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声誉与重建信任

惩罚、声誉与重建信任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快速增长,但是整个社会也导致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外学者对信任问题的研究成果,包括社会学、经济学等跨学科对信任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理解,其中涉及到信任概念的界定,西方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信任的功能和信任结构的研究,以及我国学者对信任问题的研究。我国学者对信任问题的研究发展相对滞后,许多理论还是借鉴国外的理论成果,对信任的社会学研究较多,而经济学研究较少,研究多半是考察信任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而对信任的决定因素的研究较少,是什么样的机制能够促使人们建立信任关系,目前还缺乏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其次,本文介绍了信息与信任的关系,由于信任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信息问题,因此,本章节围绕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的传播以及信号对信任的影响展开叙述,信息的传播速度要足够快,在传统社会的封闭状态下和现代市场的匿名状态下信息的传播途径是不同的,高效率的信息传播对声誉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信息流动缓慢的社会,一定是声誉缺乏的社会。接下来文章讨论了信号的传递,信号的机制设计以及信号失灵的原因分析,信号传递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最直接最普遍的方式,信号传递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通过一定的行为选择来告诉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自己的真实类型。如果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有办法将其私人信息传递给缺乏信息的一方(通过主动提供信号来识别),或者后者有办法让前者揭示其私人信息(通过信号识别的机制设计来识别),则交易的帕累托效率改进可以实现。由于信任形成的最重要的两种机制包括惩罚机制和声誉机制,因此,接下来,文章对惩罚机制和声誉机制的具体运作展开叙述,由于一次博弈不可能实现合作,通过制度设计,引入惩罚措施,在执行惩罚过程中,由于惩罚行为本身需要成本,因此惩罚成本也作为一个变量,从而改变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解,在模型的建立中,本文采用比较静态分析的方法,得出了一些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在对惩罚机制的研究过程中,文章分别阐述了双边惩罚实施,多边惩罚实施和三边惩罚实施,双边惩罚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契约的私人惩罚机制,在交易对象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时,由双边惩罚机制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成本是非常高的,这样类似于俱乐部的多边惩罚机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双边惩罚机制和多边惩罚机制在规模较小的集体行动中容易实现,如果规模较大,这时需要有第三方的介入,第三方通常是由威慑力比较强大的组织来充当,如仲裁机构和法院。为了对上述理论进行解释,本文还引入了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惩罚机制的具体运用。法律在惩罚失信行为中起着最后的防线作用,因此文章着重强调了要加大法律的事后惩罚和增强法律的事前的威慑力,促使交易主体遵守游戏规则。法律运行必须遵循既定的规则和程序,人民法院进行的司法活动是保障法律得以实施的最后环节,因此,司法程序是否独立,公正,是影响法律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基于道德风险的考虑,我国主要是采用补偿性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还没有被法律界普遍采用,因此,相对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来说,我国惩罚的威慑力还不大,机会主义行为的代价过低,因此,大力推广惩罚性赔偿制度势在必行。由于契约的无法证实性,制度的不完备和执行成本的问题,惩罚机制有它固有的局限性。形成信任的另一种机制是声誉机制,相比惩罚机制而言,声誉机制的执行成本更低,在很多情况下,法律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声誉才能起作用。在声誉与信任一章中,分别介绍了完全信息重复博弈和非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下声誉机制的形成。