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中实施以动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

在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中实施以动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

论文摘要

词汇和语法的分裂是当前中国英语教与学的特征之一,且这一分裂已造成了诸多不良后果。而当代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对英语教学的一个新启示就是:词汇和语法要结合起来;与之对应的词块和“型式”的教学给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已有众多针对词块的理论论述和教学实验;但针对“型式”的研究主要限于理论探讨,实证研究较少。同时,动词在语法中的地位已久为人知,但其在词汇中的地位却未被系统研究过。迄今为止,动词在结合词汇和语法中所起的作用也未被探讨过。基于以上两点,笔者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笔者首先评论了国内英语教与学中词汇和语法分离的现状,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结合词汇和语法的文献,以此证明在中国英语教与学中,词汇和语法必须结合起来且能通过教授词块和“型式”来结合。此外,笔者还证明动词在英语词汇和语法中均占有特殊地位:动词能搭配大部分词性,并在传统语法中起中心作用。但是,动词一直是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重难点之一。这是由多词动词以及英汉动词用法之间的差异等造成的。语料库研究表明,动词错误占中国学习者所犯总错误的15%,句法错误占16%,且句法错误与动词的使用密切相关。此外,中介语对比分析表明,中国学习者使用的有些动词词块是不典型的甚至是错误的,有些“型式”也被用来表达错误的意义。以以上两点为理论基础,笔者提出了以动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VLGT)。这一教学法通过教授词块和“型式”来结合词汇和语法教学,并将动词作为结合词汇和语法的核心,强调教授动词词块和动词“型式”。选择教授何种词块和“型式”的标准是学习者的需要、频率、语义的可预测性、语义的宽泛度及可学性。笔者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堂教学程序和活动。它们激励学习者观察、分析语言,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指导其自主学习。通过实证研究,以动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的效果得到了验证。实验在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专升本大三学生的综合英语课程中实施,为期一个学期。两个完整的班级被随机指定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接受以动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控制组则用传统教学法教学。以动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主要包括以下教学活动:(1)通过意识增强活动来增强学生对词块和“型式”的意识;(2)教授动词的典型词块和典型“型式”;(3)把其他词汇放在动词词块或动词“型式”中教授;(4)通过分析句中主要动词词块和动词“型式”的语法功能来促进对句子的理解。本实验的基本假设是:以动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一基本假设可分成三个子假设:(1)以动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能增强学习者作文的地道性。这表现在学习者作文中运用的词块个数和作文字数的比例上。(2)以动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能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这反映在学习者的作文分数上。(3)以动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能增强学习者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改进其学习英语词汇的方法。这能从调查问卷“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的结果中反映出来。本文通过写作测试和调查问卷来获取数据。所有数据输入SPSS15.0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解释性统计分析。数据结果表明:以动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能有效增强英语专业专升本学生写作的地道性,大大提高其写作能力,并能增强其学习英语的信心。但它并未改进学习者学习词汇的方法。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较低且参差不齐;(2)实验对象是成年学习者,较难克服固有观念或改变原有学习方法;(3)以动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中的某些任务过于困难或包含过多词汇。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in Chinese
  • Abstract in English
  • Abbreviations
  • 1.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to the research
  • 1.1.1 The separation of lexis from grammar in China's TEFL
  • 1.1.2 The separation of lexis from grammar in China's EFL learning
  • 1.1.3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separation of lexis from grammar
  • 1.2 Purposes, organiz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2. Theoretical Bases
  • 2.1 Literary review on the combination of lexis and grammar
  • 2.1.1 The combination of lexis and grammar
  • 2.1.2 Chunks—where lexis and grammar teaching meet
  • 2.1.3 Patterns—what puts collocations further
  • 2.2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chunks and patterns
  • 2.2.1 The criteria of choosing chunks and patterns
  • 2.2.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the Lexical Approach
  • 2.2.3 Pattern teaching
  • 2.2.4 C-R activities
  • 2.3 The central role of verbs in combining lexis and grammar teaching
  • 2.3.1 Theoretical reasons
