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海水养殖过程中,由于过分注重生态系生物结构中的部分因子(养殖对象),削弱甚至排除了调节生态平衡的其它因子,简化了生态系统结构,切断了物质循环路线,造成生态平衡破坏,环境恶化.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如何改善整个养殖生态环境,优化养殖模式,促进水产养殖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水产养殖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因臭氧衰减而导致的UV-B(280nm-320nm)辐射增强是目前颇受关注的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研究表明,UV-B辐射增强对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的生长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本文以我国常见饵料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实验对象,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探讨了微藻与共栖异养细菌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以期为阐明UV-B辐射增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海水养殖的生态修复技术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小球藻和共栖异养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及建立小球藻无菌体系的方法。结果表明:建立小球藻无菌系的适宜抗生素为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通过涂平板挑取单克隆小球藻个体去除霉菌后,将小球藻培养液进行稀释过滤处理,依次加入法加入100IU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分别处理两次,获得了无菌的小球藻藻株。2小球藻除菌后,生长规律发生明显变化。除菌藻的阻滞期、对数期和稳定期都明显延长,最大细胞密度增加。UV-B辐射胁迫改变了自然带菌藻和除菌藻的生长规律。0.2 J/m2-0.8J/m2的UV-B辐射促进自然带菌藻和除菌小球藻的生长,相同剂量对自然带菌藻的促进作用更大;大于1.6J/m2的UV-B辐射剂量,抑制二者的生长,相同剂量对除菌藻的抑制作用较大。3利用微生物学方法研究了小球藻不同生长时期共栖异养细菌的菌属组成和数量特征。结果如下:小球藻对异养细菌有明显的菌属选择性。小球藻的共栖异养细菌群落由芽孢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和产碱杆菌属组成。革兰氏阴性菌占据绝对优势,约为91.9%;小球藻的阻滞期、稳定期和衰退期的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为小球藻对数期优势菌;总菌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衰退期>稳定期>阻滞期>对数期。4研究了小球藻不同生长时期共栖异养细菌的群落特征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变化。所有处理组3.2J/m2和小球藻对数期1.6J/m2的UV-B处理可以完全灭杀小球藻培养液中的气单胞菌;随UV-B辐射增强,小球藻阻滞期优势菌属由假单胞菌属逐渐被芽孢杆菌属代替。稳定期和衰退期则为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随UV-B辐射增强,各生长期总菌数逐渐下降,以对数期下降最为明显。5运用生态毒理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小球藻与共栖异养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同时存在于共培养体系中。小球藻与共栖异养总菌数的相对增长率的变化总是对立的;随小球藻起始密度的增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低密度的细菌对小球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大于10×106cell/ml时,抑制小球藻的生长。小球藻与不同的共栖异养单株菌的相互作用机制不同,小球藻通过干扰性竞争抑制H1菌株的生长;对H2菌株的作用为资源性竞争;H1和H2菌株对小球藻的作用则分别为资源性竞争和干扰性竞争。6 UV-B辐射改变了小球藻与共栖异养细菌间的相互作用。低于0.8J/m2的UV-B辐射剂量处理有利于小球藻的生长而对异养细菌有抑制作用,且随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这种促进和抑制效应愈加明显。UV-B辐射处理影响小球藻与共栖异养单株菌的作用机制。小球藻滤液经UV-B辐射处理后,对H1菌株的抑制作用减轻,对H2菌株生长没有影响;H1,H2菌株滤液经UV-B辐射处理后,培养的小球藻生长规律没有发生明显改变。7生态毒理学方法和交叉培养法研究了菌株H2的密度效应响应机制以及影响密度效应的因素。结果显示:H2菌株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来实现自我行为调节和对小球藻的抑制效应,细菌的密度和分泌到培养液中的化学物质的浓度是能否启动调节机制的必要条件。8小球藻的初始接种密度、H1菌株的胁迫以及UV-B辐射增强均影响H2菌株的密度效应。3者影响H2菌株密度效应的机制不同。小球藻主要是通过资源竞争抑制H2菌株的增加;H1菌株主要是通过利用H2分泌到培养液中的化学信号分子的浓度降低H2菌株密度效应;UV-B辐射主要是抑制H2菌株的细胞分裂速度控制H2菌株的生长。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种UV-B辐射强度下香蒲的生长和抗氧化状况[J]. 湿地科学 2020(01)
- [2].UV-B辐射对谷子叶色及米色形成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20(04)
- [3].UV-B辐射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J]. 土壤与作物 2020(02)
- [4].UV-B辐射对蒙古栎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7)
- [5].UV-B辐射对白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指标影响[J]. 西部林业科学 2016(06)
- [6].初花期喷镧对UV-B辐射增强下紫花苜蓿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17(04)
- [7].植物对UV-B辐射的响应与调控机制[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7(08)
- [8].UV-B辐射与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变化的研究进展[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08)
- [9].UV-B辐射增强对紫茎泽兰和艾草抗性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6(02)
- [10].UV-B辐射对铁皮石斛生长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6(17)
- [11].牛皮杜鹃内源茉莉酸对UV-B辐射响应机制研究[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2].镧在UV-B应力下对迭鞘石斛生理及药用成分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05)
- [13].UV-B辐射诱导芒果叶片抗氧化响应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0(01)
- [14].植物酚类化合物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J]. 植物生理学报 2020(06)
- [15].全生育期UV-B辐射增强对棉花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5)
- [16].增强UV-B辐射对铁皮石斛保护酶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5(05)
- [17].UV-B辐射对光核桃光合作用和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2)
- [18].连续多代UV-B处理对麦长管蚜生态学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2(08)
- [19].增强UV-B辐射对库拉索芦荟结构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 [20].黑小麦和普通小麦对增强UV-B辐射的敏感性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21].UV-B辐射增强对垂穗披碱草花粉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05)
- [22].增强UV-B辐射下矮牵牛表型变异生理及RAPD多态性变化[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0(03)
- [23].增强UV-B辐射对番茄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0(03)
- [24].UV-B辐射对雨生红球藻光合特性和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及其响应[J]. 水生生物学报 2010(06)
- [25].UV-B辐射增强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生长、生理及致病力的影响[J]. 植物保护 2010(04)
- [26].UV-B辐射胁迫对大豆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J]. 地球与环境 2009(02)
- [27].UV-B辐射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机理[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6)
- [28].增强UV-B辐射对胡椒薄荷叶片光合机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23)
- [29].增强UV-B辐射对光氧化水稻812HS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20(05)
- [30].UV-B辐射增强对滇杨和川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部林业科学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