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构成论文-卫旭华,王傲晨

权力构成论文-卫旭华,王傲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权力构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管团队,权力,薪酬,差异

权力构成论文文献综述

卫旭华,王傲晨[1](2019)在《高管团队权力和薪酬构成对高管离职的跨层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组织等级理论和公平理论的基本假定,以2011—2016年2 732家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的高管为样本,探索高管团队权力和薪酬构成对高管下一年个人离职行为的跨层影响,结果发现,高管团队权力和薪酬构成特征对高管离职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从个人层面来看,高管与其他成员的权力差异能够显着抑制高管下一年的离职行为,且高管的权力水平加强了权力差异与高管离职之间的负向关系;然而,高管与其他成员的薪酬差异对其下一年的离职行为却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且高管的薪酬水平削弱了薪酬差异与高管离职之间的正向关系。从团队跨层影响来看,高管团队权力不平等对高管下一年的离职行为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而薪酬不平等则显着促进了高管个人的离职行为。(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傲晨[2](2019)在《高管团队权力和薪酬构成对高管离职的影响:多层次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管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高管团队稳定性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如何防止高管离职成为公司的重要议题。高管团队的权力和薪酬构成特征都会影响高管的离职选择。高管团队的权力和薪酬构成特征体现在个人和团队两个层面。在个人层面,高管个人与其他高管的权力不相似性和薪酬不相似性会对高管的认知产生影响;而在团队层面,高管团队的权力差距和薪酬差距也会影响高管的行为。已有研究证明,个人不相似性对高管离职有正向影响,但这些研究都是从人口统计学特征角度进行分析,没有探究更多深层次的结构特征,如高管团队成员彼此之间权力和薪酬的不相似性的影响;而对于高管团队内权力差距和薪酬差距的作用方向,现有研究还没有得出一致结论,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社会等级理论和公平理论,分别从个人层面和团队层面分析了高管离职的影响因素。在个人层面,探索了权力不相似性和薪酬不相似性这两种个人特征对高管离职的影响,并探究了权力和薪酬的调节作用;在团队层面,则选取了权力差距和薪酬差距这两种社会等级形式进行分析。本文以2011-2016年间12196家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86271名高管为样本,建立了一个多层次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权力和薪酬对高管离职的不同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个人层面,高管个人的权力不相似性对高管离职有抑制作用,且权力加强了这一作用,即对于权力较高的高管而言,权力不相似性对高管离职的抑制作用更强;高管的薪酬不相似性对离职有正向作用,且薪酬削弱了这一正向作用,即对于薪酬较高的高管而言,薪酬不相似性对高管离职的促进作用更弱。而在团队层面,本文的研究发现,高管团队权力差距对高管个人离职有负向影响,而薪酬差距促进了高管个人的离职行为。本文的研究为不相似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说明了高管的结构特征不相似性与人口统计学特征不相似性的不同之处,并拓展了个人不相似性对高管离职作用的边界条件。本文还从个人和团队角度同时验证了以权力为基础的社会等级的功能性视角和以薪酬为基础的社会等级的冲突性视角,强调了根据社会等级基础对社会等级作用进行研究的重要性。本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管理者通过合理的权力和薪酬配置来提升高管团队的协作性,减少高管的离职。(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刘颖瑜,徐鑫,王蕾[3](2019)在《非权力领导力的构成与自我修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对于领导力的各种阐述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性质的研究者群体对领导力的研究方向也有所侧重,特别是对于非权力领导力的相关研究,被认为是解析领导力神秘面纱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构建非权力领导力以及非权力领导力的自我修炼之道展开分析与研究。(本文来源于《企业改革与管理》期刊2019年06期)

蒋宝麟[4](2018)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市政府的人事构成与权力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1927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1930年5月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从1927年至1937年,上海市政府主要官员的人事构成既呈现专业化的特点,又受制于诸多政治因素。一方面,历次上海市长更迭与国民党高层的权力竞逐、派系斗争、政局变动有关。另一方面,上海市市长任用下级官员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市政府内许多"技术官僚"与市长亦有亲缘、地缘或业缘的关联。在地方"党政分开"的架构下,上海市党部对市政府进行人事渗透,并对市政府形成权力牵制,呈现"党治"色彩。更重要的是,蒋介石亦时常控制上海市长及各局首长的人事任免,有意运用派系政治维系及平衡上海市政府的权力格局。(本文来源于《近代史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袁媛[5](2018)在《基于权力构成的都城聚会性场所研究——以明清北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的权力构成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生活秩序对城市空间格局起着重大影响,作为城市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聚会性场所也无疑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制约。明清北京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都城代表,文章在对北京各类聚会性场所要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行为评价体系和场所呈现方式,来诠释城市中权力构成与聚会性场所间的耦合关系。(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8年09期)

谭赛[6](2018)在《论我国《行政诉讼法》中权力规则的构成及其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诉讼法》中权力规则是指以文字为载体,指向程序法律活动,表达立法者对公权力主体从事职务行为时的立法期待与立法期许。一切权力都有被滥用的风险,在《行政诉讼法》中审判权、检察权以及行政权等各种权力错综复杂,需要权力规则对这些权力活动进行有效约束;但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法》中的权力规则存在着规则总体数量少、义务性内容少以及部分规则内容过于简单等问题亟待解决与完善,因此提出提高对权力规则整体的重视程度、立法时充分考虑到行政诉讼的特点以及对权力规则的立法内容进行完善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8年08期)