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根据逆向归纳法,如果参与人预期到另外的参与人将要选择背叛,他将在前一轮中提前选择背叛,依次类推,所有的参与人都将选择背叛,即有限次重复博弈不可能产生合作,Kreps等人提出的声誉模型,揭开了囚徒困境的悖论,接下来分别论述了在触发战略和针锋相对战略下参与人的纳什均衡,触发战略是一种比较冷酷的战略,我首先选择信任你,一旦你滥用了我对你的信任,我将永远不信任你,触发战略确实是比较冷酷的,但冷酷的结果是,双方都不选择背叛,因此合作关系能够保持下去,所以说冷酷战略是一种纳什均衡,在针锋相对策略中,参与人选择的策略是你坦白我就坦白,你抵赖我就抵赖,在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贴现因子足够大时,即参与人越有耐心,在合作中越不会首先背叛,即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针锋相对策略也是纳什均衡,如果贴现因子比较小,参与人宁可背叛接受惩罚的后果也要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在不完全信息下的重复博弈中,本文构建了两阶段博弈,在假设双方都是私人信息的情况下考察了KPMW模型,只要博弈重复的次数足够多,即使小小的不确定性也可以导致参与的合作行为,并且合作的次数与参与人非理性的概率有关,而与博弈重复进行的次数无关,并且总能找到对应的一个临界值T0将合作与非合作阶段进行划分。声誉是重复博弈的结果,因此企业努力要建立自己的声誉,以给自己获得长期的收益。声誉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却可以在瞬间摧毁,声誉越高的组织机会主义行为越小,本文将声誉机制引入一次囚徒困境模型中,从而改变了双方的合作均衡。接下来,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证明了有限次重复博弈合作行为的产生,并与Axelrod的合作实验进行比较,得出了一些可能不一致的意见,调查的结果也并没有像KMRW中预言的那样在博弈的最后阶段双方会将声誉消耗殆尽。这也反映出了现实的“经济人”由于受到情感,理性认知,道德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影响信任合作的发生,信任的产生远远没有理论上研究的那么简单,如何将这些复杂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进去仍然是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作为信息的载体,是非人格化的组织,组织是由个体组成的,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因此文章分析了个人声誉和集体声誉的互动关系,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介绍了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集体中的两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博弈,由于组织的声誉存在差异,于是声誉一般的组织会从声誉比较好的组织那里寻求租金,而声誉较好的组织又会从声誉更好的组织那里寻求声誉租金,从而形成金字塔式的社会信任结构。在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政府更应该作为一个信守承诺的政府,做到一个不依靠自己手中的权利攫取外部利益和寻求机会主义的值得信任的政府,延长组织寻求组织的链条,保持整个社会的信任风气,这样社会信任结构的金字塔就会越建越高。接下来通过亚洲最大的网络交易平台淘宝网成功的案例,分析淘宝成功的原因,从淘宝网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出,要保持市场的诚信并不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激励人们保持诚信的平台。文章结尾部分对信任危机的防范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完善法律制度,政府要增强自身的公信力,组织要不断加强对声誉等无形资产的投资,强化产权制度,以使人们做到有恒产者有恒心,鼓励自由竞争、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以及征信机构、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在维护市场信任方面的作用。由于影响信任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信任的重建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文章的特点是对参与人的行为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在具体运用当中,引入了博弈论的思想,通过对参数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得出了一些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述声誉机制和惩罚机制过程中,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引入了赔偿性惩罚制度,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在最重要的三大部分章节的介绍中,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理论更加贴切生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采用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 1.3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1.4 论文的基本思路与逻辑结构
  • 2. 文献综述
  • 2.1 西方学者对信任问题的研究
  • 2.1.1 信任的定义
  • 2.1.2 信任的功能
  • 2.1.3 信任的结构
  • 2.2 我国学者对信任问题的研究
  • 2.2.1 社会学家对信任的研究
  • 2.2.2 经济学家对信任的研究
  • 3. 信息与信任
  • 3.1 信息不对称与信任
  • 3.2 信息的传播与信任
  • 3.2.1 传统社会的信息传播
  • 3.2.2 匿名社会的信启、传播
  • 3.3 信号与信任
  • 3.3.1 信号的主动传递
  • 3.3.2 信号识别的机制设计
  • 3.3.3 信号失灵的原因分析
  • 4. 惩罚与信任
  • 4.1 惩罚与诚信
  • 4.2 惩罚的实施
