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我国民主建设的文化障碍与出路

当代我国民主建设的文化障碍与出路

论文摘要

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我国的民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并完善,我国民主建设也在不断的向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完善,人民主体地位得到提升;基层民主建设更是迈出了很大的步伐,海选、直选、竞选、差额选举等措施在全国各地不同层次推行,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不断曝出的政府干预选举、选票买卖、贿选、暗箱操作、民众参与质量不高等问题却不能不启发我们思考:构成有效民主的深层因素是什么?纵观世界,我们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惑,新型的民主体制不能有效运转,甚至出现民主崩溃现象,原因在哪里?这其中有经济、政治等诸方面的原因。本文则是从文化角度,通过文本与案例分析,对我国的民主障碍进行分析和审视,希冀能为我国的民主发展提供一点理论与实践借鉴。本文在阐述两种流行的民主概念——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文化合理性解释之后,分析了民主与文化的关系,梳理了当前学术界出现的儒家文化与民主关系的各种论点,继而着重论述了现阶段影响我国民主建设的最重要的文化因素:法治精神缺失,主体意识淡薄,官僚文化依旧根深蒂固。关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学术界有很多的论述,笔者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总结并分析:内源发展模式强调从传统文化内部寻求我国民主建设的依据。这种模式有强烈的文化主体与文化传承意识,但是过于片面强调内源发展,拒斥全球化影响无异于固步自封;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模式,注意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很符合当前的文化发展路径。但是这两种文化转化模式都片面强调文化与文化的对接,却没有注意到这种文化对接的现实可能。笔者更加赞成传统文化的适应性变革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立足实践,通过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与民主政治体制的推进来促进文化的发展。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着重论述了两点:一是立足实践,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二是将价值观的变革纳入发展之中,倚重国家力量,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先进文化的内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言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本文的写作目的与思路
  • 第2章 两种民主概念的文化合理性解释
  • 2.1 作为形式的民主概念的文化合理性解释
  • 2.2 作为内容的民主概念的文化合理性解释
  • 第3章 民主与文化的关系
  • 3.1 文化对体制的影响
  • 3.2 文化与民主政治的互动
  • 3.3 儒家文化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 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性
  • 4.1 法治精神的缺失
  • 4.2 对国家本位主义的强调和国民主体意识的缺失
  • 4.3 根深蒂固的官僚文化
  • 第5章 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的各种模式及其分析
  • 5.1 内源发展理论
  • 5.2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理论
  • 5.3 传统文化的适应性变革理论
  • 第6章 立足现实,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
  • 6.1 儒家思想的开放性是实现传统文化现代性变革的前提
  • 6.2 立足现实,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 6.3 将价值观的变革纳入发展之中
  • 6.3.1 倚重国家力量是推动文化变革的必然选择
  • 6.3.2 教育是引导价值观变革的最有效途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当代我国民主建设的文化障碍与出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