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制定的公共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仅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有效和有序,而且也为政策监督和后期的政策评估提供了客观标准。公民网络参与作为与传统公民参与相区别的新的政治参与方式,由于其本身具有的信息技术平台而具有了更多的优越性。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在现实社会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在现实中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探索和发展。如何使公民网络参与在公共政策制定环节发挥最大的效用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网络的虚拟性、虚假性和虚伪性为现实的公民网络参与带来了困难,它虽能最大程度地反映民意,但也存在由于信息虚假所导致的非理性行为和群体性事件的危险,因此它又具有“双刃剑”的效应。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讨论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的必要性,从公共政策制定与公民网络参与在四个方面的契合点分析了参与的可行性,以及公民网络参与所具有的对政策制定的改进作用;第三部分描述了现实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现状,对参与的特点、具体形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我国公民网络参与还处在发展阶段,还需要政府的、公民的、信息技术系统的三方合力以避免网络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从不同的主体和对象出发提出积极的激励和刺激对策,以通过公民网络参与的方式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导论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一) 研究背景(二) 研究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 国外研究现状(二) 国内研究现状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一) 研究思路(二) 研究方法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一、概念界定(一) 公民参与(二) 公共政策(三) 公民网络参与二、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理论基础(一) 治理理论(二) 参与民主理论(三) 政策网络理论三、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背景(一) 知识人的兴起(二) 政治民主化浪潮的兴起(三) “公共社会”的崛起(四)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二章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可行性分析一、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必要性(一) 互联网本身的特性(二) 传统制度化参与方式存在不足(三) 公民政治参与水平提高二、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可行性(一) 网络的公共性与政策的公共性一致(二) 网络的整体性与社会的整体性一致(三) 网络的快捷性与思维的快速性一致(四) 网络的公共性与政治的民主性一致三、公民网络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改进作用(一)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向度分析(二) 公民网络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改进的作用第三章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现状和问题一、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现状(一)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特点(二)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形式二、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一) 参与主体非理性(二) 参与主体非代表性(三) 群体极化现象频发(四) 网络规范化程度低第四章 完善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对策和建议一、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一) 提升政府及其公务人员对民本意识的重视(二) 提高政府的电子政务信息意识二、公民要普遍提高公共的意识与能力(一) 加强公民公共意识(二) 增强公民公共能力三、完善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法律和制度(一) 明晰相关配套法律和政策(二) 健全法律制度和政府政策四、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一) 扩大网络覆盖率(二) 完善网络管理机制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公共政策论文; 公民参与论文; 公民网络参与论文; 政策制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