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量电灼治疗汗管瘤临床及美容疗效的初步研究

低能量电灼治疗汗管瘤临床及美容疗效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及目的汗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向小汗腺表皮内导管(末端汗管)分化的良性肿瘤。女性多见,好发于暴露部位特别是眼周,常影响容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发生于眼周的汗管瘤,有美容治疗要求的患者也日渐增多。目前临床治疗汗管瘤的方法较多,如局部外用1%阿托品或维A酸、中药内服、切除、冷冻、化学剥脱、皮肤磨削、射频、微波、CO2激光、氩激光、Nd:YAG-KTP激光、饵激光、点阵激光、高频电以及联合治疗等,但普遍存在瘤体残留、疤痕形成及术后色素沉着等问题。虽然使用不同的设备治疗,上述三种副作用可能不会同时出现,但往往由于设备的局限或术者对治疗终点的判断掌握不够准确,最终的治疗效果往往难以让患者满意。即便是目前较少有疤痕形成及术后炎症性色素沉着副作用的点阵激光,因为每次手术易出现瘤体残留而需要多次手术,这样也就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而汗管瘤患者或美容消费者的心理,大都希望能够通过承受最小的痛苦、花费相对较低的费用、用最简单的方法获得最大美容回报。我们利用改良过的高频电灼治疗仪治疗眼周汗管瘤,希望能够通过一次手术及术后处理,达到美容效果,即解决目前汗管瘤临床常见的三大问题:疤痕、瘤体残留及色素沉着。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套包括麻醉、手术方式、仪器设备和治疗技术选择、术中治疗终点判断及术后处理五个方面较完整、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我院门诊能够完成术后随访的11例汗管瘤病例。全部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27.09±9.74岁,初始发病时间:14.50±1.61岁;皮肤类型:Ⅲ型5例、Ⅳ型6例;共有皮损343个,按皮损直径大小分为三个组,其中直径小于1mm者84个、大于3mm者46个、大于1mm小于3mm者213个;每位患者皮损数目的中位数为32,三组不同大小皮损数目的中位数:D<1mm的皮损,M=7;1mm<D<3mm的皮损,M=17;>3mm的皮损,M=0。所有患者术前未接受其它任何形式的治疗。2.诊断依据所有患者均符合由张学军主编的第七版《皮肤性病学》教材汗管瘤诊断标准。大部分表现为眼周的散在或密集分布的1-3mm大小的淡黄色丘疹,部分为密集丘疹融合成的小斑块,丘疹之间的界限不清。3.仪器设备手术采用桂林立康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LK-3型高频电灼治疗仪,电极改为针尖曲率尽可能大的美容针灸针(规格为19um×13mm)。治疗是用短火输出模式,输出电压为该设备的最低输出电压(1v)。照相选用富士数码相机(S2000HD、日本富士公司、越南制造),分别保存面部微距及患处局部超微数码相片。照明使用普通无影照明灯。4.治疗技术麻醉使用表皮下局麻技术。使用1ml一次性注射器,局麻药物为2%的利多卡因,单个皮损的注射量约0.1ml左右。高频电治疗时使用电灼技术。5.对手术者的要求熟悉眼周显微解剖,包括生理及病理两方面,同时要熟悉正常及异常组织的物理性状(颜色及质地)。6.手术步骤①无影灯照明手术区域。②75%酒精消毒手术区域皮肤。③使用l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适量2%的利多卡因,对目标皮损实施表皮下局麻,注射量约O.1ml左右。④开启高频电灼治疗仪电源开关,选用短火输出模式,将输出电压调至最低1v。⑤手持笔式治疗头,以电灼方式气化或炭化瘤体上方的表皮,使用蘸有利多卡因的湿棉签擦拭干净炭化表皮组织,露出质地均匀白色或淡白色真皮内瘤体,再逐一分次清除瘤体直至淡白色瘤体组织全部消失。⑥术后使用含有原花青素及银离子的喷剂外敷2-3天,尽量保持敷料湿润,每隔30~60分钟喷洒一次药水,痂皮脱落之前避免蘸水。7.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由平均数(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表示,分别对.一般资料、单个疗程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医、患满意度评分作统计学描述;脱痂时间、疤痕及色泽恢复时间与不同大小皮损的关系,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ANOVA)。 Levene法检验方差齐性。方差齐则采用Fisher法进行方差分析,LSD法进行多重比较;方差不齐采用近似F检验Welch或Brown-Forsythe法进行方差分析,Dunnett’ s T3法进行多重比较:多重比较医患在三个不同时间点的满意度得分分析,采用多样本的秩和检验。结果1.一般资料实施手术批次的中位数为3。分别在脱痂后、术后一个月左右及2~3三个时间段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最长观察时间为9个月,最短3个月。