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研究及其国际比较

创新模式研究及其国际比较

论文摘要

对于正在展开的21世纪及其主导性特征,不同的人或许有着不同的理解。比如,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称其为“后工业社会”,未来学家托夫勒称之为“电子信息社会”,管理学家查尔斯.萨维奇把它叫做“网络社会”,OECD组织则将其称为“知识社会”,如此等等。然而,不论上述说法和理解有何不同,其共同的一点就在于: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种技术理性支配下的技术时代,而这一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具有主导作用;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创新已成为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多制定了新的科技发展战略,并着力建立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以降,信息时代就已经开始奔涌而来,随之而来的是人们与客观世界的交互模式和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的深刻改变。在这样一个日益发展和不断变化的信息时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以创新作为主要推动力的时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否与时俱进,对塑造这个时代的创新实践以及相关理论成果进行研究,尤其是对相关国家和地区成功的创新实践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任务。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当前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是,何谓自主创新?如何在现有技术体制基础上,结合国际技术发展新趋势与创新模式,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发展战略?所有这些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理论研究课题,也是涉及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转换、产业优化升级和竞争力源泉转型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长期以来难以彻底解决到位的现实难题。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本文试图从系统科学和科技哲学的视角,通过对创新模式及其国际比较进行研究,以求对上述问题做出自己的解答。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科学与技术日益融合和一体化的趋势,创新的概念已经从技术创新扩展到更高或更深层的知识创新层面上。因此,立足于这种融合的背景,本文所研究的技术创新包含了基础研究(属于知识创新的范畴)。在本文中,把可能应用于技术的知识创新均归于技术创新的范畴,其目的就在于强调知识的应用方面。论文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析、论文的研究框架和基本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与创新点。论文第二章在阐述了系统、创新系统和模式的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当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其融合发展基础之上产生的技术创新理论及发展趋势。给出了机制和模式较为明确的界定。通过对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研究,建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时期人与客观世界交互的模式图,并得出物化智力的深入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这一结论。在科学与技术日益融合的趋势下,给出一个科学知识创新和技术知识创新的关系数学模型表达。论文第三章以创新模式为核心概念,提出了从一元到三元的创新模式演化过程,并就三螺旋模式中政府、大学和产业的地位以及相互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文第四章选取了几个具有借鉴意义的典型国家和地区,针对其独特的创新实践模式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指出了美国的原创模式和日本的引进模仿模式反映了技术发展的独立性。论文第五章通过对上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创新实践模式进行横向比较和深入分析,在立足我国实际的基础上,力求给出对建构具有我国特色的、富有成效的技术创新模式具有启发性的建议。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和我国国情提出了逐步建立以知识创新和研发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针对我国的产业技术工人技术基础总体水平较低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薄弱的情况,结合我国的文化传统特点,提出了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文化认同度、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学历水平来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评析
  •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框架与基本内容
  • 第四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系统、模式与科技创新
  • 第一节 系统与创新系统
  • 一 系统的概念和内涵
  • 二 系统的结构与子系统
  • 三 创新系统
  • 第二节 模式与机制
  • 一 模式
  • 二 机制
  • 三 模式与机制的比较
  • 第三节 科学和技术的概念及其融合发展趋势
  • 一 科学的定义和内涵
  • 二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 三 技术的定义
  • 四 技术的要素与构成
  • 五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融合
  • 六 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
  • 七 创新的发展趋势和总体模式
  • 第四节 创新的理论与系统
  • 一 创新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 二 国家创新系统(体系)
  • 第三章 创新模式的界定及阐释
  • 第一节 从一元、二元到三元
  • 第二节 三线螺旋体创新模式的涵义及特点
  • 第三节 大学的新使命
  • 第四节 政府的功能
  • 第五节 企业和公司的演化
  • 一 企业与技术创新扩散
  • 二 企业创新系统
  • 三 三螺旋公司
  • 第六节 创新的孵化
  • 第四章 典型国家和地区创新模式的建构及特点
  • 第一节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
  • 一 美国教育的发展和人力资本的追赶
  • 二 法律和政策保障知识创新战略
  • 三 以知识创新和研发为核心,强调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三线螺旋型创新模式
  • 第二节 日本、韩国与台湾的追赶
  • 一 日本的模式
  • 二 韩国创新模式
  • 三 知识经济时代的追赶—台湾
  • 第三节 德国的先进经验
  • 一 德国的教育
  • 二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 第四节 拉丁美洲的创新实践
  • 第五章 创新模式比较分析及启示
  • 第一节 美、日创新模式比较
  • 第二节 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比较
  • 第三节 德国、巴西创新模式比较
  • 第四节 当代中国创新模式的选择与建构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竞技体操技术创新评述[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2(02)
    • [2].关于加快发展富阳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考[J].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08(06)
    • [3].国内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的影响[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05)
    • [4].我市6家企业列入省技术创新方法试点和示范企业[J]. 泰州科技 2011(06)
    • [5].建材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建材资讯 2008(05)
    • [6].经济转型升级时期技术创新问题研究——以苏州市中小企业为例[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4)
    • [7].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技术创新价值观思考[J]. 社会科学动态 2019(12)
    • [8].基于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以高校成果转化为视角[J]. 中国高校科技 2019(12)
    • [9].浅析技术创新方法的推广战略[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25)
    • [10].党的领导与国企技术创新的关系和路径[J]. 现代企业 2020(02)
    • [11].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企业成本与风险降低问题研究[J]. 中国商论 2020(03)
    • [12].创新生态系统下企业技术创新角色新思考[J]. 河北企业 2020(02)
    • [13].财税激励、现金持有与企业技术创新[J]. 财会通讯 2020(04)
    • [14].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理论研究综述[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06)
    • [15].颠覆性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机理——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视角[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0(01)
    • [16].装配式内装体系与技术创新探究[J]. 城市住宅 2020(05)
    • [17].价值链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分析[J]. 西北人口 2020(03)
    • [18].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技术创新审计研究综述[J]. 科学与管理 2020(03)
    • [19].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前瞻性治理[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05)
    • [20].基于绿色化学的高职化工“专业技术创新教育”课程建设初探[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20(02)
    • [21].政府财税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分析[J]. 现代企业 2020(06)
    • [22].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与产业技术创新质量[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3].企业技术创新该选哪条路[J]. 决策探索(上) 2020(07)
    • [24].金融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J]. 大连大学学报 2020(03)
    • [25].徐匡迪:对颠覆性技术创新应予宽容、理解与支持[J]. 经济导刊 2020(10)
    • [26].国有装备制造公司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J]. 时代金融 2018(32)
    • [27].制度环境影响技术创新的典型机制:理论解读与空间检验[J]. 南开经济研究 2018(05)
    • [28].川企“技术创新”决胜未来[J]. 经营管理者 2019(01)
    • [29].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J]. 价值工程 2019(06)
    • [30].技术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基于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分析[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19(02)

    标签:;  ;  ;  

    创新模式研究及其国际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