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

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多入多出(MIMO)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一次重大飞跃,它能够突破无线频率资源限制,大幅度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被公认为是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然而,MIMO技术也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无线通信模式,它要求系统使用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同时同频地发射和接收数据,使得无线通信的系统结构、分析方法、调制、编码、信道估计、检测、多址方式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挑战。 本论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针对MIMO无线通信系统所涉及的若干关键理论与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在MIMO信道容量理论、MIMO检测算法、基于MIMO-OFDM系统的码分多址技术、自适应传输技术、差分空时编码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研究进展。 在MIMO信道容量理论方面,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给出了MIMO信道容量及其渐近界的简单闭合的计算公式;二是提出了一种信道容量的非平稳分析方法,并且利用该算法分析得到了时变MIMO信道的容量极限。上述研究成果对MIMO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MIMO检测算法方面,本论文提出了3种新型的高效检测算法。前两种算法是传统的贝尔实验室垂直分层空时结构(V-BLAST)检测算法的两种快速算法,这两种算法在保持性能不变的同时,复杂度低于现有的其它同类算法;第三种算法是最优的最大似然算法的简化算法,尽管它的计算复杂度非常低而且很稳定,但性能却接近最大似然检测算法的性能,而且还可采用并行计算方法大幅度提高处理速度。 在基于MIMO-OFDM系统的码分多址技术方面,本论文首先引入了一种广义的码分多址系统框架——空时频扩展码分多址(STFS-CDMA);然后推导出了适用于STFS-CDMA系统的三种MMSE检测器;并且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扩展码——双正交码。在STFS-CDMA系统中采用双正交码能够有效地获得空间、时间和频率分集,平衡各用户的性能,从而大幅度增强整个多用户系统性能。 在用于MIMO或MIMO-OFDM系统的自适应传输技术方面,本论文提出了两种高效的自适应传输技术:一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MIMO-OFDM系统的简单、有效的自适应传输方案,该方案能够在保证系统性能不显著下降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自适应传输所需的计算复杂度;二是基于牛顿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最小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MIMO技术概述
  • 1.2 MIMO系统模型
  • 1.2.1 MIMO平坦衰落信道模型
  • 1.2.2 MIMO频率选择性信道模型
  • 1.2.3 MIMO-OFDM系统的信道模型
  • 1.3 MIMO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1 接收机已知而发射机未知信道条件下的MIMO技术
  • 1.3.2 收发信机都已知信道条件下的MIMO技术
  • 1.3.3 收发信机都未知信道条件下的MIMO技术
  • 1.3.4 其它MIMO相关技术的发展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贡献
  • 1.5 本章参考文献
  • 第2章 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分析
  • 2.1 引言
  • 2.2 MIMO信道容量简介
  • 2.2.1 MIMO系统模型
  • 2.2.2 MIMO信道容量
  • 2.3 MIMO信道容量的简化计算公式与渐近界
  • 2.3.1 MIMO信道容量的简化计算公式
  • 2.3.2 MIMO信道容量的渐近界
  • 2.3.3 数值计算与仿真结果
  • 2.4 时变MIMO信道容量极限
  • 2.4.1 MIMO平坦衰落信道容量极限
  • 2.4.2 MIMO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容量极限
  • 2.4.3 利用广义注水算法分析无线衰落信道容量极限
  • 2.5 小结
  • 2.6 本章参考文献
  • 第3章 MIMO系统的快速检测算法
  • 3.1 引言
  • 3.2 V-BLAST简介
  • 3.2.1 系统模型
  • 3.2.2 传统的V-BLAST检测算法
  • 3.3 快速递归迫零串行干扰删除算法
  • 3.3.1 基本递推公式
  • 3.3.2 初始加权矩阵的计算方法
  • 3.3.3 算法的步骤
  • 3.3.4 复杂度分析
  • 3.3.5 性能分析
  • 3.4 快速递归最小均方误差串行干扰删除算法
  • 3.4.1 基本递推公式
  • 3.4.2 初始扩展加权矩阵的递推算法
  • 3.4.3 算法的步骤
  • 3.4.4 复杂度分析
  • 3.4.5 性能分析
  • 3.5 广义并行干扰删除算法
  • 3.5.1 常见MIMO检测算法综述
  • 3.5.2 接近最大似然检测性能的低复杂度MIMO检测算法
  • 3.5.3 复杂度分析
  • 3.6 小结
  • 3.7 本章参考文献
  • 第4章 适用于MIMO-OFDM系统的码分多址技术
  • 4.1 引言
  • 4.2 用于MIMO-OFDM系统的传统码分多址方案
  • 4.2.1 系统模型
  • 4.2.2 用于MIMO-OFDM系统的传统CDMA方案
  • 4.3 空时频扩展码分多址
  • 4.3.1 空时频扩展码分多址系统模型
  • 4.3.2 用于空时频扩展码分多址系统的MMSE检测算法