2.单个疗程治疗效果主要观察术后不同患者的结痂时间、三组不同大小皮损的脱痂时间以及暂时性凹陷性疤痕平复及色泽恢复时间三个方面。平均结痂时间:2.55±0.52;平均脱痂时间:D<1mm=6.17±0.75,1mm<D<3mm=7.82±0.87、>3mm=9.40±0.89;暂时性凹陷性疤痕平复及色泽恢复平均时间:D<1mm=32.50±4.64.1mm3mm=64.91±5.82、>3mm=95.20±5.63。脱痂时间、暂时性凹陷性疤痕平复及色泽恢复时间与三组不同大小皮损关系统计结果如下:One—way ANOVA对三组不同大小皮损的脱痂时间均数进行多重比较,D<lmm组与lmm<D<3mm组,P=0.001, D<4mm组与D>3mm组P=0.000,4mm<D<3mm组与D>3mm组,P=0.010提示三个对比组的脱痂时间均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两组均数差(I-J)值及脱痂时间均数:<lmm=6.17、1mm 3mm=7.82.>3mm=9.40,可知皮损直径越小,越早脱痂,皮损直径越大,越迟脱痂。同样One—way ANOV对三组不同大小皮损的暂时性凹陷性疤痕平复及色泽恢复时间均数进行Post Hoc, D<1mm组与lmm<D<3mm组,P=0.000; D<lmm组与D>3mm组P=0.000; lmm<D<3mm组与D>3mm组,P=0.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个对比组的疤痕平复及色泽恢复时间均有显著差异。根据两组均数差(I-J)值及疤痕及色泽恢复时间均数:D<1mm=32.50、1mm3mm=64.91、>3mm=95.20,可知皮损直径越小,一个月左右就可平复疤痕及恢复色泽,皮损直径越大,疤痕平复及色泽恢复越迟,一般1mm<D<3mm的皮损需要2个月左右、>3mm的则要三个月左右。3.术后医患满意度脱痂后、术后1个月、术后2~3个月三个随访观察点患者的满意得分中位数分别为:3、3、4;术者的满意度得分中位数分别为:3、3、5。分别对医患满意度得分作多个相关样本的Friedman非参数检验及中位数线图分析。患者满意度得分多个相关样本的Friedman非参数检验结果为:X2=17.176P=0.000,可见三个随访点的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患者在脱痂后、术后1月、术后2-3个月三个随访点满意度得分平均秩次:psl=1.27<ps2=1.91<ps3=2.82,表明随着时间推移,患者满意度逐渐提高,ps2-ps1=0.64<ps3-ps2=0.91,提示脱痂后到术后1月这一时间段,患者满意度提高不如术后1月到术后2-3个月这一时间段明显。术者满意度得分多个相关样本的Friedman非参数检验:X2=18.000P=0.000,可见三个随访点的满意度有显著差异,结合术者在脱痂后、术后1月、术后2-3个月三个随访点满意度平均秩次:dsl=1.59<ds2=1.59<ds3=2.82,ds2-ds1=0<ds3一ds2=1.23,表明脱痂后到术后1月这一时间段,术者满意度变化不明显,术后1月到术后2-3个月这一时间段,术者满意度提高明显。中位数线图示:术者、病友的满意度得分在脱痂后、术后1个月这两个随访时间点一致,均为3,而第三个随访点患者为4,术者为5。说明脱痂后到术后1月这一时间段,满意度无明显变化,术后1月到术后2-3个月这一时间段,医患者满意度均有提高。4临床观察通过对三例汗管瘤患者(其中两例长达9个月),术前同术后随访期间不同时间观察点的照片对比分析发现,由专人固定实施的、经过一次低能量微针电灼手术,大部分瘤体已被完全清除,未遗留疤痕及色素沉着,皮纹及肤色恢复理想。结论1.通过对一般资料的分析,可以初步认为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从美容角度考虑有研究及市场价值。2.通过对单个疗程治疗效果分析,可以初步认为经我们这套方案治疗的患者脱痂时间、暂时性凹陷性疤痕平复及色泽恢复时间与皮损大小有关。3通过医患满意度分析初步可以认为创面皮肤恢复效果与时间也有关系,约经3个月左右创面皮肤外观可接近正常。4.通过临床术前及术后照片对照,可以认为此套治疗方案可以基本解决汗管瘤治疗临床常见的三大问题:疤痕、瘤体残留、色素沉着.5综上所述,可以初步认为:围绕治疗终点设计的,包括麻醉、手术方式、仪器设备、治疗技术选择、术中治疗终点判断及术后处理五个方面,并且体现在标题当中的治疗方案,可以满足汗管瘤患者的美容需求、手术者的美容治疗目的且有效、实用、易于推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体会及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学习期间的成果
  • 致谢
  • 统计合格证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年龄对电解法治疗眼睑型汗管瘤效果的影响及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08)
    • [2].汗管瘤的光电治疗进展[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8(03)
    • [3].汗管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征研究[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8(04)
