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了解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染色体3p、9p、14q上微卫星变异在肾细胞癌患者中发生的频率,研究染色体3p、9p、14q上微卫星变异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这些微卫星位点的变异与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关系,寻找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为提高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奠定基础。【方法】1.采集2004-2006年临床新鲜肾细胞癌手术标本及1995-2006年石蜡切片标本82例,初选出位于染色体3p、9p、14q上的D3S1289、D3S1560、D3S1566、D3S1300、D3S1633、D9S168、D9S171、D9S157、D9S1749、D14S1426、D14S617和D14S260共计12个微卫星位点,然后根据抽取的部分标本PCR成功率和变异率,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微卫星位点;比较PCR-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银染,PCR-SSCP-EB染色,PCR-中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EB染色和测序四种检测微卫星变异的方法,选出简便、快捷、准确的方法鉴定肾细胞癌患者的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在微卫星位点是否有变异,分析微卫星变异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2.对已鉴定微卫星不稳定及杂合性缺失的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首发患者电话随访肾癌根治术后转移、存活的情况,以首次肾透明细胞癌诊断为起始事件,分别以肾癌转移、肾癌相关的死亡为终点事件计算生存期,随访终止日期为2007年4月23日。采用log-rank检验方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绘制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从多因素中筛选更有意义的预后因素。【结果】1.四种检测方法对同一例患者的肾癌与癌旁样品检测D3S1560位点微卫星变异情况,检测结果一致。对27对样品(肾癌癌组织和配对的自身癌旁组织)作了测序,4对测序失败,其余测序微卫星不稳定检测结果与PCR-中性聚丙稀酰胺凝胶-EB染色微卫星不稳定检测的结果比较发现,82.6%(19/23)检测结果一致,17.4%(4/23)检测结果不一致,一致性检验得Kappa=0.706,且经检验总体Kappa指数不为零,说明PCR-中性聚丙稀酰胺凝胶-EB染色与测序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比较好。根据31名肾癌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标本微卫星变异检测结果,最终选定D14S1426、D14S617、D3S1289、D3S1560和D9S168五个代表性的位点继续检测余下标本的微卫星变异情况。一名肾癌再生病例第一次患肾癌(左肾)时D14S617、D14S1426、D3S1289、D3S1560和D9S168五个位点均没有发现异常,但第二次患肾癌(右肾)时发现D3S1289位点LOH。12名病人的原位肾癌和自身配对的肾癌转移标本微卫星变异检测结果比较表明相同个体肾癌原发组织和转移癌组织之间在D14S1426、D14S617、D3S1289、D3S1560和D9S168微卫星变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69名肾癌患者在D14S617、D14S1426、D3S1289、D3S1560和D9S168五个位点均有不同频率的变异发生,变异率最高的是D9S168,最低的是D14S1426。有21.7%病例同时出现两个以上位点变异。x2检验69名肾细胞癌患者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织病理学分型、TNM分期及有无其他部位转移情况下D14S1426、D14S617、D3S1289、D3S1560和D9S168的MSI及LOH发生率的差异,发现P值均大于0.05。2.经log-rank检验发现D14S617(P=0.207),D14S1426(P=0.331),D3S1289(P=0.918),D3S1560(P=0.981)与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率无关,D9S168(P=0.001)与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率有关;D14S617(P=0.237),D14S1426(P=0.218),D3S1289(P=0.965),D3S1560(P=0.974)与肾透明细胞癌生存率无关,D9S168(P=0.003)与肾透明细胞癌生存率有关。Cox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早晚期、D9S168对肾透明细胞癌远处转移快慢和肾透明细胞癌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发现D9S168对肾透明细胞癌远处转移发生快慢和肾透明细胞癌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08(95%CI,1.67~136.15),13.37(95%CI,1.49~120.16)。【结论】1.PCR-中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EB染色的方法是一种检测微卫星变异的简便、低廉并且可靠的好方法。2.在D14S1426、D14S617、D3S1289、D3S1560和D9S168这五个位点附近可能存在与肾癌相关的抑癌基因或错配修复基因,这些基因的失调增加了肾癌的易感性。3.D9S168可能是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一个独立的生物标记。存在D9S168变异的肾透明细胞癌的癌细胞具有比较强的转移侵袭能力,也许在此位点附近有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相关的特异基因,D9S168变异相关基因的克隆将为今后肾癌的基因疗法取得突破提供线索。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卫星与肺重复癌的研究进展[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4(05)
- [2].胃癌微卫星不稳定研究进展[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3(07)
- [3].杨树微卫星序列对基因表达频率的影响及表达序列中微卫星特征的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4].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基因与微卫星技术[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02)
- [5].食管癌微卫星不稳定的研究进展[J]. 实用癌症杂志 2011(04)
- [6].微卫星在酿酒酵母研究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13(05)
- [7].胆管癌中微卫星不稳定的变化[J]. 现代肿瘤医学 2012(08)
- [8].以色列公司为研制微卫星成像系统寻找合作者[J]. 上海航天 2011(06)
- [9].树鼩5个生化位点与11个微卫星标记位点的初步研究[J].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05)
- [10].微卫星DNA分型方法及比较[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0(05)
- [11].三角帆蚌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鉴定及多态性分析[J]. 中国水产科学 2010(06)
- [12].猪全基因组中微卫星分布规律[J]. 畜牧与兽医 2014(08)
- [13].放疗后复发鼻咽癌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改变的研究[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4(03)
- [14].三角帆蚌微卫星的分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 2010(05)
- [15].微卫星不稳定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疗前沿 2013(13)
- [16].宫颈癌患者中微卫星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 2012(S1)
- [17].《法庭DNA鉴定:微卫星检验》出版[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4(03)
- [18].大鼠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04)
- [19].微卫星DN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21)
- [20].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在养猪业中的应用[J]. 猪业科学 2011(11)
- [21].微卫星DNA标记在家畜遗传育种上的研究现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06)
- [22].美国研究微卫星DNA品种鉴定可用于中国市场中外源牛肉的身份识别[J]. 肉类研究 2014(07)
- [23].敲低错配修复基因hMLH1可导致人胚肾细胞株293t的微卫星不稳定[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2(04)
- [24].基于微卫星的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J]. 草业与畜牧 2011(08)
- [25].碱性强弱染色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对微卫星DNA检测效果的影响[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1(03)
- [26].微卫星DNA标记及其应用[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04)
- [27].鸡Lpin1基因5'侧翼区微卫星变异的鉴定[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1)
- [28].人类微卫星多重PCR扩增体系的建立[J]. 湖北农业科学 2011(18)
- [29].微卫星不稳定在散发性Ⅱ、Ⅲ期直肠癌中的意义[J]. 重庆医学 2010(18)
- [30].鲤鱼微卫星突变速率和模式(英文)[J]. 动物学研究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