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斑块两种。不稳定型斑块的破裂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寻找导致不稳定斑块形成与斑块破裂的危险因素具有重大意义。有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60(HSP60)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并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中HSP60水平升高,但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本试验建立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并给予瑞舒伐他汀处理,通过比较各种影响斑块稳定性的炎性指标的变化,以期探讨HSP60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18只普通白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高脂对照组,瑞舒伐他汀组,每组6只。高脂对照组,瑞舒伐他汀组予4周高脂饲料后,行髂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分别予高脂饲料和高脂饲料加瑞舒伐他汀6周,空白对照组一直予普通饲料,行髂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实验兔处死前分别测定血脂及HSP60、白介素-6(IL-6)、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于10周后将兔处死时,取髂动脉标本行病理切片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HSP6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血管MMP-9与HSP60的阳性表达面积,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高脂组TG、TC、LDL-C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瑞舒伐他汀组TG、TC、LDL-C较高脂组显著降低(p<0.01),HDL-C明显升高(p<0.05)。2.高脂组血清HSP60、IL-6水平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瑞舒伐他汀组HSP60、IL-6水平较高脂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HSP60与IL-6呈正相关。3.高脂组血清ox-LDL、SOD、MDA水平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瑞舒伐他汀组ox-LDL、MDA水平较高脂组显著降低(p<0.01),SOD活力升高(p<0.01),血清HSP60与ox-LDL、MDA呈正相关。4.高脂组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不稳定斑块模型,瑞舒伐他汀组病变轻,斑块稳定性高。5.高脂组斑块中HSP60、MMP-9阳性表达面积显著大于瑞舒伐他汀组(p<0.01),斑块中HSP60阳性表达面积与MMP-9阳性表达面积正相关(rs=0.736,p<0.01)。结论:1.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不稳定斑块模型血清IL-6、HSP60水平升高,斑块中MMP-9阳性表达面积增加,说明AS斑块不稳定与炎症因素有关。2.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ox-LDL、MDA水平显著升高,说明AS的发生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3.瑞舒伐他汀具有较强的调脂作用,从而发挥其抗AS作用。4.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清IL-6、HSP60水平,减少斑块中MMP-9阳性表达面积,同时能够降低ox-LDL、MDA水平,升高SOD活力,说明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而发挥抗AS和稳定斑块的作用。5.HSP60可能通过促进IL-6的释放,诱导MMP-9的表达,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粥样硬化斑块效果评估[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08)
- [2].“血管清道夫”[J]. 祝你幸福(上旬刊) 2017(02)
- [3].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J]. 吉林医学 2020(08)
- [4].颅外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回顾性分析[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8(06)
- [5].妊娠相关蛋白A参与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机制[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01)
- [6].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16)
- [7].血管内超声检验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01)
- [8].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验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3(01)
- [9].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22)
- [10].第三讲 寻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蛛丝马迹”[J]. 中国乡村医药 2016(17)
- [11].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02)
- [12].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03)
- [13].血尿酸浓度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4(27)
- [14].血小板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研究[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06)
- [15].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9(04)
- [1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J]. 医学综述 2012(07)
- [17].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10)
- [18].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17)
- [19].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放线菌的检测[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10)
- [20].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观察[J]. 双足与保健 2019(20)
- [2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9)
- [22].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VEGF干预作用的研究[J]. 西南国防医药 2014(05)
- [23].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1(03)
- [24].血管滋养血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0(06)
- [25].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11)
- [26].数值仿真人颈动脉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对一氧化氮分布的影响[J]. 医用生物力学 2019(S1)
- [27].蛋白酶激活受体-2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和稳定性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6(11)
- [28].枸杞多糖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结构的影响[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06)
- [29].有氧运动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研究进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7(08)
- [30].超声对颈部血管内膜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评价[J]. 中国医疗前沿 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