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在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刺激效果及其神经生理机制进行检验的基础上,采用rTMS对运动员实施干预,用以解决赛前焦虑、情绪低落及失眠等问题,旨在为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干预提供一种新方法。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共包括八个实验。第一部分: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降低焦虑的机制及应用本部分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二、三),实验一采用被试内设计,在被试左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分别施加500次、1000次、1500次rTMS(1Hz,80%RMT,持续10秒间隔2秒)和假刺激。通过比较刺激前,刺激结束后即刻,刺激结束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时的运动诱发电位振幅,用以确定能够较好降低运动皮层兴奋性且具有较长后效应的rTMS参数,为使用rTMS降低焦虑、改善睡眠提供适宜的刺激。结果显示,1Hz,80%RMT的500次、1000次、1500次rTMS均能导致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减少及产生一定持续时间的后效应;与500次、1000次rTMS相比,1500次rTMS的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减少的幅度较大且其后效应持续的时间较长。实验一确定rTMS参数后,实验二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在被试右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分别施加该参数的rTMS(T)和假刺激(S)。通过比较刺激前、后主观感觉、脑电功率谱、脑电超慢涨落图(ET)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用以探讨rTMS的抗焦虑作用及其神经生理机制,为使用rTMS降低运动员的焦虑水平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在被试右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施加1Hz,80%RMT,1500次rTMS(持续10秒间隔2秒)后,被试的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降低,状态自信心增加;额部、央部、顶部及枕部θ波的活动增强,额部、顶部、前颞部α3波及额部β波的活动减弱,大脑两半球的不对称性指数未发生改变;全脑抑制性神经递质(INH)和5-羟色胺(5-HT)增多,多巴氨(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减少;HRV的低频/高频比值(LF/HF)和归一化低频功率(LFnorm)降低,归一化高频功率(HFnorm)增加。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基础上,实验三使用该参数的rTMS对运动员实施干预,用以降低赛前焦虑。结果显示,在运动员右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施加1Hz,80%RMT,1500次rTMS(持续10秒间隔2秒)后,运动员的状态焦虑降低;皮电导电水平(SCL)和脉搏(Pulse)降低;HRV的低频/高频比值(LF/HF)和归一化低频功率(LFnorm)降低,及归一化高频功率(HFnorm)增加。第二部分: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睡眠的机制及应用本部分包括两个实验(实验四、五),实验一已确定rTMS参数,实验四采用被试内设计,在被试脑干的中缝核区域分别施加假刺激(S)、无刺激(N)和该参数的rTMS(T)。通过比较刺激后自评睡眠质量、状态焦虑、心率变异性(HRV)、呼吸、皮电、皮温、脉搏及三维运动的变化,用以探讨rTMS改善睡眠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使用rTMS提高运动员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在被试脑干的中缝核区域施加1Hz,80%RMT,1500次rTMS(持续10秒间隔2秒)后,被试自评睡眠质量提高,状态焦虑降低;呼吸曲线的波动减少、呼吸频率降低,脉博降低,肢体活动减少;HRV的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相邻NN间期差值的标准差(SDSD)降低。在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基础上,实验五采用该参数的rTMS对运动员实施干预,用以改善睡眠。结果显示,在运动员脑干的中缝核区域施加1Hz,80%RMT,1500次rTMS(持续10秒间隔2秒)后,运动员的自评睡眠质量提高,状态焦虑降低。第三部分: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提高唤醒的机制及应用本部分包括三个实验(实验六、七、八),实验六采用被试内设计,在被试左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分别施加1000次、2000次、3000次rTMS(20Hz,90%RMT,持续5秒间隔55秒)和假刺激。通过比较刺激前,刺激结束后即刻,刺激结束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时的运动诱发电位振幅,用以确定能够较好提高运动皮层兴奋性且具有较长后效应的rTMS参数,为使用rTMS提高唤醒提供适宜的刺激。结果显示,20Hz,90%RMT的1000次rTMS(持续5秒间隔55秒)未能导致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发生变化,2000次、3000次rTMS均导致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增加及产生一定持续时间的后效应,其中3000次rTMS的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增加的幅度较大且其后效应持续的时间较长。实验六确定rTMS参数后,实验七采用被试内设计,在被试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分别施加该参数的rTMS(T)和假刺激(S)。通过比较刺激前、后主观感觉、脑电功率谱、脑电超慢涨落图(ET)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用以探讨rTMS的促唤醒作用及其神经生理机制,为使用rTMS提高运动员的唤醒水平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在被试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施加20Hz,90%RMT,3000次rTMS(持续5秒间隔55秒)后,被试的正性心理唤醒和心理唤醒强度增加,负性心理唤醒降低;额部α波和β波、央部α3波和β波、顶部及前颞部β波的活动增强,枕部δ波和θ波、后颞部δ波和θ波及顶部θ波的活动减弱,大脑两半球的不对称性指数未发生改变;全脑抑制性神经递质(INH)、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EXH)和多巴氨(DA)增多;HRV的低频/高频比值(LF/HF)和归一化低频功率(LFnorm)增加,归一化高频功率(HFnorm)降低。在实验六和实验七的基础上,实验八采用该参数的rTMS对运动员实施干预,用以提高唤醒。结果显示,在运动员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施加20Hz,90%RMT,3000次rTMS(持续5秒间隔55秒)后,运动员的正性心理唤醒和心理唤醒强度提高,负性心理唤醒降低;皮电导电水平(SCL)和脉搏(Pulse)增加;HRV的低频/高频比值(LF/HF)和归一化低频功率(LFnorm)增加,归一化高频功率(HFnorm)降低。在本研究的实验条件下可形成如下结论:(1)1Hz,80%RMT,1500次rTMS(持续10秒间隔2秒)能够较好地降低运动皮层的兴奋性及产生较长的后效应,其后效应持续的时间大于60分钟小于120分钟。