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下十字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鲁本斯,佛兰德斯画派,下十字架,宗教
下十字架论文文献综述
张莉[1](2018)在《论鲁本斯油画作品——《下十字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彼得·保罗·鲁本斯是巴洛克艺术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题材大多都是宗教神话,但他总是以世俗形象和自然景物去描绘神界一系列之活动。法国美术史家丹纳说:"他的作品表面上涂着一层天主教的圣油,而骨子里的风俗、习惯、思想感情,一切都是异教的。"[1]而《下十字架》正反映出鲁本斯的宗教神话作品所具有的实质意义上的风俗和思想内涵。本文旨从《下十字架》的绘画风格(与《立十字架》对比)、绘画特色及创新意义叁方面展开论述。(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27期)
李宇飞[2](2018)在《罗吉尔·凡·德·维登《基督下十字架》形式语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画诞生于尼德兰文艺复兴早期,这一继往开来的时期不仅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作品,而且油画的技法以及其一整套的观看规范也由此确立。凡·德·维登一方面在尼德兰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新观念创作了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他继承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为其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基督下十字架》虽然是凡·德·维登早年的作品,但其艺术地位却十分的重要,它不仅代表了日耳曼民族的精神性,也充分体现了其创造力和智慧。笔者希望从造型语言、画面空间关系、构图以及其象征含义几个方面,通过研究分析,力图整理出凡·德·维登的创作思路;揭示其艺术成就与文化传统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丰富关于罗吉尔·凡·德·维登的艺术研究,对笔者今后的油画创作也有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2018-05-01)
张卉[3](2016)在《17世纪佛兰德斯绘画中的宗教性分析——以鲁本斯《下十字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艺术史中,宗教与艺术时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于在中世纪时期,一切艺术都只为宗教服务,宗教对艺术的影响非常之大。因此分析艺术中的宗教性是有重要意义的。在17世纪佛兰德斯地区的绘画中表现出鲜明的宗教性特征。以当时的杰出画家鲁本斯的代表性作品《下十字架》,就从文化、政治、经济等角度反映出这一时期佛兰德斯绘画中独特的宗教性及整个演变过程。(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6年08期)
欧阳卓才[4](2013)在《浅议罗索的《基督下十字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督下十字架》是佛罗伦萨着名画家罗索·费伦提诺(Rosso Fiorentino,1494—1540)的代表作,罗索是早期样式主义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早年拜A.del萨尔托和J.da蓬托尔莫为师,追随蓬托尔莫标新立异的画风。作为早期样式主义画家,在样式主义风格发展的历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作品《基督下十字架》描绘的是基督遇难后下十字架的场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3年20期)
钱景卫[5](2011)在《解读梁楷与伦勃朗》一文中研究指出伦勃朗和梁楷虽然所处的国度和时代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在艺术的造诣和影响方面是有着共同点。他们同样都为人类创造了伟大的精神食粮。文论主要以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和伦勃朗的《基督被抬下十字架》为依据,通过他们各自的时代特点、个人经历、宗教信仰、文化背景进行比较,分析他们的作品产生的原因、色彩观念、色彩形式和思想意义。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是似有非有,实为妙有的禅意的体现,伦勃朗的作品则反映的是人性的真实记录,是对宗教绘画的突破。但他们的绘画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精神追求是有相似之处的。(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1-05-01)
闫伟红[6](2010)在《鲁本斯和伦勃朗同名作《下十字架》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鲁本斯的构图总是十分饱满,充满强烈的扩张感,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像是有冲出画面以外的趋势。在《下十字架》一画中,鲁本斯让画中的人与物撑满整个画面空间,画面的主体形象耶稣基督的尸体、圣母、圣徒占满了大部分的区域,背景被压缩为很小一块,而且将主体置于焦点透视的中心,产生出一种强大的集聚力,使形象更加突(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0年07期)
闫伟红[7](2010)在《鲁本斯和伦勃朗同名作《下十字架》光影与明暗的分析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家通过光影与明暗的运用来表现出艺术作品当中的主题。天主教和新教宗教文化的差异,使得鲁本斯和伦勃朗遵循不同的创作思想,形成了了迥异的风格语言。文章试图分析两人的同名作品《下十字架》中由光影与明暗构成的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之间的不同,以及带给观者的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0年13期)
闫伟红[8](2006)在《鲁本斯与伦勃朗宗教主题同名作《下十字架》的分析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十七世纪的尼德兰,宗教改革导致的政治分裂引发了艺术的分裂。鲁本斯的艺术体现出天主教的南方佛兰德斯的巴洛克风格特征;伦勃朗的艺术代表着新教的北方荷兰的现实主义风格特征。这种由宗教文化带来的绘画风格上的差异性在鲁本斯和伦勃朗的宗教主题绘画作品中体现的较为明显,尤其在两人的宗教主题同名作《下十字架》中有着突出的表现。本篇论文即立足于十七世纪的宗教改革背景,选取鲁本斯和伦勃朗宗教主题同名作《下十字架》为分析比较的主体,运用历史-文化的比较方法、图像学以及艺术形式语言本体论的方法等综合研究的方法,在详尽占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宏观上分析两位艺术大师迥异的风格语言产生的宗教时代背景及创作思想,并对两人宗教主题同名作《下十字架》的形式语言进行微观分析与比较,体现出天主教和新教文化在同一《圣经》主题创作中带给我们的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探寻研究不同艺术家相同主题作品之形式风格语言差异性的论述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2006-05-01)
李翎[9](2001)在《《基督下十字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督下十字架》,凡·代克作,1634年,木板油画,109×149cm,原藏杜塞尔多夫画廊,现藏慕尼黑美术馆。 画面描写的是耶稣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之后,被信徒、弟子和圣母玛利亚松解下来,入葬的经过。这是基督教艺术经常表现的宗教画主题之一。 该画采用的是意大(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01年01期)
鲁本斯[10](1996)在《下十字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叁月风》期刊1996年12期)
下十字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画诞生于尼德兰文艺复兴早期,这一继往开来的时期不仅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作品,而且油画的技法以及其一整套的观看规范也由此确立。凡·德·维登一方面在尼德兰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新观念创作了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他继承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为其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基督下十字架》虽然是凡·德·维登早年的作品,但其艺术地位却十分的重要,它不仅代表了日耳曼民族的精神性,也充分体现了其创造力和智慧。笔者希望从造型语言、画面空间关系、构图以及其象征含义几个方面,通过研究分析,力图整理出凡·德·维登的创作思路;揭示其艺术成就与文化传统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丰富关于罗吉尔·凡·德·维登的艺术研究,对笔者今后的油画创作也有一定的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十字架论文参考文献
[1].张莉.论鲁本斯油画作品——《下十字架》[J].艺术品鉴.2018
[2].李宇飞.罗吉尔·凡·德·维登《基督下十字架》形式语言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3].张卉.17世纪佛兰德斯绘画中的宗教性分析——以鲁本斯《下十字架》为例[J].美与时代(下).2016
[4].欧阳卓才.浅议罗索的《基督下十字架》[J].芒种.2013
[5].钱景卫.解读梁楷与伦勃朗[D].海南大学.2011
[6].闫伟红.鲁本斯和伦勃朗同名作《下十字架》比较[J].美术观察.2010
[7].闫伟红.鲁本斯和伦勃朗同名作《下十字架》光影与明暗的分析与比较[J].青年文学家.2010
[8].闫伟红.鲁本斯与伦勃朗宗教主题同名作《下十字架》的分析与比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9].李翎.《基督下十字架》[J].世界宗教文化.2001
[10].鲁本斯.下十字架[J].叁月风.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