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分制与教材管理

高校学分制与教材管理

一、学分制与高校教材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滕曼曼[1](2018)在《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研究 ——基于质量的视角》文中认为大学毕业率是国际通用的衡量高校教学绩效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大学办学质量的关键观测点。然而,由于国情和高等教育制度的不同,各国大学本科毕业率差异显着,毕业率与高等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困惑性,而这不利于探究大学本科毕业率所反映的真正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放眼全球,大学本科毕业率表现出三点特征:国别差异、院校差异和个体差异。例如,美国与法国的大学本科毕业率(学制内)不到40%,英国与日本(学制内)则达到80%,而这些国家同属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在国家内部,不同类型院校和不同学生个体在大学本科毕业率上同样存在差异。与世界经验不同的是,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现状呈现整体偏高(98%的平均值超过任何一个OECD成员国)且院校间差异不大(不同类型大学的本科毕业率不存在明显差异)的特征。目前,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高的现状遭到多方质疑,为了追溯根本问题所在,首先需要揭示大学本科毕业率的本质及其与高等教育质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探究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的本质,直面问题解决之道。从理论层面探究发现,大学本科毕业率的本质及其与高等教育质量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本质上,大学本科毕业率,即学生群体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而高等教育质量体现为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满足程度。因此,客观地说,大学本科毕业率和高等教育质量之间存在“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并可能引发矛盾。所谓“一元”,指的是大学本科毕业率仅意味着学生达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程度,评价者仅为大学;“多元”指的是,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对高等教育的价值期望,评价者为多元利益主体。“一元”与“多元”关系可能引发的矛盾是,大学评定“合格”的毕业生未必为其他利益主体所认可,由此可能会出现大学本科毕业率高,但高等教育质量低的现状,反之亦然。因此,不能简单线性地使用大学本科毕业率的高低来判断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是要看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是否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严守大学学业要求,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多元需求,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则是首要的一项;由此来看,以上两个条件是密切相关,首尾相合的。大学本科毕业率与高等教育质量之间“一元与多元”的关系,要求以复杂性和多元性的视角对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借助“系统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及“院校影响理论”,从大学的外部系统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维度入手,对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机制进行探究。在“大学本科毕业率质量内涵分析框架”的指导下,本研究发现,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外部力量对高等教育提出自身价值期望,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不同程度的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于大学。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管理思维和方式仍然支配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简单划一的刚性评价制度和绩效性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就业市场上对“学历本位”的推崇仍然牵制着高校的办学行为,体现为各类社会企事业单位对“双证”的要求;我国社会传统的文化观念依然强有力的“浸润着”大学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呈现为社会对大学生不毕业的无法接受。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大学不得不追求高的本科毕业率,甚至于采取了一些明知是错和自损质量的措施,例如“清考”制度。因此,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是一个涉及多元主体的复杂过程,而且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可预见的是,如果不采取相关的改革措施,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未来仍将保持高走位趋势。在大学本科毕业率与高等教育质量“一元与多元”的逻辑关系下,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形成的历史延续性以及多元影响因素,表明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的“表层问题”——大学内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严格性不足”或“灵活性不够”,造成部分学生未达到大学的学业要求或者人才培养目标而毕业,造成毕业率的“虚高”,违背了大学本科毕业率的“一元”本质;而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的本质——则是在行政化管理体制下,“计划性”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市场性”的多元需求,造成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多元利益相关者需求。应对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的“表层问题”和“问题本质”,需“两条腿”走路:一是大学坚守学术标准并不畏艰难地进行相关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二是高等教育系统外部社会的各方力量的协调和支持,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简政放权”。基于质量视角,对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解决的根本在于,协调好政府、大学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各在其位,各司其职,达到互融共生。

方洵[2](2017)在《浅议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管理的人性化构建》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面对高校学分制的全面实施,高校教材管理呈现出新的变化,教材的个性需求趋向多元化、随机化、信息化,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构建高校教材管理的人性化服务模式是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管理行之有效的策略。

