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建构的女性 ——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

被建构的女性 ——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

论文摘要

社会性别是从人类的相互关系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地被创造出来的一种社会机制、文化范畴,但是,这种由文化所建构而非生物属性所规定的机制,却成为人们划分劳动分工和社会角色的依据,并且长期以来被叙述为人的本真性、根源性的知识。在现代,当宗教神话解体后,人们开始建构新的性别神话来抵抗现代性带来的断裂与迷茫。事实上,社会性别是一种文化建构,社会性别认同,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自我身份认同,一种文化身份认同,它与种族、国家、民族、阶级等身份的认同交织在一起。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由前现代到现代的转换与确立时期,处于东西方文明激烈冲撞之中。现代性给古老中国所带来打击和震惊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断裂和冲突,由此所引发的身份焦虑与不安更加突兀。在这一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男性知识分子)的民族身份、文化身份、阶层身份都遭遇到了空前的认同危机。这一切危机也必然引发中国人(男性)性别身份认同问题,人们迫切需要重整性别秩序来组织他们所遭遇的充满断裂与动荡的现代生活,借助现代性别神话来解决他们由中国现代化进程所引发的诸多现代身份危机与困惑问题。中国男性知识分子对男性自我主体的建构是与对女性的建构联系在一起,对他者女性的设定与想象永远是男性在面临各种人生危机与困惑、建立自我主体的首选途径。与传统社会固定不变的性别认同不同,现代社会的性别认同并不是个人特性,它与变动的社会密切相连,所以,现代的性别认同和性别建构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关系中进行多次的重复才能确立。随着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变动、随着知识分子在政治文化格局中位置的迁移,中国男性知识分子自我期待与实际现状间的差异距离发生变化,他们将这种因想象与实际之间的裂缝和矛盾所导致的焦虑与不安、破碎与断裂转移投射到他者女性身上,因而他们对中国现代女性社会角色与规范的设定与时俱动。通过对女性在历史和现实中作用的阐释,通过对中国社会各种女性——新女性、底层劳动妇女、妓女、疯女人等的言说,通过女性在家庭亲属结构中的关系和性爱关系的解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文学叙述与性别建构
  • 第一节 自我主体与性别建构
  • 第二节 文学叙述与性别建构
  • 第三节 女性写作与女性建构
  • 第四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叙述与性别建构
  • 第一章 历史叙事:女性与历史
  • 第一节 启蒙视阈中的历史女性
  • 第二节 抗战视阈中的历史女性
  • 第三节 性别视阈中的历史女性
  • 第二章 抗战叙事:女性与民族
  • 第一节 女性解放与民族解放的同构性
  • 第二节 女性解放与民族解放的裂缝
  • 第三节 女性的身体与民族
  • 第三章 被言说的祥林嫂:底层劳动妇女形象谱系
  • 第一节 男性视阈中的底层劳动妇女影像
  • 第二节 女性视阈中的底层劳动妇女影像
  • 第四章 娜拉的天路历程:新女性形象谱系
  • 第一节 五四新女性
  • 第二节 大革命时期的时代女性
  • 第三节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女性
  • 第五章 被社会伦理道德放逐的女人:妓女形象谱系
  • 第一节“同是天涯沦落人”
  • 第二节 构造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
  • 第三节 都市“恶之花”
  • 第四节 黑暗社会的罪证
  • 第五节 “风尘”生涯的另一面
  • 第六章 阁楼上的疯女人:疯女人形象谱系
  • 第一节 阁楼上的疯男人
  • 第二节 阁楼上的疯女人
  • 第三节 他者与自我:从蘩漪到曹七巧
  • 第四节 疯子形象与性别认同
  • 第七章 婆媳关系的性别叙事
  • 第一节 20、30 年代文学叙事中的婆媳关系
  • 第二节 写在国统区与沦陷区的婆媳关系
  • 第三节 解放区文学中的婆媳关系
  • 第八章 母女关系的性别叙事
  • 第一节 前俄底浦斯时期的母女同体关系
  • 第二节 在父权秩序中被放逐与割裂的母女关系
  • 第三节 父权秩序颠覆者的和谐母女关系
  • 第四节 男性大师所建构的母女关系
  • 第九章 女性同性之爱的性别叙事
  • 第一节 女性同性之爱在现代文坛浮现的生活形态和意识形态
  • 第二节 女性同性之爱的自我表述
  • 第三节 女性同性之爱的他者表述
  • 结语: 社会性别研究——对中国现代文学及其研究的一种考察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在探索与实践中建设性别秩序——《社会性别秩序的重建》评述[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0(02)
    • [2].三元共融:音乐、社会性别与身份认同[J]. 北方音乐 2020(05)
    • [3].回归传统还是价值多元:当前社会性别观念研究的视角切换[J]. 学术界 2020(03)
    • [4].“她综艺”中女性对社会性别话语的颠覆与迎合——以《我家那闺女》为例[J]. 新闻传播 2020(12)
    • [5].社交媒体与护肤行为:青年男性的社会性别建构[J]. 东南传播 2020(08)
    • [6].社会性别视域下女大学生手机依赖调查研究[J]. 大学教育 2019(09)
    • [7].在“女性”与“个性”的统一中追求性别公正——读畅引婷教授《社会性别秩序的重建》一书[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8].“全面二孩”落地的社会性别支持策略[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2)
    • [9].试析传统社会性别建构在网络时代的新变[J]. 电视指南 2017(16)
    • [10].多元表述中的社会性别规范生产——对“嫁得好”与“干得好”的话语分析[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7(01)
    • [11].知识女性与社会变革:当代中国知识女性与社会性别秩序重建——《女性的反响续集》评析[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7(04)
    • [12].社会性别统计:促进性别平等的有力工具[J]. 中国妇运 2015(12)
    • [13].社会性别取向的高等艺术教育实验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6(02)
    • [14].新时期社会性别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探索[J]. 传播与版权 2016(02)
    • [15].社会性别计划的执行[J]. 中国妇运 2016(05)
    • [16].社会性别计划的制定[J]. 中国妇运 2016(04)
    • [17].开展社会性别评估[J]. 中国妇运 2016(07)
    • [18].有效进行社会性别倡导[J]. 中国妇运 2016(08)
    • [19].开展社会性别审计[J]. 中国妇运 2016(09)
    • [20].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学评估指标及评估[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4(06)
    • [21].社会性别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的可行性研究[J]. 人民论坛 2015(17)
    • [22].差异场域视野下以社会性别观反观高校女生工作探究——以钦州学院为例[J]. 高教论坛 2015(04)
    • [23].中国社会性别平权路径审视[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4].探究小学思想品德教科书插图传递的社会性别问题[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0(04)
    • [25].全面性教育中的社会性别平等教育[J]. 江苏教育 2018(48)
    • [26].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观对就业的影响[J]. 文教资料 2013(27)
    • [27].社会性别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J]. 文教资料 2017(30)
    • [28].我是“瓜众”我在想什么?[J]. 中国青年 2017(01)
    • [29].一本勇敢的书[J]. 山东教育 2016(32)
    • [30].社会性别视角下研究生单身恋爱压力比较研究[J]. 山西青年 2017(12)

    标签:;  ;  ;  ;  ;  

    被建构的女性 ——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