  • 4.2.1 双边惩罚实施
  • 4.2.2 多边惩罚实施
  • 4.2.3 三边惩罚实施
  • 4.2.4 排队买票案例分析
  • 4.3 法律的惩罚作用
  • 4.3.1 对违反诚信者给予严厉的惩罚
  • 4.3.2 加大法律事前的威慑作用
  • 4.4 惩罚的局限性
  • 5. 声誉与信任
  • 5.1 基于完全信息重复博弈的模型下声誉机制的形成
  • 5.2 基于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模型下声誉机制的形成
  • 5.3 调查设计
  • 5.3.1 调查目的
  • 5.3.2 博弈模型设计
  • 5.3.3 调查步骤
  • 5.3.4 调查实施
  • 5.3.5 调查结果分析
  • 5.4 集体声誉和个人声誉的关系比较
  • 5.5 社会信任结构的金字塔
  • 5.6 淘宝网案例分析
  • 6. 我国信任重建的思考
  • 6.1 完善法律制度
  • 6.2 树立政府的形象,打造信任型政府
  • 6.3 加强声誉等无形资产的投资
  • 6.4 加强保护产权的制度约束
  • 6.5 鼓励企业的自由竞争
  • 6.6 调整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 6.7 大力发挥征信机构,中介服务和社团的作用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企业高声誉的负面效应的心理学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03)
    • [2].中国畜产品质量声誉形成机制理论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S2)
    • [3].大学社会声誉的学理考察:国外研究进展及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 2020(04)
    • [4].中国畜产品民间质量声誉形成机制及实证检验[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09)
    • [5].发展中国家的大数据与共享经济:信任与声誉作为伦理考量[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20(05)
    • [6].消费者视角的电子商务企业声誉测度研究[J]. 软科学 2016(11)
    • [7].企业声誉和券商声誉对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影响研究[J]. 会计之友 2017(09)
    • [8].电子商务卖家声誉评价研究综述[J]. 现代情报 2016(01)
    • [9].大学声誉制度研究——基于制度主义的视角[J]. 中国高教研究 2016(03)
    • [10].产业声誉自治中的困境及治理[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6(08)
    • [11].从声誉角度谈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文化建设[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18)
    • [12].员工个人声誉对其内职业成功的影响研究[J]. 商 2016(35)
    • [13].后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声誉资本分析[J]. 征信 2014(11)
    • [14].领导者,管理好你的声誉[J]. 商学院 2015(08)
    • [15].非示范性高职院校声誉创建机制研究[J]. 亚太教育 2015(28)
    • [16].一场雪,让大地的声誉慢慢纯洁,慢慢变白(组诗)[J]. 诗林 2018(04)
    • [17].美国房地产业声誉降低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J]. 宏观经济研究 2013(12)
    • [18].中小企业领导者声誉对客户购买意愿的影响[J]. 珞珈管理评论 2011(01)
    • [19].高信任、高声誉诉求与民营企业家治村中的捐赠行为[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0(01)
    • [20].用户—产品二部分网络中用户声誉实证研究[J].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20(01)
    • [21].基于声誉与基于网络结构的用户聚类比较分析[J]. 计算机仿真 2020(02)
    • [22].高管腐败曝光后的声誉恢复行为及其经济效应[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20(03)
    • [23].卖方分析师与基金的声誉隐性交换研究[J]. 市场周刊 2020(07)
    • [24].网购平台声誉影响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20(10)
    • [25].声誉对服务供应链的价值探索[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04)
    • [26].考虑声誉的公私合作项目监管演化博弈分析[J]. 系统工程学报 2017(02)
    • [27].官司、声誉与上市企业更名[J]. 经济研究 2017(01)
    • [28].企业社会责任、声誉与融资关系研究[J]. 山东纺织经济 2016(07)
    • [29].会计师事务所声誉能有效降低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吗?[J]. 审计研究 2014(05)
    • [30].媒体负面披露与声誉共同体——以丰田召回案例为例[J]. 财政监督 2014(29)

    标签:;  ;  ;  ;  ;  

    惩罚、声誉与重建信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