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矮花叶病抗性的分子机理研究

玉米矮花叶病抗性的分子机理研究

论文题目: 玉米矮花叶病抗性的分子机理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作者: 刘小红

导师: 荣廷昭,李晚忱,谭振波

关键词: 玉米,玉米矮花叶病毒,重组自交系,外壳蛋白,转化

文献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上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玉米病毒性病害,而且已对玉米产区的感病品种造成严重减产。由于玉米矮花叶病主要由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所以要想通过施用农药的方式防治玉米矮花叶病很困难。其中A、B和KS1株系是影响美国、欧洲玉米生产的主要病毒株系,而在我国玉米产区造成危害的主要是B株系。在玉米矮花叶病的防治中,抗病品种的培育是防治玉米矮花叶病的有效途径。开展玉米矮花叶病抗性的分子机理研究,为有效培育抗病品种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作者从玉米矮花叶病抗性QTL作图和MDMV CP(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外壳蛋白基因)转基因玉米对矮花叶病抗性表现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迄今取得的进展如下: 1、利用Mo17(高感玉米矮花叶病)×黄早四(高抗玉米矮花叶病)组建了F9重组自交系群体,共239系; 2、从370对SSR(简单重复序列)引物中筛选出103对用于构建SSR分子标记连锁图。所构建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455.4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4.1cM,该连锁图谱与IBM群体所作图谱基本一致,能满足QTL(数量性状位点)定位对图谱的要求; 3、利用摩擦接种法对239份重组自交系和亲本进行了接MDMV-B(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鉴定,以病情指数作统计指标。结果显示玉米矮花叶病病情指数在RIL群体间的变幅为0~100%,变异系数为62.19%;从RIL群体病情指数的次数分布图来看能区分出两个明显的峰,说明玉米对矮花叶病的抗性可能存在主基因控制; 4、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抗玉米矮花叶病的QTL进行了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在第6染色体定位到两主效QTL(Qmdmvla和Qmdmvlb),与其连锁的SSR标记分别为Umc1753、Ylssr,相应LOD值分别为58.41、45.12,加性效应分别为-37.19%、-37.14%;决定系数分别为75.43%、75.23%; 5、利用RT-PCR法克隆了MDMV CP基因(GeneBank accession number:AF540989),测序结果表明该克隆片段全长为920bp,编码219个氨基酸。通过与

论文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前言

1 数量遗传研究概况

1.1 数量性状的特点

1.2 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

1.2.1 遗传标记选择

1.2.2 亲本选配原则

1.2.3 作图群体选择

1.2.4 QTL定位方法

2 玉米矮花叶病概况

2.1 分布及危害

2.1.1 分布

2.1.2 危害

2.2 症状及寄主范围

2.2.1 症状

2.2.2 寄主范围

2.3 病毒株系及其归属

2.4 病毒传播

2.4.1 汁液机械传播

2.4.2 种子传播

2.4.3 蚜虫传播

3 玉米矮花叶病毒基因组及侵染机理

3.1 玉米矮花叶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功能

3.2 玉米矮花叶病毒侵染宿主的分子机理

4 抗玉米矮花叶病QTL定位研究进展

4.1 抗玉米矮花叶病QTL定位研究的提出

4.2 国内外抗玉米矮花叶病QTL定位研究现状

5 抗矮花叶病毒基因工程研究概况

5.1 抗矮花叶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5.2 转外壳蛋白基因提高抗病性的的分子机理

6 本论文立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总体设计

6.1 立题依据

6.2 研究目的

6.3 总体设计

6.3.1 抗玉米矮花叶病的QTL定位研究

6.3.2 抗玉米矮花叶病的转基因研究

第二部分 玉米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抗玉米矮花叶病QTL定位

1 材料与方法

1.1 RIL群体构建

1.2 RIL群体对玉米矮花叶病毒抗性的鉴定

1.3 SSR分析

1.3.1 DNA提取

1.3.2 SSR引物的选取及PCR反应体系

1.3.3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1.3.4 基因型记录

1.4 SSR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

1.5 QTL定位及效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情指数在亲本及RIL群体中的表现

2.2 SSR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

2.2.1 SSR引物多态性筛选及群体分析

2.2.2 分子标记连锁图谱构建

2.3 QTL定位分析

3 讨论

3.1 构建图谱时应考虑的问题

3.1.1 亲本选择

3.1.2 分离群体选择

3.1.3 电泳系统选择

3.1.4 偏分离现象处理

3.1.5 图谱对QTL定位的适用性

3.2 QTL定位结果与以前定位结果比较

3.3 抗性QTL对玉米矮花叶病抗性的分子机理

3.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4 结论

第三部分 MDMV CP基因的克隆及转基因玉米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玉米材料

1.1.2 MDMV CP基因的克隆

1.1.3 表达载体构建所用基因及原始质粒

1.2 试验方法

1.2.1 MDMV CP基因的克隆

1.2.2 表达载体的构建

1.2.3 MDMV CP基因的转化

1.2.4 转基因玉米植株后代的分子鉴定

1.2.5 转基因玉米植株后代的接病毒表型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MDMV CP基因的克隆

2.2 表达载体的构建

2.3 基因枪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2.4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鉴定

2.5 转MDMV CP基因玉米对矮花叶病毒的抗性鉴定

3 讨论

3.1 玉米的遗传转化

3.1.1 受体材料的选择

3.1.2 基因枪转化体系

3.2 转基因植株后代的抗性分析

3.3 玉米矮花叶病抗性分子机理分析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发布时间: 2005-10-27

参考文献

  • [1].玉米C型胞质不育恢复基因及玉米矮花叶病抗病基因定位[D]. 汤继华.华中农业大学2001

相关论文

  • [1].玉米抗矮花叶病遗传分析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D]. 王振华.东北农业大学2002
  • [2].玉米耐旱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 高世斌.四川农业大学2004
  • [3].玉米纹枯病抗源筛选、抗性QTL定位及其应用研究[D]. 杨华.四川农业大学2004
  • [4].玉米抗丝黑穗病遗传分析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D]. 高树仁.吉林大学2005
  • [5].玉米遗传图谱构建和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玉米的研究[D]. 张永生.山东大学2005
  • [6].玉米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构建及两种供氮水平下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分析[D]. 郑祖平.四川农业大学2004
  • [7].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数量遗传研究及玉米铝离子胁迫的基因差异表达研究[D]. 汤华.华中农业大学2005
  • [8].玉米耐旱QTL定位和遗传分析[D]. 肖炎农.华中农业大学2005
  • [9].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苗期根系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及差异表达EST定位[D]. 鞠传丽.中国农业大学2005
  • [10].玉米全基因组抗病侯选基因的克隆和定位[D]. 肖文开.中国农业大学2005

标签:;  ;  ;  ;  ;  

玉米矮花叶病抗性的分子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