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安徽繁昌中生代侵入岩的特征和成因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作者: 楼亚儿
导师: 杜杨松
关键词: 侵入岩,特征,成因,锆石测年,中生代,安徽繁昌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繁昌地区位于安徽铜陵市东北部,属于长江中下游铁、铜、钼、金成矿带的一部分。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频繁而强烈。通过深入研究繁昌地区典型岩体的岩相学、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特征,并与前人在毗邻的铜陵地区获得的侵入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侵入岩的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下列成果。 1.用锆石SHRIMP法精确测定了繁昌侵入岩的形成年龄为124.3 Ma和125.3Ma,铜陵侵入岩的SHRIMP年龄分别为135.5Ma、139.5Ma,因而确定繁昌侵入岩的形成比铜陵岩体至少要晚十几百万年。并且在滨江花岗岩体中发现了年龄比较老的继承锆石,其SHRIMP年龄数据为1049±29 Ma,相当于中元古代变质基底的年龄。从阴极发光照片可以看到,该颗粒锆石有明显的核,可能是继承或捕获锆石。由此可以推断年龄大的锆石是由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带入其中的,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岩浆是由上地幔上侵而进入下地壳,然后经过运移侵入到上地壳的。 2.繁昌侵入岩的岩性为黑云母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至花岗岩,但以花岗岩为主,岩性偏酸性,SiO2含量、K2O含量明显比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的要高,属于富K钙碱性花岗岩类,岩体的结晶分异现象十分明显,形成不同的岩相带。 3.从Rb-Sr,同位素特征来看,侵入岩的I0值在0.707161~0.708312之间,均为壳-幔混源型来源。且滨江岩体钾长石的铅同位素值与凤凰山岩体钾长石和沙滩脚岩体斜长石的铅同位素值非常接近,表现为明显的地幔岩浆和下地壳岩浆的混合特征。 4.从不同岩体和矿物的稀土特征来看,繁昌侵入岩的稀土总量总体较高,轻重稀土分馏比较明显,轻稀土较为富集,重稀土曲线较为平坦,且有弱的负铕异常。繁昌侵入岩的稀土配分曲线与铜陵凤凰山花岗闪长岩的稀土配分曲线基本相似,暗示两区岩石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因。两地区岩体中的黑云母成分表明它们均属壳-幔混源型。 5.从微量元素分析来看,繁昌岩体的不相容元素Zr/Y、Zr/Nb值均小于18。同时,在滨江花岗岩中分离出大量的金红石,表明岩体含Ti高,来源比较深,可能为偏碱性(钙碱性)的花岗岩,并且形成在板内张开的裂谷构造环境。 6.提出繁昌和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经历了相似的形成过程的看法。 7.通过稀土成分分析、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产于花岗岩和火山熔岩中并被前人鉴定为硅铍钇矿(FeY2[Be2Si2O10])的矿物实际上分别是金红石和石榴石,这对认识区域岩浆起源和演化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研究思路与论文开展的工作
1.3 论文取得的新进展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构造及其发展演化历史
2.1.1 前南华纪基底发育阶段
2.1.2 南华纪—早三叠世盖层沉积阶段
2.1.3 中三叠世—新生代碰撞造山及造山后板内活动(变形)阶段
2.2 区域深部地质特征
2.2.1 区域壳幔结构
2.2.2 莫霍面特征
第三章 繁昌地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1.1 志留系
3.1.2 泥盆系
3.1.3 石炭系
3.1.4 二叠系
3.1.5 三叠系
3.1.6 侏罗系
3.1.7 白垩系
3.1.8 第四系
3.2 构造地质
3.2.1 褶皱构造
3.2.2 断裂构造
第四章 侵入岩的基本特征
4.1 侵入岩的总体特征
4.1.1 岩浆侵位与构造具明显的空间关系
4.1.2 岩体具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及变质带
4.1.3 岩体具明显的分异现象
4.1.4 岩体侵位浅、剥蚀深度小
4.1.5 岩体的地质时代及期次划分
4.2 侵入岩的地质特征及岩相学特征
4.2.1 板石岭黑云母石英二长岩
4.2.2 浮山钾长花岗岩体
4.2.3 滨江花岗岩体
4.2.4 笔架花岗斑岩体
4.2.5 象形地花岗斑岩体
4.2.6 佛子岭石英二长闪长玢岩
4.3 小结
第五章 侵入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5.1 岩石化学
5.1.1 酸度特点
5.1.2 酸碱变异关系及演化
5.1.3 铝指数
5.1.4 分异指数和固结指数
5.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5.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5.4 矿物化学
5.4.1 斜长石
5.4.2 黑云母
第六章 侵入岩的锆石特征与SHRIMP测年
6.1 锆石的特征
6.2 锆石的SHRIMP年龄测定
第七章 岩浆演化和成因
7.1 同化混染作用
7.1.1 镁铁质包体的依据
7.1.2 铷-锶同位素依据
7.1.3 铅同位素依据
7.1.4 副矿物金红石和锆石的依据
7.1.5 岩体的稀土元素依据
7.1.6 黑云母化学成分依据
7.1.7 继承锆石的年龄依据
7.2 岩体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7.2.1 角闪石、斜长石温压计
7.2.2 黑云母结晶的氧逸度和深度
7.3 侵入岩的成因
7.3.1 构造环境
7.3.2 侵入岩的成因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版及说明
附: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辽南—吉南中生代侵入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华北克拉通破坏时空范围的制约[D]. 裴福萍.吉林大学2008
- [2].阿拉善块体西南部古生代侵入岩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D]. 周晓春.中国地质大学2016
- [3].念青唐古拉早白垩世—早始新世侵入岩年代学、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D]. 陈晓锋.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
- [4].青藏高原中部聂荣微陆块侏罗纪早期富碱侵入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D]. 刘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 [5].海南岛中生代两期构造伸展作用的岩浆记录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D]. 唐立梅.浙江大学2010
- [6].北武夷天华山盆地火山—侵入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D]. 苏慧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 [7].长乐—南澳变质带构造变形特征及动力学研究[D]. 石建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 [8].淮南煤田(以朱集矿为例)侵入岩和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D]. 杨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 [9].中祁连东段早古生代岩浆侵入作用及其深部过程[D]. 杨贺.中国地质大学2016
- [10].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晚古生代—三叠纪的构造演化:碎屑锆石U-Pb年代学与火成岩组合证据[D]. 王子进.吉林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岩浆岩成岩和成矿作用研究[D]. 谢建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 [2].江南隆起带(安徽部分)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与深部过程[D]. 侯明金.合肥工业大学2005
- [3].内蒙古白云鄂博-满都拉地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岩浆岩特征与大地构造演化探讨[D]. 许立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4].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模型研究[D]. 王庆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5].豫西熊耳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时空演化与钼(金)成矿作用[D]. 李永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6].铜陵地区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研究[D]. 李学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7].河南省西部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地质特征及成因[D]. 庞振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8].安徽铜陵中生代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硫化物—金属氧化物包裹体研究[D]. 秦新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 [9].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基性岩Pb-Sr-Nd同位素特征:下地壳对其地幔源区的贡献[D]. 李全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 [10].安徽铜陵狮子山铜金矿田岩浆作用与流体成矿[D]. 陆三明.合肥工业大学2007