刘宏鑫,邓昕旸,金海涛,肖爱晨[3](2017)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理工类教材管理模式》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学分制已成为高校一种新兴的教学管理体制,并逐步取代原有的学年制成为当今主流的教学管理模式。根据理工类教材层次区分明显,与最新科学成果联系密切的特点,分析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材管理模式的特点,通过探讨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教材版次更新快、内容变化大,教材需求种类增加,教材购买结算方式复杂及发放难度大等问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学分制下教材供应的新模式,针对教材发放过程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应对措施,以适应深化和完善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下高校学分制理工类教学管理的发展需要。

邓丹青[4](2014)在《学分制改革下高校教材征订管理的探讨——以龙岩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征订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深入,龙岩学院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并逐渐完善双专业、弹性学制的管理办法。学生选课自由度的增加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加大了教材征订管理的难度。龙岩学院现行的教材征订工作存在着周期长、灵活性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对此,学校应制定多层次多样化的征订办法,并通过教材管理信息平台的完善和教材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建立多渠道、多样性的教材供应保障模式,以适应学分制改革多元化的需要。

戴柯峰[5](2014)在《学分制下的高校教材管理初探》文中研究指明教材科学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在学分制实行的模式下,传统的教材管理模式存在不合理性,作者论述了在学分制教材管理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学分制下教材管理模式改革的想法。

袁永华[6](2011)在《地方农业院校学分制下的教材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教材是体现高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工具,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学分制是当前许多高校采用的教学管理制度。本文旨在针对地方农业院校在学分制下教材管理方面出现的新特点,研究相适应的对策。

秦晋丽[7](2010)在《学分制下的高校教材管理初探》文中提出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有了较大的自由空间。高校教材管理呈现多元化、随机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特点,原来的高校教材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学分制的需求,建立与高校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教材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常思亮[8](2010)在《大学课程决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学生、课程体系三者构成了现代大学教育质量和特色的三大要素。课程的基础价值在于:大学是通过课程而呼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步和变革的;课程直接关系学生的发展,良好的课程设计就是为大学生的美好人生提供设计蓝图;大学课程的地位随着大学地位的上升而持续上升,大学改革必然触及课程体系及其管理制度的改革,优秀的大学决策者必定会对课程有更多的关注。“大学课程”是大学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也即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在内的有机、动态系统;“大学课程决策”是大学管理者在一定的决策理念和大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选择或确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及其组织实施制度的分析、判断、抉择活动。本文从决策理论的视角,按照决策理论“应该怎样决策(决策的方法论)——谁来决策(决策的主体)——决策什么(决策的主要内容)”的逻辑思路,在宏观层面来展开对大学课程决策的研究。作为大学课程决策方法论基础的理性决策理论和渐进决策理论是关于决策应该怎样制订的理论,所涉及的主要是规定性研究。通过分析这两种理论的主要特点、相互关系,探讨它们在大学课程实践中的适用性,考量其利弊,有助于我们在方法论层面研究大学课程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提高课程决策质量。大学课程决策体制是大学课程决策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及决策权限划分及其管理制度。本文以美国大学为典型的大学自主课程决策体制和以中国大学为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课程决策体制为对象,从宏观层面研究不同性质的大学课程决策体制下的课程决策主体的构成、功能及其决策过程以及我国大学课程决策体制改革的决策思路。大学课程决策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课程体系的决策、大学课程与专业关系模式的决策、大学课程实施管理制度决策。大学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人才培养目标的系统。大学课程体系决策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通才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课内课程与和课外活动”等四对矛盾关系。超越性、独特性、权变性则是决策我国大学课程体系改革时必须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学年制和学分制是大学课程组织实施的两种管理基本制度。而由选课制、弹性学制为核心的学分制因其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大学一种主流的课程组织实施的管理制度。同时也是当今中国大学课程组织实施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我国大学有效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决策思路是: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校情的学分制;以“系统论”为指导推进学分制改革;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对接,推进学分制改革。分专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功能和本质特征。大学的专业是一组课程的组合,是一种与大学培养人才更直接的专门课程体系。中外大学教育的历史实践表明,不同的专业与课程的关系模式,形成不同的课程体系,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本文系统研究了以美国大学为代表的课程组合专业模式和以中国大学为代表的专业规定课程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大学总的改革趋向应当由“专业与课程关系模式”向“课程组合专业模式”过渡,实行“课程组合专业模式”。

