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叙伦“六书说”研究

马叙伦“六书说”研究

论文题目: 马叙伦“六书说”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汉语言文字学

作者: 李春晓

导师: 许嘉璐

关键词: 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六书说,总体评价,学术年谱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爱国民主战士马敍伦先生(下文尊称为马老)对老庄哲学、经史、诗词和书法创作等都有着很深的造诣,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在传统语言学的文字、音韵和训诂等方面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著有《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简称{疏证》)、《说文解字研究法》、《六书解例》、《石鼓文疏记》、《读金器刻词》、《中国文字的构造法》等,《马敍伦学术论文集》则收录了他的一些代表性论文。论文主要从“六书说”的角度对马老的文字学著作进行穷尽性的考察,对他本人的“六书”理论和具体的“六书”分析成就进行研究,给予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论文共分成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其一,介绍马老的生平简介及其主要汉语言文字学著作。其二,探讨了马老“六书说”的研究现状。学术界除了语言学史有总体评价之外,部分论文散见个中观点,但是尚未全面系统地研究马老的“六书”说。其三,提出研究马老“六书说”的意义、步骤和所要考察的范围。 目前学术界对马老“六书说”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因此这将有待于进一步的全面整理和研究,给予更合理的学术定位。马老“六书说”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一家之言”是组成学术史的有机部分。全面地考察马老的汉语言文字学著作,在普查和分类统计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综合评价,考辨他的“六书说”之得失,这样的研究可以为文字学理论的探索提供宝贵经验。 第二部分:“马敍伦‘六书说’述评”。分别讨论马老“六书说”研究的重要内容,述评结合。其一,马老的研究目的在于“撷粹存真,

论文目录:

(一) 緒論

1.馬敍倫及其主要漢語言文字學著作

1.1 馬敍倫生平簡介

1.2 馬敍倫主要漢語言文字學著作

2.馬敍倫“六書說”研究現狀

2.1 《疏證》發展“《說文》學”;雖偶有一失,但多有創見

2.2 學界散見個中觀點,尚未全面系統地研究

3.研究馬敍倫“六書說”的意義、步驟和範圍

3.1 總結馬敍倫“六書說”之得失,提供寶貴經驗

3.2 研究馬敍倫“六書說”的三步驟及其考察範圍

(二) 馬敍倫“六書說”述評

1.馬敍倫研究“六書”,擷粹存真,解決時局三需

2.“六書”乃“造字之本”,是文字的構造法

2.1 不贊成“六書”有“四體二用”之分

2.2 “六書法則”和“六書理論”之分

2.3 “六書”是文字的構造法

3.馬敍倫不斷修正 “六書說”以期完美

3.1 《疏證》經歷三次更名

3.2 視野日趨開闊,研究逐漸深入

4.“六書”名號依從許慎,“六書”次第略為調整

4.1 指事從象形之文而指之,界於象形和會意之間,故事後形先

4.2 無形可象→事亦難指→無意可會,形聲生焉

4.3 假借先於形声,實為“聲系之首列”

5.“六書二系”之說,“形系”與“聲系”聯貫相生

6.金石刻辭範於“六書”,俗字不合“六書”

6.1 “六書”適用于金石刻辭文字

6.2 俗字不合“六書”

(三) 馬敍倫“六書說”在《說文解字六書疏證》中的运用(上)

1.象形

1.1 “畫成其物,随體詰詘”之信念

1.2 象形“造字本於物形,不可虚構”

1.3 辨形所以正義

2.指事

2.1 曰“視而可識”,形自分明;曰“察而見意”,義須默會

2.2 指事字有正例和特例之分

2.3 被歸為其他書的指事字個案分析

3.会意

3.1 會意與象形、指事界限分明,亦可合並為象形

3.2 以類相合,共同產生意義

3.3 異文會意和同文會意之分

(四) 馬敍倫“六書說”在《說文解字六書疏證》中的运用(下)

1.假借

1.1 假借產生的原因

1.2 “本無其字”說字形,“依聲託事”則談字音論字義

1.3 假借字與本字的關係

2.形声

2.1 挖掘形聲字的來源特點,解決漢字難學問題

2.2 “以事為名”說形道義,“取譬相成”則討論語原流演之聲

2.3 形聲字個案分析

3.转注

3.1 轉注字發生之始因

3.2 “建類一首”說形道音,“同意相授”則要求詞義不可遷就

3.3 轉注字與轉注本字的關係

(五) 對馬敍倫“六書說”的總體評價

1.馬敍倫“六書說”成就的主要表現

1.1 強調“六書”的每一書必備形音義三條件

1.2 博引金石甲骨文字,考證《說文》形體,予以“六書”定類

1.3 分析字音,明轉注,辨假借,探求語源

1.4 考本字,闡明本義

1.5 總結和發展前人的“六書”說成果

2.馬敍倫“六書說”取得成就的原因

2.1 身處江浙京滬,深受學術熏陶;廣交良師益友,兼收東學西學

2.2 不盲從,不存門户之見,唯真是求,分析得失,總結方法論

3.馬敍倫“六書說”的局限

3.1 “六書”理論和“六書”實踐分析存在矛盾,尚無法解決

3.2 需“前修未密”,從而“後出轉精”

(六) 附錄

1.附錄一:《說文解字六書疏證》基本概況

1.1 版本

1.2 體例

1.3 運用的材料

2.附錄二:馬敍倫學術年譜簡編

2.1 早期的學習生活

2.2 1902~1911年

2.3 1912~1949年

2.4 1949~1970年

主要參考徵引文獻書目

後記

发布时间: 2005-07-14

相关论文

  • [1].清代“六书”学研究[D]. 刘艳清.陕西师范大学2010
  • [2].孙诒让文字学之研究[D]. 程邦雄.华东师范大学2004
  • [3].《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D]. 林源.复旦大学2004
  • [4].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异文研究[D]. 李索.四川大学2004
  • [5].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 钟如雄.四川大学2004
  • [6].先秦货币文构形无理性趋向研究[D]. 陶霞波.华东师范大学2005
  • [7].古玺文字量化研究及相关问题[D]. 朱疆.华东师范大学2005
  • [8].《汉书》通假研究[D]. 冯靓芸.复旦大学2005
  • [9].《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D]. 安兰朋.安徽大学2005
  • [10].王筠汉字学思想述论[D]. 张玉梅.华东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  

马叙伦“六书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