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松辽盆地深层储层岩石学特征及次生孔隙形成热力学机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作者: 赵国泉
导师: 赵海玲
关键词: 岩石学,地层水,次生孔隙,长石,浊沸石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地层深度的增加,火山岩的孔渗不受深度的影响,显示了火山岩岩性较为致密而压实作用并不能发挥很大作用的特性,而碎屑岩则比较明显地随深度降低物性变差。在松辽盆地的2500m、3000m 和3500m 和南部的2000m 和2500m 左右,出现五个渗透率和孔隙度的高值区。初步分析上述几个高值区应该是次生孔隙及火山气孔发育带。松辽盆地深部储层岩石学特征表明:松辽盆地碎屑岩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火山岩在北部主要分布在营城组和火石岭组。松辽盆地南部火山岩主要在营城组和火石岭组中发育,岩性以玄武岩为主,其次为安山岩和流纹岩。次生孔隙主要发育于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中,为研究次生孔隙的热力学形成机制提供了岩石学证据。油田水特征:作为深层主要储层的泉头组、登娄库组和营城组,在水型和平均矿化度上存在差异。泉二段在北部的平均矿化度较低,反应了一种破坏的沉积环境,而在南部的平均矿化度较高,显示了较好的封闭条件。泉一段、登娄库组、营城组,作为深层的主力储层,平均矿化度较高,呈较好的封闭性,水型也是以反映较为封闭条件的NaHCO3型为主。我们推测应当是水岩反应形成次生孔隙,从而使得这些地层可作为良好的储集体。松辽盆地北部的登娄库组和营城组,随着深度的变化,矿化度的高值、ph 的低值与碎屑岩、火山岩的孔、渗高峰区对应较好,这里的孔渗高峰区是指的3000m 和3500m 的次生孔隙发育带。对油田水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油田水进行了离子活度的计算,利用热力学方法对长石、浊沸石、碳酸盐和高岭石的溶蚀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长石中主要是钙长石和钾长石的溶蚀形成次生孔隙,而钠长石的溶蚀贡献不大。浊沸石的溶蚀在松辽盆地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储层中较为发育,是松辽盆地北部的3000m 左右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成因。方解石溶蚀只发生在温度较低的地层中,即多发生于成岩阶段的早期,在松辽盆地较为发育,呈现多期次形成、溶蚀的特性。通过计算可知高岭石的溶蚀对于次生孔隙形成也具有一定的贡献。结合镜下观察、前人资料以及本次所做的热力学分析,绘制了松辽盆地溶蚀模式图。其中,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石和浊沸石的溶蚀所形成。
论文目录:
引言
1 储层研究的现状
2 储层孔隙的认识及次生孔隙形成的争议
2.1 储层孔隙的认识
2.2 次生孔隙形成的争议
3 松辽盆地深层储层研究现状
4 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一章 地质背景
1.1 松辽盆地概况
1.2 构造特征
1.3 沉积特征
1.4 松辽盆地火山岩时空展布
第二章 岩石学特征
2.1 松辽盆地碎屑岩岩石学特征
2.1.1 松辽盆地北部碎屑岩
2.1.2 松辽盆地南部碎屑岩
2.2 松辽盆地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2.2.1 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
2.2.2 松辽盆地南部火山岩
第三章 松辽盆地深层储层的储集特征
3.1 松辽盆地深层储层的时空分布特征
3.2 储集空间类型
3.2.1 碎屑岩储集空间
3.2.2 火山岩储集空间
3.3 储层孔渗特征
3.3.1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储层孔渗特征
3.3.2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储层孔渗特征
3.4 松辽盆地深层次生孔隙对储集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 油田水分析
4.1 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其类型
4.2 油田水的分布特征
4.2.1 地层平均矿化度对比
4.2.2 松辽盆地油田水矿化度随深度变化特征
第五章 长石溶蚀的热力学研究
5.1 长石溶蚀的孔渗证据和岩石学证据
5.2 长石溶蚀的机理
5.3 长石溶蚀的热力学计算
5.3.1 钾长石溶蚀
5.3.2 钠长石溶蚀
5.3.3 钙长石溶蚀
第六章 浊沸石溶蚀的热力学研究
6.1 浊沸石的形成
6.2 浊沸石溶蚀的岩石学证据
6.3 浊沸石溶蚀的热力学计算
6.3.1 生成菱铁矿或方解石时溶蚀反应的热力学计算
6.3.2 生成白云母的溶蚀反应热力学计算
第七章 碳酸盐溶蚀的热力学研究
7.1 方解石的来源以及特征
7.2 方解石溶蚀的热力学计算
第八章 高岭石溶蚀的热力学研究
8.1 高岭石的成因
8.2 高岭石溶蚀的热力学计算
第九章 松辽盆地深层次生孔隙形成、演化及其对储集性能的影响
9.1 松辽盆地深层次生孔隙形成、演化
9.2 迁移作用分析
主要结论与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的热力学计算和溶解实验模拟研究[D]. 张萌.成都理工大学2007
- [2].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次生孔隙发育带成因机制及演化模式[D]. 王艳忠.中国石油大学2010
- [3].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中优质储集条件的形成机制及预测[D]. 宋土顺.吉林大学2015
- [4].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砂岩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D]. 武文慧.成都理工大学2011
- [5].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固体—流体相互作用与有效储层预测[D]. 赵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 [6].鄂尔多斯北部巴汉淖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特征研究[D]. 宫雪.西北大学2014
- [7].冀中坳陷古近系中深层优质储层成因机制及分布规律研究[D]. 周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
相关论文
- [1].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次生孔隙发育带成因机制及演化模式[D]. 王艳忠.中国石油大学2010
- [2].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D]. 田春志.大庆石油学院2002
- [3].松辽盆地火山岩裂缝形成机理及预测研究[D]. 任德生.吉林大学2004
- [4].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地质特征与天然气聚集规律[D]. 任延广.吉林大学2004
- [5].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及天然气成藏研究[D]. 杨峰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6].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储层综合预测方法研究[D]. 刘金平.吉林大学2005
- [7].松辽盆地(南部)深层构造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 李瑞磊.吉林大学2005
- [8].松辽盆地南部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D]. 杨明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9].松辽盆地南部及其深层油气系统形成演化与勘探潜力分析[D]. 何兴华.吉林大学2005
- [10].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岩相及储层意义[D]. 蒙启安.浙江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