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户收入风险应对机制与消费波动的关系研究

中国农户收入风险应对机制与消费波动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农户面临着多重收入风险,各种风险因素所导致的收入减少会给农户消费带来负面影响,降低农户的福利水平。农户在实践中采用社会网络内风险统筹、跨时期消费平滑、平均分配农地、现代社会保障、商业保险等多种正规和非正规机制来应对收入风险,消除消费波动。国外文献对发展中国家农户非正规风险应对机制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国内文献对正规风险应对机制的研究较多。本文在现有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参照现代经济学的有约束的最优化模型,尝试性地建立同时包含正规收入风险应对机制和非正规收入风险应对机制的理论模型,并运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说明各种风险应对机制(的制约因素)和消费波动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上述模型,在对民国时期和人民公社时期的中国农户风险应对机制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转型时期农户收入风险应对机制的现状,提出了关于转型期农户收入风险应对机制和消费波动关系的若干假设,并运用笔者在陕西农村所获问卷调查数据,根据logistic回归的方法对这些假设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发现:第一,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虽然范围和形式有所变化,但从中国传统社会延续下来的,以亲属为主的社会网络在农户应对收入风险的过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网络的规模越大,社会网络的支持能力越强,就越有利于农户实现消费平滑。第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村金融市场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仍然受到种种限制,这就使以金融市场为基础的跨时期消费平滑机制在农户应对收入风险过程中的作用受到限制。具体来看,通过资产积累(银行储蓄)来实现自我保险是最为重要的途径;非正式借贷市场借款约束的减少对农户缓解消费波动影响显著,但程度有限;正式借贷市场借款约束的减少则对农户缓解消费波动没有显著影响。第三,从正规风险应对机制来看,农地在保障农户的基本生活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救济在维持贫困农户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商业保险在应对收入风险方面没有明显作用。根据上述理论和经验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构建包括正规风险应对机制和非正规风险应对机制在内的综合收入风险应对机制体系的建议,认为在努力推动正规风险应对机制建设的同时,还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社会网络,改善金融市场,以帮助农户更好地处理收入风险,提高其福利水平。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在研究视角上,借鉴国际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农户的非正规收入风险应对机制进行了理论与实证考察,指出了包括社会网络内风险统筹、跨时期消费平滑等在内的非正规机制在农户收入风险应对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在理论分析方面,尝试性地建立理论模型,反映农户在资源约束下根据成本对各种风险应对机制进行选择以实现消费波动最小化的行为,用比较静态分析的方法判断各种收入风险应对机制(的成本)和消费波动之间的关系。第三,在经验研究方面,运用专题农户调查数据,寻找适当变量来反映各种收入风险应对机制,直接对它们和消费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以更加清楚地说明各种收入风险应对机制的实际效果。第四,在政策建议方面,提出了建立包括正规风险应对机制和非正规风险应对机制在内的综合农村收入风险应对机制体系的构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2.2 研究方法
  • 1.3 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 1.3.1 基本思路
  • 1.3.2 框架结构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农户风险应对机制及其与消费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 2.1 国外农户风险应对机制文献综述
  • 2.1.1 发展中国家社会网络内风险统筹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2.1.2 发展中国家跨时期消费平滑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2.1.3 发展中国家农村正规风险应对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2.2 国内农户风险应对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2.2.1 社会网络内风险统筹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2.2.2 跨时期消费平滑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2.2.3 农村正规收入风险应对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 2.3 现有研究文献的主要不足
  • 2.3.1 国外研究文献的不足
  • 2.3.2 国内研究文献的不足
  • 2.3.3 总结
  • 3 农户的收入风险应对机制与消费波动:一个理论框架
  • 3.1 基本假定:农户的经济理性
  • 3.2 收入风险应对机制的消费平滑功能及其福利效应
  • 3.2.1 收入风险、消费波动与农户收入风险应对机制
  • 3.2.2 横截面消费平滑与农户福利
  • 3.2.3 跨时期消费平滑与农户福利
  • 3.2.4 消费平滑与农户福利:一个综合模型
  • 3.2.5 消费平滑与农户福利:不确定性消费理论角度的分析
  • 3.3 农户收入风险应对机制的制约因素
  • 3.3.1 社会网络内风险统筹机制所受的制约
  • 3.3.2 跨时期消费平滑机制所受的制约
  • 3.3.3 正规风险应对机制所受的制约
  • 3.4 农户收入风险应对机制与消费波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 3.4.1 假设
  • 3.4.2 基本模型
  • 3.4.3 比较静态分析
  • 3.5 农户收入风险应对机制受限的负面效应
  • 3.5.1 生产效率的降低
  • 3.5.2 其他负面后果
  • 3.6 本章总结
  • 4 民国与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户的风险应对机制
  • 4.1 对考察范围的说明
  • 4.2 民国时期农户的风险应对机制
  • 4.2.1 多灾多难的民国农村
  • 4.2.2 民国时期的社会网络内风险统筹机制
  • 4.2.3 民国农户的跨时期消费平滑机制
  • 4.2.4 民国时期的正规风险应对机制
  • 4.2 5 小结
  • 4.3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户风险应对机制
  • 4.3.1 人民公社制度的形成
  • 4.3.2 人民公社时期的正规风险应对机制
  • 4.3.3 人民公社时期的社会网络内风险统筹
  • 4.3.4 人民公社时期的跨时期消费平滑机制
  • 4.3.5 小结
  • 4.4 本章总结
  • 5 转型期中国农户的收入风险应对机制与消费波动
  • 5.1 转型中的农村经济
  • 5.1.1 转型期的基本制度环境
  • 5.1.2 转型期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
  • 5.2 转型期农户收入风险应对机制及其与消费波动的关系
  • 5.2.1 转型期的农村社会网络内风险统筹机制及其与消费波动的关系
  • 5.2.2 转型期的农村跨时期消费平滑机制及其与消费波动的关系
  • 5.2.3 转型期的农村正规收入风险应对机制及其与消费波动的关系
  • 5.3 转型期农户的风险应对机制与生产行为
  • 5.4 本章总结
  • 6 转型期农户收入风险应对机制与消费波动关系的经验检验
  • 6.1 数据来源与样本农户的特征
  • 6.1.1 数据来源
  • 6.1.2 样本农户的特征及其社会经济环境的统计描述
  • 6.2 农户对各种风险应对机制作用的主观感受
  • 6.3 收入风险应对机制与消费波动关系的统计描述
  • 6.3.1 变量选择
  • 6.3.2 统计描述
  • 6.4 收入风险应对机制与消费波动关系的计量检验
  • 6.4.1 计量模型的选择
  • 6.4.2 计量检验结果
  • 6.5 对经验分析的总结与讨论
  • 7 转型期农村综合收入风险应对机制体系的构建
  • 7.1 总体目标:综合的农村收入风险应对机制体系
  • 7.2 构建转型期农户收入风险应对机制体系的途径
  • 8 全文的总结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8.1 全文的总结与结论
  •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主要参考文献
  • 农户风险应对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中国农户收入风险应对机制与消费波动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