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王小波的早期小说作为接受西方小说艺术技巧之前的自发探索之作,无论是主题还是技巧都与当时的文学主流自觉地拉开了距离,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景观,其中蕴含了多种王小波中后期创作的遗传密码。王小波的早期小说拒绝既定的意识形态的框定,拒绝道德、价值上的简单评判,其关注点始终追逐个体在特殊政治时代艰难的处境和体验,以相当的勇气直白而辛辣的描绘出主人公在严酷的外部压力面前的生存图景。在叙事技巧上打破了情节模式的窠臼,沿着内心活动的次序组织各种形象片段,返照人物的情感过程和意识波动,以崭新的方式揭开了内心世界的广阔图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小说叙事技巧的从容跨越。他对诗化语言的不懈追求,使其小说具有一定的唯美倾向和浓郁的诗情。王小波凭着对语言的天然敏感,不断的探索着语言艺术的奥秘,丰富着现代汉语的表达方法。可以看出,王小波早期的写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王小波中后期的小说创作,他对“有趣叙述”的追求,对自由想象的渴望,对死亡叙事的独特思考及有意识的运用戏仿的创作方式,都在中后期小说创作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传承和张扬。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边缘中生出知识和美——重评王小波及其写作[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9(06)
- [2].王小波与文学史[J]. 学术月刊 2017(12)
- [3].王小波作品的国外译介与研究[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4].叙事革新与文化反讽——谁是王小波[J]. 文艺评论 2017(11)
- [5].王小波:“背叛者”的守望——评房伟的《王小波传》[J]. 创作与评论 2016(20)
- [6].王小波作品[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 [7].“挣脱开王小波”后的房伟[J]. 文学自由谈 2017(05)
- [8].漫长的祭礼——读房伟的系列“抗日小说”[J]. 长江文艺评论 2017(04)
- [9].王小波笔下的“性”女性[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0].作为方法论的和美学的"王小波"——从房伟的"王小波研究"谈起[J]. 创作与评论 2016(06)
- [11].王小波1990年代的经济收入[J]. 现代中文学刊 2016(04)
- [12].王小波是如何‘炼’成的?[J]. 读书 2014(12)
- [13].评房伟《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传》[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06)
- [14].走入王小波书店[J]. 休闲 2019(10)
- [15].当代文学的史料发掘与文学史建构——以房伟的《王小波传》书写实践为例[J]. 传记文学 2020(01)
- [16].众声喧嚣,再读一读王小波[J]. 记者观察 2020(07)
- [17].王小波:智趣的诞生[J]. 广州文艺 2020(06)
- [18].当代文坛与王小波的经典化[J]. 广州文艺 2020(06)
- [19].忆王小波[J]. 北方人(悦读) 2020(06)
- [20].空间[J]. 五台山 2019(12)
- [21].樱花虽凋谢,但毕竟灿烂地盛开过——纪念孤独的王小波[J]. 南腔北调 2020(08)
- [22].有趣之人王小波[J]. 初中生 2020(Z4)
- [23].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王小波小说[J]. 青年文学家 2019(33)
- [24].后现代语境下的“王小波热”现象探析[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9(11)
- [25].王小波:有趣的灵魂就那么几个[J]. 读与写(初中版) 2018(02)
- [26].王小波是一面镜子[J]. 人民周刊 2017(07)
- [27].厚重的鲜花——评房伟《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传》[J]. 雨花 2015(22)
- [28].王小波笔下的畸人形象[J]. 芒种 2015(24)
- [29].在边缘处建立“极地之国”——王小波的文学反抗与颠覆[J]. 滇池 2016(05)
- [30].卷首[J]. 福建文学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