钱叶芳[7](2018)在《论公共管制权——构成社会法核心范畴的新型国家权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国家干预从立法权干预开始,随后发展为管制权干预,并从微观规制演化至宏观调节。公共管制权具有历史的动态的正当性,并获得了多学科的理论支撑公共管制权的演变打破了传统公法与私法的二元法律结构,构成了第叁法域社会法的核心范畴,并使得私法社会化、公法社会化与社会法之间的界分成为可能国家经济社会职能不能以政治职能的方式去执行,这是中外历史给出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将管制经济社会的法律一并交与政治行政系统执行,行政管理权与公共管制权不分,或许是迄今体制改革效果不彰的根本原因。法学界应当抛弃地盘意识,深入叁元法律结构理论的研究,推动国家的职能分离从而真正实现国家活动的法治化。(本文来源于《法学》期刊2018年04期)

唐汉琦[8](2016)在《论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权力的构成、来源与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高等学校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关涉多方利益,利益关系是权力关系的基础,多元利益决定了权力的多元化。从我国高等学校的内部利益相关者构成来看,主要包括党委会及党员群体、以校长为首的管理人员、教职工群体以及学生群体等,由此也就形成了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相对应的多元权力,主要包括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学生权力以及民主参与权力等。作为后发外生型高等教育国家,我国高校内部权力的发展来源和合法性依据既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大学组织的权力发展规律,又强烈地体现了我国对高校内部权力运行与制约的人为设计。此外,高校内部权力的多元化,还体现在权力产生、分配以及运行等环节的不同特征,从而呈现出内生性与外铄性、等级性与平等性、强制性与协商性等不同属性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靳学孔[9](2016)在《受贿罪认定应以权力与利益交易本质特征为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收受型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事实中,单就职务(权力)和利益这两方面的事实而论,已经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行为人是否具有一定的职务?是否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了利益?收受财物是事前?事中?还是事后?收受财物时双方如何表示?收受财物时行为人主观上如何认识的职务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商报》期刊2016-09-27)

郑若麟[10](2016)在《蜕变中的西方民主 财团、政权和媒体构成新的叁大权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选举体制国家,大资本财团才是真正的国家主人。这些大资本财团一手控制着媒体,一手操纵着政权,以逐利为唯一目标,掌握着超大的权力,使国家机器为跨国财团的私利服务。这是造成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所面临的几乎所有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新民周刊》期刊2016年30期)

权力构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管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高管团队稳定性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如何防止高管离职成为公司的重要议题。高管团队的权力和薪酬构成特征都会影响高管的离职选择。高管团队的权力和薪酬构成特征体现在个人和团队两个层面。在个人层面,高管个人与其他高管的权力不相似性和薪酬不相似性会对高管的认知产生影响;而在团队层面,高管团队的权力差距和薪酬差距也会影响高管的行为。已有研究证明,个人不相似性对高管离职有正向影响,但这些研究都是从人口统计学特征角度进行分析,没有探究更多深层次的结构特征,如高管团队成员彼此之间权力和薪酬的不相似性的影响;而对于高管团队内权力差距和薪酬差距的作用方向,现有研究还没有得出一致结论,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社会等级理论和公平理论,分别从个人层面和团队层面分析了高管离职的影响因素。在个人层面,探索了权力不相似性和薪酬不相似性这两种个人特征对高管离职的影响,并探究了权力和薪酬的调节作用;在团队层面,则选取了权力差距和薪酬差距这两种社会等级形式进行分析。本文以2011-2016年间12196家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86271名高管为样本,建立了一个多层次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权力和薪酬对高管离职的不同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个人层面,高管个人的权力不相似性对高管离职有抑制作用,且权力加强了这一作用,即对于权力较高的高管而言,权力不相似性对高管离职的抑制作用更强;高管的薪酬不相似性对离职有正向作用,且薪酬削弱了这一正向作用,即对于薪酬较高的高管而言,薪酬不相似性对高管离职的促进作用更弱。而在团队层面,本文的研究发现,高管团队权力差距对高管个人离职有负向影响,而薪酬差距促进了高管个人的离职行为。本文的研究为不相似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说明了高管的结构特征不相似性与人口统计学特征不相似性的不同之处,并拓展了个人不相似性对高管离职作用的边界条件。本文还从个人和团队角度同时验证了以权力为基础的社会等级的功能性视角和以薪酬为基础的社会等级的冲突性视角,强调了根据社会等级基础对社会等级作用进行研究的重要性。本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管理者通过合理的权力和薪酬配置来提升高管团队的协作性,减少高管的离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权力构成论文参考文献

[1].卫旭华,王傲晨.高管团队权力和薪酬构成对高管离职的跨层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王傲晨.高管团队权力和薪酬构成对高管离职的影响:多层次模型[D].兰州大学.2019

[3].刘颖瑜,徐鑫,王蕾.非权力领导力的构成与自我修炼[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

[4].蒋宝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市政府的人事构成与权力格局[J].近代史研究.2018

[5].袁媛.基于权力构成的都城聚会性场所研究——以明清北京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

[6].谭赛.论我国《行政诉讼法》中权力规则的构成及其完善[J].理论观察.2018

[7].钱叶芳.论公共管制权——构成社会法核心范畴的新型国家权力[J].法学.2018

[8].唐汉琦.论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权力的构成、来源与性质[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9].靳学孔.受贿罪认定应以权力与利益交易本质特征为标准[N].中国商报.2016

[10].郑若麟.蜕变中的西方民主财团、政权和媒体构成新的叁大权力[J].新民周刊.2016

标签:;  ;  ;  ;  

权力构成论文-卫旭华,王傲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