    • [4].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超高频皮肤整形手术仪治疗女性外阴部汗管瘤的临床疗效[J]. 海峡药学 2017(08)
    • [5].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汗管瘤的疗效观察[J]. 应用激光 2014(06)
    • [6].妊娠后泛发性汗管瘤1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08)
    • [7].眼睑型汗管瘤电解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的影响因素[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06)
    • [8].泛发性汗管瘤1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10)
    • [9].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治疗面部汗管瘤16例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0)
    • [10].电解治疗汗管瘤的临床研究[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01)
    • [11].ND:YAG532nm激光治疗汗管瘤48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6)
    • [12].泛发性发疹型汗管瘤一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03)
    • [13].粟丘疹样汗管瘤1例[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7(06)
    • [14].阴茎汗管瘤[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8(01)
    • [15].泛发性发疹型汗管瘤2例并文献复习[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12)
    • [16].女阴汗管瘤三例报告[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S5)
    • [17].点阵激光治疗汗管瘤63例疗效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05)
    • [18].发疹型汗管瘤1例[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9(01)
    • [19].阴囊汗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J]. 智慧健康 2019(10)
    • [20].眼周汗管瘤的激光治疗进展[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8(04)
    • [21].发疹型汗管瘤误诊1例[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58)
    • [22].高能脉冲激光治疗睑黄瘤和汗管瘤疗效观察[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04)
    • [23].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汗管瘤疗效及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31)
    • [24].泛发性发疹型汗管瘤1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9(06)
    • [25].面部汗管瘤美容手术中麻醉方式及效果观察[J]. 皮肤病与性病 2018(05)
    • [26].发疹型汗管瘤2例报道[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05)
    • [27].乳腺乳头部汗管瘤样腺瘤1例分析[J]. 肿瘤防治研究 2011(02)
    • [28].发疹型汗管瘤1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11)
    • [29].点阵激光治疗眼周汗管瘤临床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80)
    • [30].发疹型汗管瘤及其家系调查[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0(07)

    标签:;  ;  ;  ;  ;  ;  ;  ;  ;  ;  ;  

    低能量电灼治疗汗管瘤临床及美容疗效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