蒋谦,李天,李廷轩,刘涛[9](2010)在《学分制下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践——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网络信息化管理手段在高校的广泛应用,高校的办学形式日趋多样,特别是学分制的引入与深化,给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本文以四川农业大学教材管理信息系统为例,阐述四川农业大学构建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创新和实践,以提高教材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邝玲玲[10](2009)在《学分制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初探》文中提出从学分制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特点出发,提出学分制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一些应对措施,以使教材管理工作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工作服务。

二、学分制与高校教材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分制与高校教材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研究 ——基于质量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简评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界定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大学本科毕业率的理论探究
    第一节 大学本科毕业率的本质内涵
        一、本科和本科教育
        二、本科毕业
        三、本科毕业率
    第二节 大学本科毕业率的质量意蕴
        一、本科毕业率质量内涵的分析框架
        二、本科毕业率的内部质量意蕴逻辑分析
        三、本科毕业率的外部质量意蕴逻辑分析
    第三节 大学本科毕业率与高等教育质量的逻辑关系探究
        一、大学本科毕业率本质指向一元: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等教育质量指向多元: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
        三、一元与多元——大学本科毕业率与高等教育质量的现实冲突
第三章 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全球图景
    第一节 大学本科毕业率的世界图景——以OECD成员国为例
        一、OECD的教育指标体系及特征
        二、OECD的高等教育毕业率指标说明
        三、OECD成员国高等教育毕业率状况
    第二节 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典型国家——以美、法、英、日为例
        一、美国大学本科毕业率
        二、法国大学本科毕业率
        三、英国大学本科毕业率
        四、日本大学本科毕业率
    第三节 基于全球视域下的典型国家大学本科毕业率特征分析
        一、大学本科毕业率存在国别差异
        二、大学本科毕业率存在院校差异
        三、大学本科毕业率存在个体差异
第四章 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历史回溯与现状考察
    第一节 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历史演变
        一、民国时期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
        二、建国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
        三、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
    第二节 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现状研究
        一、2015年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数据来源及统计方法
        二、2015年中国大学应届本科生毕业率与学士学位授予率
        三、2015年中国大学不同学科本科毕业率与学士学位授予率
    第三节 对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历史与现状的反思
        一、尚未建立完善的大学本科毕业率统计制度
        二、从发展来看,大学本科毕业率的演变呈现历史延续性
        三、从现状来看,大学本科毕业率高且院校之间呈弱差异性
第五章 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形成机制探析
    第一节 政府在大学本科毕业率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一、行政管理体制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二、教育政策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三、政府评估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第二节 社会在大学本科毕业率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一、就业市场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二、传统文化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三、民众心理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第三节 学生在大学本科毕业率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一、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二、学生的课程考核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三、学生的就业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第四节 大学在大学本科毕业率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一、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的形成
        二、学分制学籍管理的“严格性”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三、学分制学籍管理的“灵活性”与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形成
        四、对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严格性”与“灵活性”的反思
第六章 对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的本质探析
        一、大学本科毕业率与高等教育质量呈现“一元与多元”的关系
        二、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的本质——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多元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第二节 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现象剖析与趋势研判
        一、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的特征
        二、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形成的复杂原因
        三、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发展的趋势研判
    第三节 基于当前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现实问题的思考
        一、回归大学本科毕业率的本质
        二、妥善处理大学组织本质与现实外部社会多元需求的关系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2)浅议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管理的人性化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管理的新变化
2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管理面临的窘境
    2.1学分制下教材征订计划性与后期需求不确定性的矛盾
    2.2学分制下教材结算统一性与学生选用教材差异性的矛盾
    2.3学分制下教材供应规定性与教材发售灵活性的矛盾
3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管理人性化构建的对策
    3.1树立服务管理理念, 明确教材管理工作的方向
    3.2完善教材管理制度, 提高教材管理实效
    3.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强化业务管理能力
    3.4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提升服务质量
4结语