  • 4.4 适用于空时频扩展码分多址系统的双正交码
  • 4.4.1 达到空间分集的编码方案
  • 4.4.2 同时获得空间、时间和频率分集
  • 4.4.3 双正交码的鲁棒性分析
  • 4.4.4 码长与检测复杂度
  • 4.5 性能分析
  • 4.6 小结
  • 4.7 本章参考文献
  • 第5章 自适应MIMO传输技术
  • 5.1 引言
  • 5.2 适用于MIMO-OFDM系统的低复杂度的自适应传输方案
  • 5.2.1 系统模型
  • 5.2.2 所提出的自适应传输方案
  • 5.2.3 复杂度分析
  • 5.2.4 性能分析
  • 5.3 用于MIMO系统的最优迭代功率分配算法及其简化算法
  • 5.3.1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MIMO系统模型
  • 5.3.2 基于牛顿算法的最优功率分配算法
  • 5.3.3 快速算法
  • 5.3.4 利用信道相关性进一步降低算法复杂度
  • 5.4 小结
  • 5.5 本章参考文献
  • 第6章 基于MIMO系统的差分空时块对角码技术
  • 6.1 引言
  • 6.2 差分空时调制的基本原理
  • 6.2.1 符号定义
  • 6.2.2 信道模型
  • 6.2.3 差分空时调制
  • 6.2.4 基本差分空时调制
  • 6.2.5 正交空时分组码和对角组码
  • 6.3 差分空时块对角码
  • 6.3.1 差分空时块对角码的编码方案
  • 6.3.2 最大似然译码算法
  • 6.3.3 快速格型译码算法
  • 6.4 利用差分空时块对角码获得多重分集增益
  • 6.5 性能分析
  • 6.6 小结
  • 6.7 本章参考文献
  • 结束语
  • 附录1 引理2.3的证明
  • 附录2 公式(4-11)的证明
  • 附录3 定理4.4的证明
  • 附录4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5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申请的专利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种互联网环境下的医学图像自适应传输系统实现[J]. 现代电子技术 2020(08)
    • [2].网络通信中链路自适应传输系统设计[J]. 中国新通信 2017(13)
    • [3].网络通信中链路自适应传输系统设计[J]. 数码世界 2017(11)
    • [4].星载高速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J]. 空间电子技术 2014(01)
    • [5].基于交织多址的自适应传输[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9(11)
    • [6].城际铁路通信系统跨层自适应传输方案研究[J]. 铁道通信信号 2015(02)
    • [7].一种基于传输成功率的自适应传输策略[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1(02)
    • [8].OTT-TV工作原理及其与IPTV的区别[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07)
    • [9].移动学习平台下网络带宽自适应传输算法的应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16)
    • [10].水下声信道波通信自适应传输技术[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11].OFDM协作通信中基于子载波映射的自适应传输策略[J]. 计算机科学 2010(10)
    • [12].H.264视频码流自适应传输的研究与实现[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3(04)
    • [13].NB-IoT的关键性能[J]. 电信科学 2018(S1)
    • [14].基于多终端协同的高清视频多流并发自适应传输控制方法[J]. 电信科学 2015(09)
    • [15].一种具有自适应传输门限的变速率MAC协议研究[J]. 微型电脑应用 2011(05)
    • [16].一种提高无线网络语音通话数量的方法[J]. 计算机仿真 2009(05)
    • [17].自适应传输范围VANETs车间通信性能分析[J]. 中国测试 2016(03)
    • [18].自适应传输机制在RTP的H.264视频探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04)
    • [19].车辆通信接入系统的自适应传输模式选择策略[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4(01)
    • [20].基于无速率码的遥感数据自适应传输技术[J]. 电讯技术 2018(10)
    • [21].基于TFRC协议的视频自适应传输机制及仿真实验[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1(12)
    • [22].无线网络空间信息自适应传输策略研究[J]. 铜仁学院学报 2008(06)
    • [23].流媒体直播系统的多路并发流自适应传输控制[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2(02)
    • [24].一种自适应传输距离的无闪变可见光通信系统[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13)
    • [25].实时协议之下的多媒体自适应传输[J]. 新媒体研究 2016(07)
    • [26].终端性能自适应传输协议[J]. 软件学报 2010(07)
    • [27].基于FPGA的CCSDS自适应传输系统[J]. 数据采集与处理 2019(04)
    • [28].VR的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应用[J]. 中兴通讯技术 2018(04)
    • [29].OpenFlow网络中可伸缩视频的自适应传输算法[J]. 计算机工程 2016(07)
    • [30].一种结合HARQ的MIMO-OFDM自适应传输方案[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1(02)

    标签:;  ;  ;  ;  ;  ;  

    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