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铁路枢纽编组站扩能改建研究

昆明铁路枢纽编组站扩能改建研究

论文摘要

铁路枢纽是铁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除办理有关车站的列车运转、技术作业和客货业务之外,又是车站车流交换、调整列车运行和供应运输动力的重要据点。编组站作为铁路枢纽内重要的运输设备,其规划与设备规模是否合理、办理能力是否适应路网客货运输需求,对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确保路网的安全、畅通、加快机车车辆的周转、缩短货物送达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铁路运输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规划相结合,针对昆明枢纽内编组站能力不足的问题,对编组站扩能改造方案及站型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论文首先综合分析了昆明枢纽现状、存在问题、车流特点、城市规划、枢纽总图规划及昆明东编组站概况。并根据昆明铁路枢纽在路网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结合枢纽总图规划,通过对多种预测方法的优缺点分析,采用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昆明铁路枢纽客货运量。2.根据昆明东办理车流的不均衡性,论文采用基于不均衡车流的编组站能力计算方法计算昆明东编组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以求真实反映编组站实际工作状况,从而找出车站存在的薄弱环节。3.在分析了铁路编组站扩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原则等相关问题后,立足昆明枢纽总图格局,从运输组织和技术组织两方面提出编组站扩能方案。通过对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优缺点分析和建立AHP-模糊评价模型,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比选出最优扩能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编组站站型进行研究,确定最终扩能改建方案。最后计算改建后编组站站作业能力,结果表明此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昆明铁路枢纽及枢纽周边地区概况
  • 2.1 昆明铁路枢纽地区概况及城市总体规划
  • 2.1.1 昆明铁路枢纽地区经济概况
  • 2.1.2 昆明铁路枢纽地区交通状况
  • 2.1.3 昆明铁路枢纽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
  • 2.2 昆明铁路枢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2.1 昆明铁路枢纽内衔接线路的主要概况
  • 2.2.2 昆明铁路枢纽主要站段及设备现状
  • 2.2.3 昆明铁路枢纽车流分析
  • 2.2.4 昆明铁路枢纽存在的问题
  • 2.3 昆明枢纽总图规划及规划年度内枢纽运量预测分析
  • 2.3.1 昆明铁路枢纽总图规划
  • 2.3.2 运量预测方法
  • 2.3.3 基于滑动平均法的灰预测模型
  • 2.3.4 昆明铁路枢纽运量预测结果
  • 2.3.5 规划年度内枢纽办理车流分析
  • 2.4 昆明东编组站设备概况及办理车流分析
  • 2.4.1 昆明东编组站设备概况
  • 2.4.2 昆明东编组站办理车流分析
  • 2.5 小结
  • 第3章 昆明东编组站能力分析
  • 3.1 编组站车列作业排队服务系统
  • 3.2 编组站能力确定
  • 3.2.1 基于不均衡的编组站咽喉道岔通过能力
  • 3.2.2 基于不均衡的编组站到发线通过能力
  • 3.2.3 基于不均衡的编组站改编能力
  • 3.2.4 编组站最终办理能力
  • 3.3 昆明东编组站能力分析
  • 3.3.1 基于不均衡的昆明东咽喉道岔通过能力计算
  • 3.3.2 基于不均衡的昆明东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 3.3.3 基于不均衡的昆明东改编能力计算
  • 3.3.4 昆明东编组站最终办理能力
  • 3.4 昆明东编组站存在的问题
  • 3.5 小结
  • 第4章 昆明铁路枢纽编组站扩能方案研究
  • 4.1 加强铁路枢纽编组站能力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 4.1.1 采用技术组织措施和协调各种设备的能力
  • 4.1.2 采用技术改造措施提高编组站能力
  • 4.1.3 枢纽编组站扩能的一般原则
  • 4.2 昆明东编组站车流预测分析
  • 4.3 利用现有设备对昆明东编组站扩能的方案
  • 4.3.1 解决存在的交叉措施
  • 4.3.2 解决通过能力低的措施
  • 4.3.3 解决驼峰解体能力低的措施
  • 4.3.4 解决尾部编组能力低的措施
  • 4.3.5 加强运输组织
  • 4.3.6 方案优缺点分析
  • 4.5 技术改建昆明枢纽编组站的方案
  • 4.5.1 分散设置编组站方案
  • 4.5.2 集中扩建昆明东编组站的方案
  • 4.5.3 新建编组站方案
  • 4.5.4 方案优缺点分析
  • 4.6 昆明东编组站扩能改建方案比选
  • 4.6.1 AHP—模糊综合评价
  • 4.6.2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权重
  • 4.6.3 模糊综合评价
  • 4.6.4 昆明东编组站扩能方案比选的AHP—模糊综合评价
  • 4.7 昆明东编组站站型分析
  • 4.7.1 单向或双向调车系统的选择
  • 4.7.2 双向编组站站型的选择
  • 4.8 昆明东编组站扩能改建后能力适应性分析
  • 4.9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阜阳编组站[J]. 国土绿化 2018(01)
    • [2].编组站接发列车作业语音写实系统设计[J]. 铁道货运 2016(12)
    • [3].编组站减速顶维修标准化作业调研报告[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6(04)
    • [4].编组站生产设备安全评价的探讨[J]. 上海铁道科技 2016(04)
    • [5].芜湖东编组站过渡开通场间结合设计方案[J]. 铁道通信信号 2017(07)
    • [6].编组站作业安全质量控制实践[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S2)
    • [7].编组站停车器自动控制开通方案[J]. 铁道通信信号 2016(12)
    • [8].多方向编组站设计配置的研究[J]. 科技传播 2014(05)
    • [9].编组站运输能力自动计算系统的研究[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4(05)
    • [10].阜阳北编组站改扩建方案探讨[J]. 铁道货运 2014(10)
    • [11].成都北编组站站场设计[J]. 高速铁路技术 2013(01)
    • [12].合肥东编组站改扩建方案探讨[J]. 铁道货运 2013(09)
    • [13].成都北编组站工程[J]. 土木工程学报 2010(11)
    • [14].武汉北编组站正式开通运营[J]. 铁道货运 2009(06)
    • [15].应用模糊聚类法对我国大型区域编组站布局的研究[J]. 甘肃科技 2011(07)
    • [16].中国铁路货运网编组站布局特性[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1(03)
    • [17].数字拼接墙系统在武汉北编组站监控调度中心的应用[J]. 中国铁路 2010(11)
    • [18].编组站作业系统堵塞的时空特征研究[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8(04)
    • [19].武汉北编组站中时延长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铁道货运 2016(04)
    • [20].编组站综合自动化后评估[J]. 中国铁路 2013(12)
    • [21].编组站布局规划与铁路车流组织联合优化双层规划模型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2(10)
    • [22].关于新时期铁路编组站设计[J]. 铁道经济研究 2011(01)
    • [23].兰州北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1(06)
    • [24].万家码头编组站有线通信设计[J]. 河北企业 2010(06)
    • [25].新建石家庄南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方案研究[J]. 铁道通信信号 2010(08)
    • [26].天津南仓编组站斜拉桥荷载试验研究[J]. 天津建设科技 2010(06)
    • [27].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基本原则探讨[J]. 中国铁路 2010(09)
    • [28].微振动激励作用下编组站镜架对光束指向的影响[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05)
    • [29].编组站外勤移动系统设计与实现[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8(10)
    • [30].有关编组站驼峰线路加固的施工工艺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10)

    标签:;  ;  ;  ;  ;  

    昆明铁路枢纽编组站扩能改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