(3)学分制条件下高校理工类教材管理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0学分制与学年制的主要区别
1 理工类教材的特点
2 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材管理模式的特点
    2.1 教材内容变化快、变化大
    2.2 教材需求种类增加,采购计划难制定
    2.3 教材发行及结算方式的复杂性
3 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材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
    3.1 学生规模的增加,学校教务部门征订、发放教材压力过大
    3.2 学生选课不统一致使不能宏观征订教材
    3.3 教材征订、发放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提高不及时
    3.4 纸质教材版本更新快导致教材的性价比降低,甚至是资源浪费
    3.5 发放过程不规范导致的教材损耗
4 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材管理模式
    4.1 管理方式信息化
    4.2 管理人员专业化
    4.3 实现一岗多本教材使用
    4.4 设立教材超市
    4.5 制作多功能电子书,推行电子版教材

(4)学分制改革下高校教材征订管理的探讨——以龙岩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龙岩学院学分制改革现状
二、龙岩学院现有教材征订办法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龙岩学院现有教材征订办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征订周期过长
        2. 灵活性不够
        3. 信息化程度不高
三、学分制管理体制改革下的教材征订思路
    (一)根据课程性质和具体教学方式,制定多层次多样化的征订办法
    (二)部分教材供应市场化,满足学分选课灵活教材需要
    (三)构建教材管理信息平台
    (四)提高教材管理人员的素质
四、结语

(5)学分制下的高校教材管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学分制下教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学分制下教程选购的种类、数量增加。
    1.2教材订购数量难以准确把握。
    1.3教材发放难度加大, 教材费用结算复杂。
2.学分制与高校教材管理的新模式构想
    2.1结合当前 计算机 技术, 构建 基于学分 制的教材 管理信 息系统。
    2.2改革教材管理模式, 建立校园书店。
    2.3提高教材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6)地方农业院校学分制下的教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教材建设与管理研究的背景
    1.1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1.2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要求
2地方农业院校学分制下教材管理工作的现状
3地方农业院校学分制下教材管理的对策
    3.1加强教材信息网络建设, 把教材管理从经验管理转到现代管理的基础上来
    3.2建立教材选用质量监控体系, 严把教材质量关
    3.3掌握教材供应信息, 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关键
    3.4必须尽快增扩书库面积, 建立教材资料陈列室

(7)学分制下的高校教材管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管理的特点
    1. 学分制下高校教材订购数量随机性
    2. 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的立体化和多元性
    3. 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的预订与发放的不确定性
    4. 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
二、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管理的模式
    1. 建立健全科学的高校教材管理体系
    2. 设立“校园书店”教材直销模式
    3. 构建教材管理网络平台, 提高教材管理水平
    4. 建设高素质的教材管理队伍