(2)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施加1Hz,80%RMT,1500次rTMS(持续10秒间隔2秒)能够降低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增加状态自信心;rTMS刺激后脑电(EEG)的变化、神经递质的变化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对其神经生理效果进行解释。(3)将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干预手段,在运动员右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施加1Hz,80%RMT,1500次rTMS(持续10秒间隔2秒),能够有效地降低赛前焦虑。(4)在脑干的中缝核区域施加1Hz,80%RMT,1500次rTMS(持续10秒间隔2秒)能够提高睡眠质量;rTMS刺激后呼吸、脉率、皮温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其生理效果进行解释。(5)将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干预手段,在运动员脑干的中缝核区域施加1Hz,80%RMT,1500次rTMS(持续10秒间隔2秒),能够有效地改善睡眠。(6)20Hz,90%RMT,3000次rTMS(持续5秒间隔55秒)能够较好地提高运动皮层的兴奋性及产生较长的后效应,其后效应持续的时间大于60分钟小于120分钟。(7)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施加20Hz,90%RMT,3000次rTMS(持续5秒间隔55秒)能够增加正性心理唤醒和心理唤醒强度,降低负性心理唤醒;rTMS刺激后脑电(EEG)的变化、神经递质的变化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对其神经生理效果进行解释。(8)将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干预手段,在运动员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施加20Hz,90%RMT,3000次rTMS(持续5秒间隔55秒),能够有效地提高唤醒。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频rTMS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临床研究[J]. 医药论坛杂志 2019(11)
- [2].rTMS联合运动训练对运动皮质功能影响的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0(01)
- [3].不同频率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上海医药 2020(01)
- [4].低频rTMS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 2020(03)
- [5].高频rTMS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08)
- [6].高低频rTMS(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改善的对照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66)
- [7].rTMS运动阈值与精神疾病相关性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30)
- [8].rTMS合并米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32)
- [9].探讨头皮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J]. 智慧健康 2020(01)
- [10].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29)
- [11].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主观性耳鸣的短期疗效分析[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5(02)
- [12].低频rTMS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影响的实验研究[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03)
- [13].难治性抑郁症患者rTMS治疗前后双侧前额叶质子磁共振波谱定量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6)
- [14].高频rTMS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J]. 云南医药 2019(06)
- [15].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者采取rTMS治疗的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16)
- [16].rTMS联合抗抑郁剂治疗对重性抑郁障碍神经可塑性影响的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4)
- [17].低频rTMS对脑梗死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作用[J]. 中国医学装备 2017(08)
- [18].成对关联刺激与rTMS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肢体功能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04)
- [19].rTMS刺激运动前区改善脊髓损伤后肌张力障碍1例报告[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5)
- [20].低频rTMS联合开窍醒神汤治疗急性脑损伤植物状态患者的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09)
- [21].不同刺激参数rTMS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大鼠行为的作用及大脑BDNF水平的影响[J]. 精神医学杂志 2014(02)
- [22].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降低赛前焦虑的作用及其脑电特征[J]. 山东体育科技 2013(06)
- [23].吸气肌训练联合rTMS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肌肉和步行功能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19(33)
- [24].依达拉奉联合rTMS对脑梗死患者自由基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04)
- [25].高频rTMS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远期康复作用[J]. 中国康复 2016(03)
- [26].中草药舒肝解郁胶囊单用或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英文)[J]. 上海精神医学 2015(02)
- [27].用于rTMS治疗预案评估的图像分割及电磁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J]. 中国数字医学 2016(09)
- [28].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提高唤醒的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4(07)
- [29].rTMS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海马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0(01)
- [30].低频rTMS对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