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从河北省不同地区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到12株具有血凝性的病毒,经血凝试验及和多种阳性血清的血凝抑制试验,确定12个分离株均为新城疫病毒,分别命名为EBB、HBBa、HBC、HBCh、HBH、HBHa、HBL、HBQ、HBS、HBT、HBX和HBZ。对各毒株进行了毒力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2个NDV地方分离毒株均呈现良好的血凝活性和特异的血凝抑制活性,对鸡胚的致病作用可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通过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的测定证实:12个NDV分离株中除HBC和HBQ为弱毒株外,其余10株均为强毒株。利用RT-PCR技术,对12个NDV分离毒株的F基因主要功能区片段进行了扩增,经鉴定、回收纯化后,克隆到PBS-T载体上,经PCR鉴定和酶切鉴定筛选出阳性重组子,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及遗传变异分析。将所测得的各分离株F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中国内外已发表的NDV不同基因型代表株的F基因389bp(1bp~389bp)长度的核苷酸片段及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1aa~130aa)进行比较,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确定了各分离毒株的毒力强弱及其所属的基因型。通过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所有毒株在该区段没有碱基缺失和插入,但有多处点突变,分散存在。12个NDV分离株F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2%~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7.5%~100%,12个NDV分离株F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外已发表毒株的相应序列同源性为80.5%~98.5%,所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7.5%~97.7%。依据核苷酸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明显的三群,群内各毒株的同源性较高,而群间差异则较大,其中第一群包括7株(HBB、HBBa、HBHa、HBL、HBS、HBT和HBX),属于典型的基因Ⅶ型强毒株,分布于进化树的基因Ⅶ型区;第二群包括3株(HBCh、HBH和HBZ),属于传统的基因Ⅵ型强毒株,分布于进化树的基因Ⅵ型区;第三群包括2株(HBC和HBQ),属于古典基因Ⅱ型毒株,分布于进化树的基因Ⅱ型区。研究表明河北省目前新城疫的流行情况比较复杂,流行的NDV以基因Ⅶ型最为普遍,同时兼有传统的基因Ⅵ型和古老的基因Ⅱ型。本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分析河北省NDV的流行趋势,从而为新城疫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