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历史论文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2022-10-18阅读(411)
问:九年级上的历史论文 600字左右
- 答: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主要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大到西欧其他国家。“文艺复兴”的概念在当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这一名词源自意大利文,一般多写法文。中国曾有人直译为“再生”或“再生运动”,但“文艺复兴”的译法已被普遍接受。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艺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
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认为,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因而得名。最初从意大利开始,后来扩大到英、法、德、西、尼兰德其他欧洲国家。由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文化科学知识和各种人才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新文化的发展则必须摆脱封建制度的枷锁和教会的精神统治,固而资产阶级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开展反对教会的精神统治和封建科学的斗争。许多知识分子冲破封建教会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神权。主要代表人物有但丁、沙士比亚(文学家),艺术家有达·芬奇、拉斐尔,科学家哥白尼、布鲁诺、刻卜勒和伽利略等。他们为现实主义的文艺艺术和近代自然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恩格斯说,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问:创新推动历史进步的素材
- 答:创新推动历史前步(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为维护秦国统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
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一变法
图强的求贤诏令。商鞅就是在这个时候自魏国来到秦国的。
商鞅到秦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
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了新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正是由于它的作用,秦朝的历史才变得如此辉煌
问:请以中国古代史隋唐史实论证说明下列观点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 答:封建时代的制度创新,隋、唐两个朝代是最多的,符合了当时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
在政治制度方面,有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这两项是隋文帝杨坚的发明。二者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加强皇帝集权,削弱宰相权力;所以以后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无一例外照抄。
在法律方面,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隋文帝的《开皇历》,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十恶不赦”就是里面的重要内容,核心思想的“援礼入法”,这个“礼”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礼貌,礼节,对人客气之类的道德规则,而是特指封建等级秩序,鲜明地提出,要用国家一切暴力潜能来维护以皇帝为核心的等级制度。因此,《开皇历》的这个思想,以后的王朝也是照抄。
因此,西方人看待中国历史,在对中国历史最有影响的100人中,隋文帝被摆的很靠前(好像摆在前十位)。因为西方人认为他在制度建设方面很有成就。在中国,隋文帝绝对不会有那样高的地位。原因之一是隋朝太短了,才32年,另一原因是隋文帝得国非常不正,非常血腥,在中国传统的道德评价方面失分很多。
至于隋唐时期农业政策,是均田制;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制;这都是北魏时期文明太后(冯太后)发明的,一段时间内有积极作用,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但是制度漏洞很大,农民不断采取对策规避,到唐中期以后就瓦解了。
兵役制度,隋唐是府兵制,北魏时候发明。到唐朝玄宗时期,改用募兵制,对于开元时期开疆拓土,对抗吐蕃、阿拉伯帝国,起到重要作用。这段时期,唐朝边功显赫,是中亚的主宰。如果不是因为安史之乱,中亚地区,绝对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都属于伊斯兰文化圈。 - 答:科举制 大运河 戒奢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