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及目的:Ⅲ型前列腺炎在四种类型前列腺炎中最为常见,但是它的流行病学尚不明朗,它的标准治疗方案尚不明确。通过传统的前列腺组织活检、尿及前列腺液培养常常找不到致病的细菌性病原体。更令人困惑的是Ⅲ型前列腺炎在临床上在经常存在炎症或炎症标记物,而且抗感染治疗对于Ⅲ型前列腺炎时常有效。2008年周等在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检测出了纳米细菌,这就提示纳米细菌感染有可能是Ⅲ型前列腺炎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而且抗纳米细菌治疗有可能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有效手段之一。在人体中发现纳米细菌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纳米细菌极其微小(50-200纳米)。现代研究发现纳米细菌在中性PH值浓度下具有特殊的矿化作用。目前已经可以在62.5%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检测出了纳米细菌。主要是因为纳米细菌通过尿液代谢,当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尿液返流,纳米细菌可以随之进入前列腺的腺泡和腺管,从而引起炎症的产生。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抗纳米细菌治疗是四环素+EDTA组合。研究发现只有盐酸四环素在治疗剂量下既能在纳米细菌外壳上沉积,又可以穿透纳米细菌钙化外壳发挥作用,又能抑制其钙化。EDTA虽然不能直接对纳米细菌产生抑菌作用,但是它具有显著的螯合纳米细菌钙化外壳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的抗纳米细菌疗法的主要原理是先通过EDTA螯合纳米细菌周围坚固的矿化外壳,再通过四环素的抑菌作用彻底消除纳米细菌感染。本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纳米细菌感染致Ⅲ型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对以四环素+EDTA组合的抗纳米细菌疗法在治疗纳米细菌感染致Ⅲ型前列腺炎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本试验采用自身对照的临床实验研究方法,对108例纳米细菌所致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进行抗纳米细菌治疗(主要由四环素+EDTA等药物组成)。经过为期3个月的临床治疗,动态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的NHI-CPSI评分情况(包括疼痛、生活质量及排尿症状评分)、前列腺液纳米细菌鉴定及前列腺液常规。疗效判断标准如下:显效:CPSI总分下降50%以上,前列腺液纳米细菌鉴定阴性者。好转:CPSI总分下降50%以上,前列腺液纳米细菌鉴定阳性或CPSI总分下降25%-50%,前列腺液纳米细菌鉴定阴性者。效果不明显或无效:其余前列腺液纳米细菌鉴定阳性及CPSI总分下降小于25%者。主要结果:经过为期3个月的治疗,共有102人完成整个疗程,6人失随访。102例患者在疗程结束时的CPSI总评分平均为16.71±1.95,明显低于治疗前34.54±3.17。其中疼痛评分为:治疗前15.30±1.97,治疗后7.22±1.08,;排尿评分为:治疗前8.22±1.14,治疗后3.10±0.97;生活质量评分为:治疗前11.04±0.86,治疗后6.41±0.96。四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按照治疗评判标准显效的有58人,占完成治疗总人数的56.8%,好转的有44人,占完成治疗总人数的43.2%,共有71名患者纳米细菌鉴定恢复阴性,卵磷脂小体自1.61±0.611上升至3.29±0.537。CPSI总分值下降数均大于25%。本组患者对治疗耐受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及展望:1、通过临床症状、前列腺液常规、培养+纳米细菌鉴定及NIH-CPSI评分的方法诊断纳米细菌感染所致的Ⅲ型前列腺炎切实可行。2、以盐酸四环素+EDTA为主要药物的抗纳米细菌疗法对治疗由纳米细菌感染所致的Ⅲ型前列腺炎效果确切。3、以盐酸四环素+EDTA为主要药物的抗纳米细菌疗法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