长方式
5.1.2.2 新型低载钛Z-N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过程中聚合物链形成某五元组的计算
5.2 实验数据分析
5.3 丙烯聚合动力学
5.3.1 聚合动力学模型
5.3.1.1 具有2种能够相互转换活性位的增长方式的聚合动力学模型
5.3.1.2 一釜球磨法制备的MgCl_2负载的低载钛Z-N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动力学模刑
5.3.2 动力学数据模拟
5.4 小结
附录
第六章 MgCl_2/SiO_2负载的Z-N催化剂一釜球磨法制备及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
6.1 MgCl_2/SiO_2 复合载体负载的低载钛Z-N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
6.1.1 [Si]/[Mg]比的影响
6.1.2 [Al]/[Ti]比的影响
6.1.3 聚合温度的影响
6.2 催化剂绢成及聚合条件对聚乙烯分子量及分布的影响
6.2.1 [Si]/[Mg]比对聚乙烯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6.2.2 聚合温度对聚乙烯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6.3 MgCl_2/SiO_2复合载体负载的Z-N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种类及分布
6.4 小结
第七章 一釜球磨法制备的Z-N催化剂催化乙烯与α-烯烃共聚合的研究
7.1 MgCl_2负载的Z-N催化剂催化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合
7.1.1 共单体(α-烯烃)的种类对共聚合的影响
7.1.2 α-烯烃的浓度对共聚合的影响
7.2 MgCl_2/SiO_2负载的Z-N催化剂催化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合
7.2.1 共单体的种类对共聚合的影响
7.2.2 α-烯烃的浓度对共聚合的影响
7.2.3 聚合温度对共聚合的影响
7.3 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7.3.1 乙烯-己烯共聚物的微结构分析
7.3.2 乙烯-十二烯共聚物的微结构分析
7.4 小结
第八章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十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5-10
参考文献
- [1].钒基催化剂催化氧气氧化生物质制备含氧化学品的研究[D]. 鲁婷.北京化工大学2018
- [2].苯甲酸加氢制备苯甲醛二氧化铈催化剂的研究[D]. 崇明本.浙江大学2008
- [3].后过渡铁、镍金属有机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研究[D]. 王临才.浙江大学2007
- [4].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固载化催化剂[D]. 王琳.北京化工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的乙烯、1-已烯聚合体系机理研究[D]. 张乐天.浙江大学2008
- [2].掺杂载体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制备及聚丙烯分子量分布调控的研究[D]. 蒋学.浙江大学2004
- [3].新型聚苯乙烯负载茂锆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D]. 王文钦.浙江大学2005
- [4].MgCl2/SiO2复合载体催化剂用于丙烯均聚及多相共聚的研究[D]. 姜涛.北京化工大学2005
- [5].茂锆和复合载体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D]. 董晓臣.浙江大学2006
- [6].新型茂金属催化剂和载体型Z-N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烯烃聚合反应研究[D]. 徐铁齐.吉林大学2007
- [7].氯化镁负载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研究[D]. 徐人威.北京化工大学2006
- [8].内给电子体对TiCl4/MgCl2丙烯聚合催化剂性能影响研究[D]. 宋阳.北京化工大学2006
- [9].负载型钛催化剂催化乙烯—丙烯共聚合及PP/EPR反应器合金的结构性能优化[D]. 董奇.浙江大学2008
- [10].掺杂MgCl2载体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及其催化乙烯、丙烯聚合的研究[D]. 陈永平.浙江大学2007
标签:催化剂论文; 低等规聚丙烯论文; 嵌段聚丙烯论文; 宽分布聚乙烯论文; 乙烯论文; 烯烃共聚物论文; 聚合机理论文; 聚合动力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