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在对宋代所有中秋词进行数量统计、题材分析的基础上,从“宋代”、“中秋”和“词”三方面着手,立足于“中秋”和“宋词”两大理论体系,将中秋节日内涵与词的本体作一个交叉。目前首次对宋代的中秋词创作进行系统地研究,包括节日内涵、断代特点和文体特征。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探讨中秋节的民俗学意义及其在宋代的繁荣。通过史料的搜集分析了中秋节日的起源及其在宋代以前的发展,继而论述了宋代中秋节的正式确立以及两宋时期经济发展对中秋词繁荣产生的作用。第二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宋代中秋词创作的背景及这些背景在中秋词中的体现。分析了文学背景:唐宋时代中秋文学的创作概况;思想背景:宋代儒、释、道思想的结合;心理背景:市民精神的勃兴和士大夫情怀的彰显。第三章论述了苏轼的月词对宋代中秋词创作模式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团圆主题在中秋文学中的发展与成熟,然后分析苏轼两首著名月词《水调歌头》和《念奴娇》在题材和体裁两方面对宋代中秋词创作的影响。第四章论述中秋在宋词中的审美特征和表达效果,分为四个方面:中秋节位于秋之中、月之中;“月”意象在宋词中的审美;无月之中秋;中秋月的伴侣:嫦娥与桂花。第五章论述词体作为中秋内涵载体的独特功效。探讨了词体文学先天的宴会功能以及从娱宾遣兴到自娱自遣的发展轨迹对宋代中秋词创作的影响,还有词的特殊形式所带来的特殊表达效果,以指出中秋词区别于中秋诗的特征。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秋词二首[J]. 河南电力 2018(08)
- [2].秋词[J]. 河北水利 2018(10)
- [3].秋词[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2016(12)
- [4].秋词[J]. 黄河之声 2015(19)
- [5].中秋词三弄 弦音诉情衷——苏轼三首中秋词对比赏析[J]. 名作欣赏 2016(14)
- [6].天空放牧者(组章)[J]. 星星 2016(33)
- [7].秋词[J]. 中文自修 2016(20)
- [8].秋士之感与有我之境——以王国维1904-1905年“秋词”为考察中心[J]. 文史知识 2017(08)
- [9].神来妙笔,骚坛绝唱——苏轼中秋词新赞[J]. 中华诗词 2017(04)
- [10].秋词[J]. 小学生(上旬刊) 2017(07)
- [11].秋词[J].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17(11)
- [12].秋词[J].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16(10)
- [13].秋词[J]. 长寿 2016(10)
- [14].《秋词》[J]. 广西教育 2014(44)
- [15].中秋词二首[J]. 岷峨诗稿 2013(03)
- [16].秋词(其一)[J]. 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 2009(09)
- [17].秋词[J]. 中国校园文学 2008(18)
- [18].秋词[J]. 小作家选刊(小学) 2008(10)
- [19].名家古诗系列印之《秋词》[J]. 书画世界 2017(10)
- [20].宋代中秋词的文化探析[J]. 社会科学论坛 2016(12)
- [21].苏轼的神仙信仰及其《水调歌头》中秋词的长生贵命思想[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 [22].月盈中秋常皎洁,良辰把盏酒味殊——论辛弃疾中秋词中的“酒”与情[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 [23].秋词[J]. 中学生天地(A版) 2010(11)
- [24].秋词[J]. 少年文艺(写作版) 2008(10)
- [25].苏轼中秋词的地位及影响[J]. 大众文艺 2013(11)
- [26].秋词物语[J]. 贵阳文史 2019(04)
- [27].父亲的田野[J]. 青年文学家 2020(16)
- [28].秋词二首[J]. 当代学生 2018(20)
- [29].咏秋词十四首[J]. 对联 2019(09)
- [30].《秋词》的豪情与悲凉[J]. 学苑教育 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