(8)大学课程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与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选题的研究意义
        一、制约大学教育质量的首要因素是课程——大学课程本身的意义
        二、我国大学课程改革实践呼唤提高大学课程决策的水平
        三、大学课程决策是一个函待开拓的研究领域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大学课程含义的研究
        二、关于课程决策的基础理论的研究
        三、关于一般性课程决策的研究
        四、关于大学课程决策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核心概念厘定
        二、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
        三、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课程决策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理性主义决策理论
        一、完全理性决策理论
        二、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三、泰勒原理:一种典型的理性主义课程决策理论
    第二节 渐进主义决策理论
        一、渐进主义决策理论的实质
        二、渐进主义决策的基本方式
        三、对渐进主义决策理论的评价
    第三节 两种决策理论在大学课程决策中的适用性
        一、理性主义决策理论在大学课程决策实践中的应用
        二、渐进主义决策理论在大学课程决策实践中的应用
        三、两种决策理论在大学课程决策实践中的融合
第三章 大学课程决策体制
    第一节 大学自主的课程决策体制
        一、美国大学内部管理机构与课程决策程序
        二、美国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
        三、美国大学课程决策体制的特点
    第二节 政府主导的大学课程决策体制
        一、新中国大学课程决策体制的历史形成
        二、近30年来我国颁布的大学课程政策
        三、我国大学课程决策体制的特征
    第三节 我国大学课程决策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国家颁布了多项政策和法规,明确扩大大学包括课程决策权力在内的办学自主权
        二、从实践的表象层面看:大学自主决策的权力在有限度的扩大
        三、从实践的本质层面看:我国政府主导的课程体制没有改变
        四、我国政府主导的课程决策体制没有实质性改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大学课程体系的决策
    第一节 大学课程体系及其决策的价值取向
        一、大学课程体系的涵义
        二、大学课程体系决策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大学课程体系的基本形式及分析
        一、"层次结构课程体系"
        二、"模块结构课程体系"
        三、"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第三节 大学课程体系决策主要的内容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课程体系决策的主要内容
        二、大学课程体系改革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五章 大学的专业与课程关系模式的决策
    第一节 课程组合专业模式
        一、课程组合专业模式的内容与背景
        二、课程组合专业模式下的专业
        三、课程组合专业模式下的课程计划及实施方式
    第二节 专业规定课程模式
        一、专业规定课程模式的内容与背景
        二、专业规定课程模式下的专业
        三、专业规定课程模式下的课程计划及实施方式
    第三节 我国大学课程与专业关系模式改革的决策建议
        一、改革现有专业设置制度
        二、改革学科组织设置模式和运行机制
        三、建立和完善弹性培养制度
第六章 大学课程实施管理制度的决策
    第一节 大学课程实施管理制度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学年制的内涵与特点
        二、学分制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 美国学分制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一、美国学分制的发展历程
        二、美国学分制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我国大学分学制的形成与现状
        一、我国大学学分制发展历程
        二、目前我国大学实行学分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我国大学有效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决策思路
        一、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校情的学分制
        二、正确分析"学分制越‘完全’越好"、"学分制就是‘教育超市’"等不正确观点
        三、以"系统论"为指导推进学分制改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学分制与高校教材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研究 ——基于质量的视角[D]. 滕曼曼. 厦门大学, 2018(06)
  • [2]浅议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管理的人性化构建[J]. 方洵.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
  • [3]学分制条件下高校理工类教材管理模式[J]. 刘宏鑫,邓昕旸,金海涛,肖爱晨.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4]学分制改革下高校教材征订管理的探讨——以龙岩学院为例[J]. 邓丹青. 龙岩学院学报, 2014(05)
  • [5]学分制下的高校教材管理初探[J]. 戴柯峰. 考试周刊, 2014(18)
  • [6]地方农业院校学分制下的教材管理研究[J]. 袁永华. 出版科学, 2011(05)
  • [7]学分制下的高校教材管理初探[J]. 秦晋丽.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07)
  • [8]大学课程决策研究[D]. 常思亮. 湖南师范大学, 2010(09)
  • [9]学分制下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践——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J]. 蒋谦,李天,李廷轩,刘涛. 中国大学教学, 2010(04)
  • [10]学分制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初探[J]. 邝玲玲. 魅力中国, 2009(34)

标签:;  ;  ;  ;  ;  

高校学分制与教材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