  • 2.3.1.1 The role of verbs in lexis
  • 2.3.1.2 The role of verbs in grammar
  • 2.3.2 Practical reasons
  • 2.3.2.1 Verbs as one of the key points in China's EFL Learning
  • 2.3.2.2 Present learning of verbs in China
  • 3. Verb-centered Lexical-Grammatical Teaching
  • 3.1 Definition and clarification
  • 3.2 Teaching design
  • 3.2.1 Objectives
  • 3.2.2 Principles
  • 3.2.3 Procedures
  • 4. Teaching EMU in China with VLGT
  • 4.1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
  • 4.2 Experiment design
  • 4.2.1 Hypotheses
  • 4.2.2 Participants
  • 4.2.2.1 Subjects
  • 4.2.2.2 Instructors
  • 4.2.3 Teaching materials
  • 4.2.4 Teaching methodology
  • 4.2.4.1 Procedures of VLGT
  • 4.2.4.2 Further exposition of VLGT
  • 4.3 Evaluation Instruments
  • 4.3.1 Design of the writing task
  • 4.3.2 Design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 4.4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 4.4.1 Data collection
  • 4.4.1.1 Data collection of the writing task
  • 4.4.1.2 Data collect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 4.4.2 Data analysis
  • 4.4.2.1 Data analysis of the writing task
  • 4.4.2.2 Data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 4.5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5.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1 Raw Scores of Placement Test
  • Appendix 2 Raw Data of the Compositions
  • Appendix 3 Descriptives of the Compositions
  • Appendix 4 Questionnaire Survey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泛义动词“弄”的用法分析[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02)
    • [2].英汉存现动词事件类型、语法体和存现构式互动关系的比较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01)
    • [3].动词语义与论元结构的二语习得[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0(01)
    • [4].武汉,春天里的一枚动词[J]. 金融博览 2020(03)
    • [5].跨语言视角下动词复制结构的句法推导[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03)
    • [6].从致使动词到目的连词——海外华语中“俾”字句的来源及演变[J]. 语言科学 2020(03)
    • [7].类型学视野下的朝鲜语多动词结构研究[J]. 民族语文 2020(03)
    • [8].白山方言动词特殊小类探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09)
    • [9].从动词的角度分析“V+了”中“了”的语法意义[J]. 才智 2019(02)
    • [10].藏语动词形态变化的还原研究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28)
    • [11].试论形式动词、代动词和泛义动词[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1)
    • [12].俄语反身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结构阐释[J].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04)
    • [13].探析补助动词“しまう”的用法转变——以江户时代到明治末期为主[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12)
    • [14].试论形式动词“造成”及其词汇化[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6)
    • [15].东北方言中泛义动词探析[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04)
    • [16].位置变化动词与结果副词共起条件及动因分析[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7(01)
    • [17].转述动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交际 2017(02)
    • [18].论“通顺”为感官动词翻译的主导策略[J]. 外文研究 2016(03)
    • [19].英语提升动词与控制动词的句法差异[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0].动词隐喻的多学科研究前沿[J]. 现代外语 2017(05)
    • [21].形式动词的共性特征与个体差异[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2].瞬间动作动词的确定和语义语法特征[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3].动词“给”对“与”的替换[J]. 殷都学刊 2016(02)
    • [24].汉译日中复合动词常见偏误分析[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01)
    • [25].与“自己”搭配动词的分类及语义指向[J]. 大众文艺 2015(03)
    • [26].转述动词研究[J]. 科技资讯 2015(04)
    • [27].概念框架下毁灭类动词的变式分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03)
    • [28].自他对应动词“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研究[J]. 商洛学院学报 2015(03)
    • [29].春天是一个动词[J]. 兴趣阅读 2019(Z6)
    • [30].关于上古汉语给予动词的探讨[J]. 中华辞赋 2019(10)

    标签:;  ;  ;  

    在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中实施以动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