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变化的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演化研究

基于结构变化的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演化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碳排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结构变化的基本内涵出发,研究结构变化与碳排放驱动机制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度,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研究碳排放变动的特征。然后,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国碳排放的演化特征进行模拟研究。最后,通过情景分析对中国碳减排提出有益的对策和建议。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对结构变化的内涵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与能源消费结构演化理论进行系统地分析,从而揭示出两者对碳排放的驱动作用机制,为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提供基础。其次,构造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系数和碳排放总量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结构变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建立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中国碳排放量演化具有阶段性的特征,碳排放的需求和供给特征与阶段性特征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第二,中国以工业化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发展,推动了碳排放量的急剧上升。第三,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碳排放贡献值最大,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是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再次,构建结构变化与碳排放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国碳排放演化特征进行仿真分析。然后,进行情景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未来十年内,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增长会有所放缓,人均碳排放总量增长速度也会放缓。最后,针对中国目前碳排放增长的特点,文章提出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加强宏观调控等途径来改善中国碳排放量持续上升的状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
  • 1.2.2 国内文献
  • 1.2.3 对现有文献的简评
  • 1.3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框架
  • 1.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2章 结构变化与碳排放驱动机制的基本理论
  • 2.1 结构变化的内涵
  • 2.1.1 产业结构及其演进的概念
  • 2.1.2 能源消费结构及其演化的概念
  • 2.2 产业结构演进对碳排放的驱动分析
  • 2.3 能源消费结构演化对碳排放的驱动分析
  • 2.4 两者相互作用对碳排放驱动机制的构造
  • 第3章 碳排放变动的特征分析
  • 3.1 结构的测度
  • 3.1.1 产业结构的测度
  • 3.1.2 能源消费结构的测度
  • 3.2 碳排放总量的测度
  • 3.3 碳排放总量的变动特征分析
  • 3.3.1 碳排放总量变动的总体特征
  • 3.3.2 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碳排放总量变动特征
  • 3.3.3 基于能源消费结构演化的碳排放总量变动特征
  • 3.4 人均碳排放的变动特征分析
  • 第4章 碳排放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4.1 系统动力学概述
  • 4.1.1 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
  • 4.1.2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方法
  • 4.1.3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 4.1.4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 4.2 系统边界分析
  • 4.3 系统结构分析
  • 4.4 模型的建立
  • 4.4.1 人口子模型的建立
  • 4.4.2 经济子模型的建立
  • 4.4.3 能源消费子模型的建立
  • 4.4.4 总系统模型的建立
  • 4.5 模型仿真效果检验
  • 第5章 碳排放演化情景分析及政策建议
  • 5.1 情景分析设定
  • 5.2 基准情景结果分析
  • 5.2.1 碳排放总量分析
  • 5.2.2 人均碳排放量分析
  • 5.2.3 碳排放强度分析
  • 5.3 三种情景综合分析
  • 5.3.1 碳排放总量情景分析
  • 5.3.2 能源强度情景分析
  • 5.3.3 能源结构情景分析
  • 5.4 政策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北京新能源汽车私人保有量预测[J]. 内蒙古统计 2020(01)
    • [2].簇绒机针排横移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3].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厦门港城耦合绿色发展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02)
    • [4].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淡水渔业捕捞时间和喂养策略的优化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2)
    • [5].高校体育教师知识共享激励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仿真研究[J].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6].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 质量与市场 2020(09)
    • [7].面向决策支持的空间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J]. 情报学报 2017(12)
    • [8].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卫生总费用推算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经济 2011(04)
    • [9].战略石油储备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J]. 价值工程 2015(11)
    • [10].铁路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应用分析[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0(06)
    • [11].我国宏观卫生筹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J]. 中国卫生经济 2010(02)
    • [12].拥堵收费下公众接受度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 交通与运输 2020(S1)
    • [13].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高校教与学氛围协调机制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33)
    • [14].填海造地规模评定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J]. 建筑与文化 2015(12)
    • [15].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J].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5(04)
    • [16].基于非线性回归的煤矿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及应用研究[J]. 现代矿业 2014(01)
    • [17].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零点稳定性分析[J]. 广西科学 2013(02)
    • [18].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J]. 现代商业 2012(11)
    • [19].灰色关联度在区域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J]. 消费导刊 2009(16)
    • [20].装配式建筑价格补偿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J]. 建筑经济 2018(12)
    • [21].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07)
    • [22].缺货风险规避态度影响牛鞭效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 物流技术 2013(21)
    • [23].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08)
    • [24].全民健身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仿真实证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2(04)
    • [25].大型综合性医院风险防范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J]. 中国医院管理 2009(06)
    • [26].政府补贴条件下秸秆回收企业收入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 农业经济 2018(07)
    • [27].上海市卫生总费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J]. 中国卫生资源 2016(04)
    • [28].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源头政策调控系统动力学模型[J]. 环境工程学报 2008(08)
    • [29].安徽绿色经济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及政策仿真[J]. 华东经济管理 2019(06)
    • [30].民营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03)

    标签:;  ;  ;  ;  

    基于结构变化的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演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